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横跳(1/2)
第945章横跳(加更)
文渊阁。
毛纪回到京城后,刚到内阁应卯就奉诏去乾清宫叙话。
四名阁臣一起去,回来时却只有毛纪和蒋冕两个人,皇帝把费宏和刘春留下叙话,明显是要分化瓦解内阁阵营。
“……陛下有意让黄公献为阁臣,可黄公献之前从未进过翰苑,不过是临时征召为翰林学士,转眼就安排入阁,陛下分明是有意挑起佐臣间的不和。”
毛纪脾气比蒋冕大一些,返回内阁值房,见四下无人,终于忍不住向蒋冕抱怨起来。
蒋冕语气显得很平淡:“我等是否和睦,倒是其次,怕是陛下对于议礼仍不肯罢休。”
毛纪气愤不已。
黄瓒以议礼大臣身份成为翰林学士,如果再让其入阁,那代表议礼派将会在朝堂上彻底站稳脚跟。
蒋冕、毛纪在内阁中分列首辅和次辅,自然不想让“害群之马”进入大明中枢。
二人正说着话,费宏和刘春也回来了。
叶桂章迟疑了一下,道,“用修,说句不好听的,最近在京师中刊印议礼书籍的,可不单纯只有议礼派的人。”
皇帝不会那么傻去收买杨慎,杨慎也不会被收买……外人都觉得是这样。
有人扯杨维聪的衣服,但杨维聪却很执拗。
众联名议礼的翰林,都听说了杨慎上奏被打回来的消息,这天聚集到杨慎宅邸,要跟杨慎商议再度上奏之事。
来了十几个人,让杨慎有点不想面对,毕竟杨慎已跟张佐达成秘密协议,他自己难免会有愧疚之感。
“用修?”毛纪皱眉。
费宏尽量想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重要。
“……用修,听闻陛下要让黄学士入阁,而将黄学士留下的议礼翰林学士的职位,留给张秉用,现在翰苑内已传得沸沸扬扬,不如下次上奏时,将此事一并提了,就以张秉用德不配位为由,对其进行参劾。”
杨慎听到这里,心里好受了些。
只有几个抱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人,才觉得杨慎如此做是一种投降和妥协,对杨慎有几分不满,但因为主要舆论都站在杨慎一边,那些有意见的人也就只能暂时选择隐忍。
“凡事要以大局为重,此番陛下将吾等上奏打回来,便说明问题,我们就算再固执己见,可得不到阁臣和翰林学士的相助,凭我们如何成事?做事之前,难道不该照顾方方面面的感受?”
他们自问资历和经验都远比张璁丰富,在翰林院中都属于“老人”,便觉得,凭什么不能反对皇帝任用张璁?
杨慎道:“在下的想法,是议礼的奏疏,缓一缓再上。”
叶桂章随众人凑过来,不解地问道:“为何要延缓?”
……
费宏和刘春对视后,也点头认同。
费宏道:“陛下问询了用修的历年考核情况,似有意加以栽培。”
杨慎道:“说来也是,陛下为何不想让我直接加入到议礼一方呢?”
杨慎道:“现在我们要找准目标,重点对付朝中那些支持议礼的人,听说最近京师中,有人刊印议礼的书籍,擅自议论朝事,这些人居心叵测,难道我们不该先以他们为目标?”
……
“嗯。”
他们本来就不想在大礼议的问题上过于激进,都是被胁迫不得不如此,现在眼见挑头的先退缩了,反而觉得更好。
“没有。”
余承勋赶紧出来说和:“用修不要着急,诸位同僚都是好心好意,先前联名,也都是看在伱的面子上,你看你怎么还急了?”
以前杨慎把他们当亲密战友,现在却有点把他们当对手的意思。
“议礼的事以我等出面,难有成果,应当与朝中有份量的大臣商议后再做定策,共同进退……用修的立场诸位难道还不清楚吗?他这是以自己的血肉和仕途前景,做了先驱,现在让我们知晓只有稳扎稳打才有胜算,我等应该支持他才对。”
同时也在提醒毛纪和费宏,我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说出来,你们要是觉得其中有问题,大可到朝堂上再说。
不但要反对皇帝追封兴献帝,还要反对皇帝用议礼派的大臣。
在场大多数人都见风使舵。
……
“这……”
刘春适当往后站了站,让费宏出来回话。
最近杨维聪大出风头,再加上杨慎并没有摒弃对杨维聪的怀疑,以至于现在杨慎对杨维聪非常反感。
当天明明谈的是黄瓒入阁的问题,怎么突然提到杨慎了?杨慎虽然在大礼议上大出风头,但怎么也难入内阁大学士的法眼,想上位也轮不到他。
杨慎一向眼高于顶,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原则上的妥协?皇帝那么恨杨廷和,会想着去收买杨廷和尚未得志的儿子?
完全不合常理嘛!
毛纪道:“廷推时,诸位可要意见一致,内阁如今无须增加人选,相信几位跟我的想法一样。可不要有失偏颇。”
费宏摇头,表示详细的情况他也不知晓。
毛纪连忙过去问道:“陛下跟你们说了什么?”
朱浩问道:“现在翰林院中,没有对你不利的风闻起来吧?”
朱浩挑头,杨慎发动翰林院的人,一下征集到七八十人联名,就算是先前反对意见很重的杨维聪等人,也一并联名。
黄瓒那边,他们作为普通翰林,好像难以反对,毕竟黄瓒是以南户部尚书的身份回京当翰林学士的,从官场升迁角度来说,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拔擢,但张璁作为上上科的进士,还不到三年就被擢升为翰林学士,怎么都于理不合。
“用修就没说什么?”
