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邯郸城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嬴修远收起了竹简,对着面前的赵高说道:“中车府令辛苦了,请你回去禀报父王,儿臣今天就动身前往赵国。”  

“不敢不敢,为公子传话是奴婢的荣幸。”,虽然赵高表面上看似恭恭敬敬的,但是嬴修远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看着自己猎物的眼神。  

赵高走后系统的声音传了出来。  

叮,发布随即任务。  

任务内容:大事件没来得及参加,赶紧趁还没结束去蹭蹭经验吧。  

任务要求:帮助王翦快速拿下邯郸。  

...  

嬴修远看完了新任务后,将神足经复制了一份交给了墨鸦,让他将一本神足经分为五份,只有在幽冥堂内的达到了更高的等级,才能拿到更上一层的神足经。  

有了神足经做支撑,幽冥堂的实力将会翻上好几倍,只要做做动作就能在短时间内修炼一身浑厚的真气。  

在这个以悟道者为主的战国时期,神足经属实是一把大杀器,而对于现在还在处于发展时期的嬴修远来说,神足经的作用远比一本道级功法要有用的多。  

紧接着他又随便复制了一本无关紧要的书,扔给了赵子龙,让他派人去研发纸。  

在阴阳家的藏书阁盗书回来后,那是他第一次使用书本具现这个功能,当他看见出来的竟然不是他想象中的竹简,而是一本纸质的书时,他真想抱着系统的大脑袋狠狠的亲上一口。  

若是纸被造出来了,那么对于天下将是怎样的一种改变,连他自己都不敢去细想。  

他的阴阳家之行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了可以具现化出纸质的书,第二就是神足经,第三才是阴阳家秘法。  

事实证明了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虽然阴阳家之行让他差点丢了小命,但是收获比以前的加起来都要丰盛。  

嬴修远将自己这次的所有收获都再次整理了一遍,然后将后续的事请安排好后,自己则带着吕布前去与王翦会和。  

一路上二人唱唱小曲,在哼哼小调,慢慢悠悠的晃到了秦军主力的驻地。  

这是赢修远第一次和王翦面对面的接触,赢修远灭韩之后勉强在朝堂之上混了个位置,但是因为他的年龄过小,所以也只是去旁听,插不上什么话。  

久而久之的,赢修远就开始告病偷懒,到了最后索性直接向秦王请求不去了,惹得那些上卿们对他是一顿批斗。  

而武将们反而很喜欢赢修远的这种直率,若不是秦制的规定,这些武将可能没有一个会来上朝。  

作为武将头头的王翦一直都很欣赏赢修远,但是因为自己的地位太过于敏感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机会能能够和嬴修远正式的见上一面。  

第一眼看见这个坐在家中就能搅乱一国内政的秦国六公子,王翦感觉他很不一般。  

“公子,所有事宜已经安排好了,就等最后的攻城了。”,两人在军帐中坐定后,王翦出于礼节向嬴修远汇报了一下现在的进度。  

嬴修远认认真真听完后说道:“王老将军,你看啊,父王叫我来是来协助您攻打邯郸的,但是我也没能出什么力,到时候若是父王怪罪下来了,这个...”  

王翦听的也很懵,这嬴修远明显是话里有话,但是他愣是没有听明白到底什么意思。  

当初老夫准备攻赵计划的时候,你还在家蹲着享福,在你来之前攻邯郸的计划就已经敲定了,攻邯郸本来就和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你还想出什么力?  

王翦试探的问道:“要不然,到时候就说这次攻打邯郸是公子您的部署?”  

嬴修远听到这里脸色也变了,立刻义正言辞的说道:“这是乃是王老将军的功劳我怎敢贪墨,若是我秦国都是这种小人,岂是不让真正的功臣心寒?让秦国人心寒?”  

王翦看得出来嬴修远说的确是真心话,这也让王翦对他的评价不由的在上了一个档次。  

看见并不是自己猜测的那样,王翦再次试探的问道:“那老夫就在朝堂之上多替公子美言几句,如何?”  

看见王翦一直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嬴修远直接挑明了开来,“王老将军,我的意思是说,这次就让我为攻赵出一份力。”  

“这怎么出力?请公子明示。”,王翦一脸疑惑的看向嬴修远。  

嬴修远凑了过去,小声说道:“由我潜入赵地来做内应。”  

听了嬴修远的话,王翦脸色大变,严词拒绝道:“此事万万不可,且不说公子一人前去邯郸做内应效果并不大,就单单为了公子的安危,老夫就不能让公子以身犯险。”  

“王老将军难道忘了韩国?当时拿下新郑可是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嬴修远坐直了身体,停顿了一下。  

然后又指了指帐外的吕布说道:“站在门外的吕布可是一员猛将,他一人之力就可抵千军万马,我还留有后路,保证可以全身而退。”  

作为兵家的一员,关于吕布的传闻王翦也曾听闻过,正所谓上将伐谋,兵家人的自身实力虽然也很强大,但是终究不如其他门派。  

但是万万没想到,兵家竟然培养出了吕布这个怪胎,想出山的兵家之人都要经过各方面的评定,然后确定有资格足够的后才能出山,而这个吕布是靠自己的实力生生打下来的。  

看了一眼站在帐外吕布,王翦陷入了沉思。  

嬴修远也不给王翦思考的机会,直接打断了他的思考,继续说道:“我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协助王老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