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用老还是用新(1/2)
第789章用老还是用新
朱四现在已学精了。
既然故意把孙交的地位突显出来,就是为了有一天让其跟杨廷和斗,让人觉得孙交所创立派系是为将来取代杨廷和及其党羽而存在,那现在遇到事了,干嘛还要他这个皇帝出来表态呢?
再说孙交所提意见,太契合皇帝的利益了。
于是朱四故意装起了糊涂,一脸为难,随后表明此事再议。
这一推迟,等于说三边总督和宣大总督暂时都不会裁撤,其实是在帮孙交,却没有落人口实。
如此一来,孙交的上奏变相等于取得成功。
朝议结束。
当孙交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大殿时,很多人都觉得,孙交跟以往步履蹒跚走路都需要人扶一把的老态不同,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这大概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走路都能挺直腰杆,可你他娘的是个年已古稀的老头知道否?
年已七十岁,还这么拼,是想让人觉得你孙老头老当益壮是吧?
将要到宫门时,已有很多官员围了上去,似要跟孙交探讨一下朝会上的得失。
杨廷和心说:“难怪最近几个月来,陛下对于刘仁仲的意见多采纳,原来是在为今日之事做准备,看来还是我掉以轻心了啊。”
杨廷和现在是在培植“接班人”,等于说,要在他离开首辅位置后,仍旧能保持文官体系对皇权的压制,这个接班人非位列内阁次辅的蒋冕莫属。
朱四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身为帝王,能以大臣派系间的矛盾,形成帝王驾驭群臣的手段,那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居高临下,让他很是得瑟。
“大礼议。”朱浩道。
一旁的张佐听了半晌,急忙问道:“那朱先生,若未来杨阁老退下去,不会要让孙部堂入阁为首辅吧?不是都说,内阁大臣排次,是以入阁先后顺序来决定的?是不是该提前安排一下?”
朱四仍旧笑个不停,“朕在朝会上就是这么做的,朕甚至还批评孙老部堂的意见太过草率,但朕听你的,尽量吊着他们不表态,看他们能把朕怎么着……嘿嘿。”
朱四天真地以为,孙交这是加入到他的阵营,或者说正在逐渐融入。
张佐问道:“到那时,还会影响朱先生入阁吗?”
朱浩笑道:“孙老不过是临致仕前发光发热罢了,他什么性子,陛下应该很清楚,他就是想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
朱四现在到底有点皇帝的城府和谋略,听了朱浩简单的提醒,当即就明白其中诀窍。
杨廷和远远看着,不由微微摇头。
“什么事?”朱四问询。
这话让张佐不由浑身一个激灵。
朱浩道:“我一介翰林修撰,何德何能?前面排着那么多人,无论怎么看,入阁猴年马月也轮不到我。陛下,臣的意见是,到时陛下要继续启用老臣,以那些现在尚且不在朝的人,来完成新老过渡,而不是用孙老或是刘阁老这样的老臣。”
一个刚入阁不到半年,实力一般,在政坛也没有什么建树的人,内阁排次还是最后的第五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可现在他知道了,原来刘春才是最能直接威胁到他的人,不在于刘春实力有多强,或者说刘春强不强都不重要。
“看朕!”
因为孙交代表的是新兴势力,杨廷和当朝时,孙交再牛逼,也只是个执行层面的户部尚书。
最高兴的要数朱四。
那这件事就变得有意思了。
朱四先前听朱浩规划了很多。
只有朱浩才知道,孙交看不惯杨廷和的行为,再加上现在孙交作为户部尚书,身后有了一批人支持,已有了跟杨廷和叫板的实力,才会骤然崛起。
“嗯。”
在这件事上,好像蒋冕的反应未免过大了些。
朱浩连忙道:“陛下切不可如此,以臣猜测,就算杨阁老退下去,一次想要让他派系的人,诸如蒋阁老等人一并退下,必然要有一件事来推动,少了杨阁老在朝制约,才有机会成事。”
“哦?”
“孙志同不是说他已无心朝事么?看来口是心非啊。”
当朱浩说完这话,朱四稍微有些意外,吃惊地问道:“敬道不是让孙老部堂主持朝政吗?他……就要退了?”
孙交势力强势崛起。
朱浩点头。
杨廷和忍不住往蒋冕身上瞥了一眼。
皇帝把刘春安排入阁,就是为了辅弼孙交做准备。
不过想想也容易理解。
朱四笑道:“你真是个机灵鬼!朕难道不知道敬道的意思?敬道,你继续说。”
“哦,旧事重提是吧?朕知道为何之前不争了,要等姓杨的走了再争,以此来看到底谁支持朕,谁支持姓杨的……他们跟朕意见不合,朕固执一点,那些人就要请辞,朕顺理成章赶他们走!啧啧,计划太完美了。”
朱四瞪了张佐一眼,好似在说,你哪儿那么多问题?
朱浩做事,用得着你来提醒和指点吗?
“明白了。”
现在看来,朱浩“旧事重提”,准备重新启用杨一清和谢迁等人的计划。
“……敬道,你是不知道啊,朕看着姓杨的黑着脸,话都说不出来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伱是怎么让孙老部堂站在咱这边的?他以往可是油盐不进,可现在,他好像想通了……”
朱浩道:“孙老不过是审时度势,但陛下也不可将其当成自己人,陛下无论说话做事上,都要保持中立,有时甚至还要略微倾向杨阁老一边,如此才能让朝堂局势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孙交崛起,最大的失败者就是他杨介夫,他怎会甘心看着孙交在朝堂上形成势力而
朱四现在已学精了。
既然故意把孙交的地位突显出来,就是为了有一天让其跟杨廷和斗,让人觉得孙交所创立派系是为将来取代杨廷和及其党羽而存在,那现在遇到事了,干嘛还要他这个皇帝出来表态呢?