此时的杨维聪,在文官派系运作下,重新进了翰林院,并成为
文渊阁。
毛纪回到京城后,刚到内阁应卯就奉诏去乾清宫叙话。
四名阁臣一起去,回来时却只有毛纪和蒋冕两个人,皇帝把费宏和刘春留下叙话,明显是要分化瓦解内阁阵营。
“……陛下有意让黄公献为阁臣,可黄公献之前从未进过翰苑,不过是临时征召为翰林学士,转眼就安排入阁,陛下分明是有意挑起佐臣间的不和。”
毛纪脾气比蒋冕大一些,返回内阁值房,见四下无人,终于忍不住向蒋冕抱怨起来。
蒋冕语气显得很平淡:“我等是否和睦,倒是其次,怕是陛下对于议礼仍不肯罢休。”
毛纪气愤不已。
黄瓒以议礼大臣身份成为翰林学士,如果再让其入阁,那代表议礼派将会在朝堂上彻底站稳脚跟。
蒋冕、毛纪在内阁中分列首辅和次辅,自然不想让“害群之马”进入大明中枢。
二人正说着话,费宏和刘春也回来了。
叶桂章迟疑了一下,道,“用修,说句不好听的,最近在京师中刊印议礼书籍的,可不单纯只有议礼派的人。”
皇帝不会那么傻去收买杨慎,杨慎也不会被收买……外人都觉得是这样。
有人扯杨维聪的衣服,但杨维聪却很执拗。
众联名议礼的翰林,都听说了杨慎上奏被打回来的消息,这天聚集到杨慎宅邸,要跟杨慎商议再度上奏之事。
来了十几个人,让杨慎有点不想面对,毕竟杨慎已跟张佐达成秘密协议,他自己难免会有愧疚之感。
“用修?”毛纪皱眉。
费宏尽量想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重要。
“……用修,听闻陛下要让黄学士入阁,而将黄学士留下的议礼翰林学士的职位,留给张秉用,现在翰苑内已传得沸沸扬扬,不如下次上奏时,将此事一并提了,就以张秉用德不配位为由,对其进行参劾。”
杨慎听到这里,心里好受了些。
只有几个抱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人,才觉得杨慎如此做是一种投降和妥协,对杨慎有几分不满,但因为主要舆论都站在杨慎一边,那些有意见的人也就只能暂时选择隐忍。
“凡事要以大局为重,此番陛下将吾等上奏打回来,便说明问题,我们就算再固执己见,可得不到阁臣和翰林学士的相助,凭我们如何成事?做事之前,难道不该照顾方方面面的感受?”
他们自问资历和经验都远比张璁丰富,在翰林院中都属于“老人”,便觉得,凭什么不能反对皇帝任用张璁?
杨慎道:“在下的想法,是议礼的奏疏,缓一缓再上。”
叶桂章随众人凑过来,不解地问道:“为何要延缓?”
……
费宏和刘春对视后,也点头认同。
费宏道:“陛下问询了用修的历年考核情况,似有意加以栽培。”
杨慎道:“说来也是,陛下为何不想让我直接加入到议礼一方呢?”
杨慎道:“现在我们要找准目标,重点对付朝中那些支持议礼的人,听说最近京师中,有人刊印议礼的书籍,擅自议论朝事,这些人居心叵测,难道我们不该先以他们为目标?”
……
“嗯。”
他们本来就不想在大礼议的问题上过于激进,都是被胁迫不得不如此,现在眼见挑头的先退缩了,反而觉得更好。
“没有。”
余承勋赶紧出来说和:“用修不要着急,诸位同僚都是好心好意,先前联名,也都是看在伱的面子上,你看你怎么还急了?”
以前杨慎把他们当亲密战友,现在却有点把他们当对手的意思。
“议礼的事以我等出面,难有成果,应当与朝中有份量的大臣商议后再做定策,共同进退……用修的立场诸位难道还不清楚吗?他这是以自己的血肉和仕途前景,做了先驱,现在让我们知晓只有稳扎稳打才有胜算,我等应该支持他才对。”
同时也在提醒毛纪和费宏,我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说出来,你们要是觉得其中有问题,大可到朝堂上再说。
不但要反对皇帝追封兴献帝,还要反对皇帝用议礼派的大臣。
在场大多数人都见风使舵。
……
“这……”
刘春适当往后站了站,让费宏出来回话。
最近杨维聪大出风头,再加上杨慎并没有摒弃对杨维聪的怀疑,以至于现在杨慎对杨维聪非常反感。
当天明明谈的是黄瓒入阁的问题,怎么突然提到杨慎了?杨慎虽然在大礼议上大出风头,但怎么也难入内阁大学士的法眼,想上位也轮不到他。
杨慎一向眼高于顶,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原则上的妥协?皇帝那么恨杨廷和,会想着去收买杨廷和尚未得志的儿子?
完全不合常理嘛!
毛纪道:“廷推时,诸位可要意见一致,内阁如今无须增加人选,相信几位跟我的想法一样。可不要有失偏颇。”
费宏摇头,表示详细的情况他也不知晓。
毛纪连忙过去问道:“陛下跟你们说了什么?”
朱浩问道:“现在翰林院中,没有对你不利的风闻起来吧?”
朱浩挑头,杨慎发动翰林院的人,一下征集到七八十人联名,就算是先前反对意见很重的杨维聪等人,也一并联名。
黄瓒那边,他们作为普通翰林,好像难以反对,毕竟黄瓒是以南户部尚书的身份回京当翰林学士的,从官场升迁角度来说,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拔擢,但张璁作为上上科的进士,还不到三年就被擢升为翰林学士,怎么都于理不合。
“用修就没说什么?”
此时的杨维聪,在文官派系运作下,重新进了翰林院,并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