第609章 他就是王林(4/5)
笑道:“王总,请到办公室坐坐。”
一行人前呼后拥,陪着王林往外面走。
王林忽然站住脚,回过头来,指了指杨卫东。
杨卫东兀自震惊莫名,看到王林招手,连忙跑了过来。
王林掏出三百块钱,递了过来:“这是我奖励你的!你很不错!”
杨卫东双手在油腻腻的工装上不停的擦拭,笑道:“这、算了吧?我不好意思要王总的钱。”
王林道:“给你的,你就收下吧!我这个人,愿赌服输!”
杨卫东这才伸出双手,接过王林的钱,笑着弯了弯腰:“谢谢王总!王总,那咱们机修班的人,你是不是全部要走?”
王林摆了摆手:“到时会出通知的。”
今天这次赌局,倒是让王林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1988年的正月里,他也曾以机修工的身份,赢过几百块钱呢!
曹庆云看了杨卫东一眼,也没有多问,在前引路,请王林等人来到办公楼。
王林要来十七厂要人的事情,领导早就通知到位了,曹庆云等人一直在等着爱秀集团来人交接。没想到王总亲自率人前来,这让曹庆云他们惊喜非常。
谈了一会儿话后,曹庆云叫人把职工花名册搬了过来。
“王总,这是我们整理好的职工花名册,请你过目。”曹庆云把文件夹打开,递给王林。
王林接过来,大致看了一下,沉吟不语。
他并不知道十七厂的员工情况,今天来车间,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一个大概的情况。
从刚才在车间的所见所闻来看,十七厂的工人整体素质还是可以的,职工的年龄也普遍偏年轻化。
建国四十年了,最早的一批工人正好退了休,中间换的一批人正当中年,八十年代进了大量的中专生和大专生,也招收了不少知青。
所以,工厂里的骨干,大都是中青年人。
纺织厂本就以女工为主。
而女工的退休年龄又早,五十岁就能退休,四十多岁的女工就算得上高龄职工了。
因此,王林要的人,当然以二十多岁的最好,不然分流过去以后,做不了几年,人家就得退休养老了。
王林把自己的想法,和曹庆云谈了谈。
曹庆云笑道:“都可以,反正都是咱们工厂的人。”
王林要三千多人,差不多是十七厂一半的职工了。
他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的去面试,也没有这个必要。
王林和曹庆云商量好,就以35岁为界限,先把这个年龄段以下的人分流过去,其它的职工,如果有需要,以后再来分流一批。
曹庆云笑道:“王总,请你放心,我一定按照你的吩咐,把相关的职工分流过去。你看咱们这些管理层,你是不是也挑几个过去?”
王林看了看他们,笑道:“这个好说,不过,现在十七厂还没有散呢?是吧?你们是不是还得留在这边主持大局?这样好了,等这边的问题彻底解决以后,你们再过来?”
曹庆云等人面面相觑,显然他们很想快点去爱秀集团,但王林的话也不无道理。他们这批管理者要是都走了,谁来主持十七厂的大局?
于今之计,曹庆云他们也只能坚守阵地,当好最后一班岗。如果被上司知道他们只顾自己先行谋划退路,只怕也吃不了兜着走。
谈着工作,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是中午。
曹庆云笑道:“王总,难得你来咱们厂,还请王总赏脸一起吃个饭。”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王林他们大老远过来一趟,马上就是晌午,他们再赶回浦西去吃饭也来不及,便同意了曹庆云的邀请。
“曹厂长,就在食堂里吃饭吧!不用太破费了。”王林说道。
曹庆云眼珠子一转,笑道:“也行,那就在食堂开餐。”
他吩咐身边一个中年男人道:“老刘,你先去食堂,让他们准备几个好菜,我们随后就来。”
那个老刘是厂里的厂办主任,闻言笑着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王林道:“不用特别招待,就和职工吃一样的工作餐好了。”
曹庆云道:“因为不知道王总要过来,我们也没有特别准备,反正就是食堂里现有的食材,做几个小炒而已,毕竟大锅菜口味还是差了些。王总是我们的贵客,又是第一次来,没有好酒好菜款待也就算了,难道连几个炒菜都没有不成?”
王林也就不再多说。
他们起身前往工厂食堂。
王林问道:“你们厂现在的生产任务还多吗?我抽走三千多人,你们厂里是不是忙不过来了?”
十七厂说是要改革,但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这边也没有真正的倒闭,王林今天看了看,很多车间都还在正常上班,只不过上班的工人不多,看来生产任务有限。
曹庆云一片愁云惨雾的摇了摇头:“哪里还有什么生产任务?不过是生产一些库存积压商品而已!工人一直不开工也不是个办法!现在上面也没有明确的指示,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马上就全厂停工。既然没有要求停工,那我们还得开工不是?”
王林点了点头,看着眼前一排熟悉的锯齿形状的老式厂房,不由得感慨万千!