再说孙交所提意见,太契合皇帝的利益了。
于是朱四故意装起了糊涂,一脸为难,随后表明此事再议。
这一推迟,等于说三边总督和宣大总督暂时都不会裁撤,其实是在帮孙交,却没有落人口实。
如此一来,孙交的上奏变相等于取得成功。
朝议结束。
当孙交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大殿时,很多人都觉得,孙交跟以往步履蹒跚走路都需要人扶一把的老态不同,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这大概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走路都能挺直腰杆,可你他娘的是个年已古稀的老头知道否?
年已七十岁,还这么拼,是想让人觉得你孙老头老当益壮是吧?
将要到宫门时,已有很多官员围了上去,似要跟孙交探讨一下朝会上的得失。
杨廷和心说:“难怪最近几个月来,陛下对于刘仁仲的意见多采纳,原来是在为今日之事做准备,看来还是我掉以轻心了啊。”
杨廷和现在是在培植“接班人”,等于说,要在他离开首辅位置后,仍旧能保持文官体系对皇权的压制,这个接班人非位列内阁次辅的蒋冕莫属。
朱四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身为帝王,能以大臣派系间的矛盾,形成帝王驾驭群臣的手段,那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居高临下,让他很是得瑟。
“大礼议。”朱浩道。
一旁的张佐听了半晌,急忙问道:“那朱先生,若未来杨阁老退下去,不会要让孙部堂入阁为首辅吧?不是都说,内阁大臣排次,是以入阁先后顺序来决定的?是不是该提前安排一下?”
朱四仍旧笑个不停,“朕在朝会上就是这么做的,朕甚至还批评孙老部堂的意见太过草率,但朕听你的,尽量吊着他们不表态,看他们能把朕怎么着……嘿嘿。”
朱四天真地以为,孙交这是加入到他的阵营,或者说正在逐渐融入。
张佐问道:“到那时,还会影响朱先生入阁吗?”
朱浩笑道:“孙老不过是临致仕前发光发热罢了,他什么性子,陛下应该很清楚,他就是想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
朱四现在到底有点皇帝的城府和谋略,听了朱浩简单的提醒,当即就明白其中诀窍。
杨廷和远远看着,不由微微摇头。
“什么事?”朱四问询。
这话让张佐不由浑身一个激灵。
朱浩道:“我一介翰林修撰,何德何能?前面排着那么多人,无论怎么看,入阁猴年马月也轮不到我。陛下,臣的意见是,到时陛下要继续启用老臣,以那些现在尚且不在朝的人,来完成新老过渡,而不是用孙老或是刘阁老这样的老臣。”
一个刚入阁不到半年,实力一般,在政坛也没有什么建树的人,内阁排次还是最后的第五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可现在他知道了,原来刘春才是最能直接威胁到他的人,不在于刘春实力有多强,或者说刘春强不强都不重要。
“看朕!”
因为孙交代表的是新兴势力,杨廷和当朝时,孙交再牛逼,也只是个执行层面的户部尚书。
最高兴的要数朱四。
那这件事就变得有意思了。
朱四先前听朱浩规划了很多。
只有朱浩才知道,孙交看不惯杨廷和的行为,再加上现在孙交作为户部尚书,身后有了一批人支持,已有了跟杨廷和叫板的实力,才会骤然崛起。
“嗯。”
在这件事上,好像蒋冕的反应未免过大了些。
朱浩连忙道:“陛下切不可如此,以臣猜测,就算杨阁老退下去,一次想要让他派系的人,诸如蒋阁老等人一并退下,必然要有一件事来推动,少了杨阁老在朝制约,才有机会成事。”
“哦?”
“孙志同不是说他已无心朝事么?看来口是心非啊。”
当朱浩说完这话,朱四稍微有些意外,吃惊地问道:“敬道不是让孙老部堂主持朝政吗?他……就要退了?”
孙交势力强势崛起。
朱浩点头。
杨廷和忍不住往蒋冕身上瞥了一眼。
皇帝把刘春安排入阁,就是为了辅弼孙交做准备。
不过想想也容易理解。
朱四笑道:“你真是个机灵鬼!朕难道不知道敬道的意思?敬道,你继续说。”
“哦,旧事重提是吧?朕知道为何之前不争了,要等姓杨的走了再争,以此来看到底谁支持朕,谁支持姓杨的……他们跟朕意见不合,朕固执一点,那些人就要请辞,朕顺理成章赶他们走!啧啧,计划太完美了。”
朱四瞪了张佐一眼,好似在说,你哪儿那么多问题?
朱浩做事,用得着你来提醒和指点吗?
“明白了。”
现在看来,朱浩“旧事重提”,准备重新启用杨一清和谢迁等人的计划。
“……敬道,你是不知道啊,朕看着姓杨的黑着脸,话都说不出来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伱是怎么让孙老部堂站在咱这边的?他以往可是油盐不进,可现在,他好像想通了……”
朱浩道:“孙老不过是审时度势,但陛下也不可将其当成自己人,陛下无论说话做事上,都要保持中立,有时甚至还要略微倾向杨阁老一边,如此才能让朝堂局势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孙交崛起,最大的失败者就是他杨介夫,他怎会甘心看着孙交在朝堂上形成势力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