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非朕所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795章非朕所愿

朱浩当户部主事之事还没落实,转眼就被杨廷和安排去当永平府知府。

进士,尤其还是状元,为官两年后被调为户部主事,起点的确太低了,要是个二甲进士或许不会觉得是被薄待,问题是朱浩既是鼎甲还是状元,先前又一直尽心竭力帮杨廷和做事,但凡有联名参劾之事,每每冲锋在前。

若是朱浩就这么直接被调为户部主事,杨慎会觉得亏待好友。

但若是调朱浩去当永平府知府,一切就正常许多。

可问题还是在于,堂堂状元郎,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被调出翰林院到地方任职,等于是一种“流放”,那意味着朱浩没有得到朝中主事官员的赏识。

为了顺利把朱浩外调,杨廷和随后找到孙交谈事。

孙交在户部衙门里见到杨廷和。

当孙交得知杨廷和的目的不单纯是为谈今年西北核销等事,而是谈到女婿朱浩时,孙交表现得很讶异:“不是要让敬道到我户部来当主事么?为何又要外调?介夫,你也知晓,他乃我孙某人女婿,我想多留他在京城几年,不为别的,平时能与我坐下来谈谈朝事,对他也算是一种提点。”

在孙交看来,朱浩对新皇体系价值很大。

孙交道:“介夫已决定,非调他去不可?”

……

他是你女婿,又不是你儿子,就算你儿子,该外调还用得着请示你?你孙老头现在要自立门户,就算你当我是在削你的羽翼,你又能怎样?

孙交收拾心情,去见皇帝。

杨廷和回答得很直接。

朱四再次摆了摆手,马上有人搬了张椅子过来,让孙交可以落座。

“呵,那你还来找老朽说什么?通知老朽一声,让老朽做好心理准备?敬道再怎么说,还是个孩子,官场中有很多他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有人提携……他这两年给你做了不少事吧?伱便是如此照拂他的?”

可要是把朱浩调去永平府当知府……

孙交并不是为了拖女婿后腿,只是他觉得这样做,能保证朱浩仕途安稳。

站在孙交的角度,这事他不想同意,让朱浩留在京城,无论是翰林院还是户部,都还算是在掌控中,被调去永平府当知府,这算怎么说?

朱四笑了笑:“让朱浩自行决定吧,反正这种事,从来都是他批复的。”

那朱浩就成了脱缰野马,不太容易继续在皇帝跟前固宠,如此一来既不利于朱浩的仕途,又不利于朱浩进入正确的仕途轨道,实在不可取。

“孙卿家,你很讶异吗?不用奇怪,敬道有本事,他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其实朕也不想让他走,去了永平府,快马往京师要走一天一夜呢,传个信都麻烦死,朕实在离不开他,但形势如此,朕不能强行挽留啊。”

朱四笑道:“那大明的利益,跟朕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孙老是为大明效力还是为朕效力呢?”

本来好好给朱浩规划了一番,甚至打算好朱浩进户部后,如何提点,用一些方法把朱浩牢牢地拴在户部,让朱浩多为朝廷理财,逐渐把朱浩从一个宰辅决策层人物,变成执行层的能人。

“孙老部堂,陛下有请。”

但现在……

孙交很想说,既然你离不开他,还让他拿主意?他要是准允怎么办?

但换个角度想,皇帝对朱浩用到这种地步,让朱浩外调,可能也算是在帮朱浩远离是非之地。

若是把这个好女婿调到户部来,那他孙交可以趁机影响朱浩,如此朱浩或许就能在他的掌控下逐渐进入到一种他希望的当官模式。

朱四道:“有关翰林修撰朱浩调动之事,孙卿家应该知道,杨阁老执意如此,他先是准备把朱浩安排到户部主事上,调到你门下,却又在见到朕对翰林院人事调动的批复后,决定让朱浩当永平府知府,现在吏部已正式将题本奏了上来,等朕最后批复。”

孙交道:“陛下,此等事,不过都是无稽之谈,所有臣子都是为大明效命。”

翌日朝议时,孙交等着有人提到朱浩外调之事。

“是!”

朱四坐在案桌前,面前一大堆的奏疏,他正拿着一份在那儿发愣。

吏部倒是进了一份有关在京官员的调动名单,涉及三年小考官员的部分人事安排,每到会试年,其实都会上演这么一出。

孙交:“……”

朱四继续在笑:“此等问题,想要讲得滴水不漏,很难啊……朕这么问吧,若是朕主张的跟杨阁老主张的不同,那算不算是利益发生冲突?比如说,在谁当宣大总督的问题上,朕和杨阁老既都是为公事,也都存有私心,那么怎会不产生冲突呢?既都是为朕效命,那为何杨阁老要反对朕的主张呢?”

孙交没想到这小皇帝喜欢咬文嚼字,他稍加思索后便道,“大明即陛下,陛下即大明,利益不相冲突。”

孙交出现时,朱四慢悠悠把奏疏放下,抬起头,微微一笑,右手一摆,示意道:“孙老,坐。”

朱四反问:“那孙部堂是在为大明效命吗?”

“这……”

朱四显得很无奈。

“换个方式说吧。”朱四道,“敬道外调,意味着杨阁老在朝时日不多,正因为他知道自己要走,所以近日来才会这么多小动作,连同最近蒋阁老那边好像也强势崛起,或许是准备安排接班人了吧。”

黄锦在众官员面前,尽可能压低声音。

是不是意味着杨廷和已经知道朱浩二五仔的身份?

所以孙交的话,更多是在试探杨廷和。

这问题……

孙交语气中带着气恼。

我不想让女婿外调,奈何我那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