屋顶外形呈锯齿形单坡多跨的厂房,通常成片的纺织车间多采用此类形式。
因为纺织厂需要天窗采光却又不想室内有直射光。直射光会造成室内光线
一行人前呼后拥,陪着王林往外面走。
王林忽然站住脚,回过头来,指了指杨卫东。
杨卫东兀自震惊莫名,看到王林招手,连忙跑了过来。
王林掏出三百块钱,递了过来:“这是我奖励你的!你很不错!”
杨卫东双手在油腻腻的工装上不停的擦拭,笑道:“这、算了吧?我不好意思要王总的钱。”
王林道:“给你的,你就收下吧!我这个人,愿赌服输!”
杨卫东这才伸出双手,接过王林的钱,笑着弯了弯腰:“谢谢王总!王总,那咱们机修班的人,你是不是全部要走?”
王林摆了摆手:“到时会出通知的。”
今天这次赌局,倒是让王林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1988年的正月里,他也曾以机修工的身份,赢过几百块钱呢!
曹庆云看了杨卫东一眼,也没有多问,在前引路,请王林等人来到办公楼。
王林要来十七厂要人的事情,领导早就通知到位了,曹庆云等人一直在等着爱秀集团来人交接。没想到王总亲自率人前来,这让曹庆云他们惊喜非常。
谈了一会儿话后,曹庆云叫人把职工花名册搬了过来。
“王总,这是我们整理好的职工花名册,请你过目。”曹庆云把文件夹打开,递给王林。
王林接过来,大致看了一下,沉吟不语。
他并不知道十七厂的员工情况,今天来车间,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一个大概的情况。
从刚才在车间的所见所闻来看,十七厂的工人整体素质还是可以的,职工的年龄也普遍偏年轻化。
建国四十年了,最早的一批工人正好退了休,中间换的一批人正当中年,八十年代进了大量的中专生和大专生,也招收了不少知青。
所以,工厂里的骨干,大都是中青年人。
纺织厂本就以女工为主。
而女工的退休年龄又早,五十岁就能退休,四十多岁的女工就算得上高龄职工了。
因此,王林要的人,当然以二十多岁的最好,不然分流过去以后,做不了几年,人家就得退休养老了。
王林把自己的想法,和曹庆云谈了谈。
曹庆云笑道:“都可以,反正都是咱们工厂的人。”
王林要三千多人,差不多是十七厂一半的职工了。
他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的去面试,也没有这个必要。
王林和曹庆云商量好,就以35岁为界限,先把这个年龄段以下的人分流过去,其它的职工,如果有需要,以后再来分流一批。
曹庆云笑道:“王总,请你放心,我一定按照你的吩咐,把相关的职工分流过去。你看咱们这些管理层,你是不是也挑几个过去?”
王林看了看他们,笑道:“这个好说,不过,现在十七厂还没有散呢?是吧?你们是不是还得留在这边主持大局?这样好了,等这边的问题彻底解决以后,你们再过来?”
曹庆云等人面面相觑,显然他们很想快点去爱秀集团,但王林的话也不无道理。他们这批管理者要是都走了,谁来主持十七厂的大局?
于今之计,曹庆云他们也只能坚守阵地,当好最后一班岗。如果被上司知道他们只顾自己先行谋划退路,只怕也吃不了兜着走。
谈着工作,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是中午。
曹庆云笑道:“王总,难得你来咱们厂,还请王总赏脸一起吃个饭。”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王林他们大老远过来一趟,马上就是晌午,他们再赶回浦西去吃饭也来不及,便同意了曹庆云的邀请。
“曹厂长,就在食堂里吃饭吧!不用太破费了。”王林说道。
曹庆云眼珠子一转,笑道:“也行,那就在食堂开餐。”
他吩咐身边一个中年男人道:“老刘,你先去食堂,让他们准备几个好菜,我们随后就来。”
那个老刘是厂里的厂办主任,闻言笑着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王林道:“不用特别招待,就和职工吃一样的工作餐好了。”
曹庆云道:“因为不知道王总要过来,我们也没有特别准备,反正就是食堂里现有的食材,做几个小炒而已,毕竟大锅菜口味还是差了些。王总是我们的贵客,又是第一次来,没有好酒好菜款待也就算了,难道连几个炒菜都没有不成?”
王林也就不再多说。
他们起身前往工厂食堂。
王林问道:“你们厂现在的生产任务还多吗?我抽走三千多人,你们厂里是不是忙不过来了?”
十七厂说是要改革,但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这边也没有真正的倒闭,王林今天看了看,很多车间都还在正常上班,只不过上班的工人不多,看来生产任务有限。
曹庆云一片愁云惨雾的摇了摇头:“哪里还有什么生产任务?不过是生产一些库存积压商品而已!工人一直不开工也不是个办法!现在上面也没有明确的指示,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马上就全厂停工。既然没有要求停工,那我们还得开工不是?”
王林点了点头,看着眼前一排熟悉的锯齿形状的老式厂房,不由得感慨万千!
屋顶外形呈锯齿形单坡多跨的厂房,通常成片的纺织车间多采用此类形式。
因为纺织厂需要天窗采光却又不想室内有直射光。直射光会造成室内光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