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天发杀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指?”  

八思巴和郭守敬互望一眼,首先是郭守敬开口道:“大王,这天象恐怕应的是天下大劫的到来,所谓天发杀机,移星换宿。”  

“这也就罢了,如今血月出现,引得士卒人人杀机大增,恐怕要应了人发杀机,如果引得地发杀机,那就是天人合发,恐怕劫数之深重,不下于汉末倾世之危。”  

郭守敬说完,看向八思巴。  

八思巴开口道:“不仅如此,而且天象混沌不明,原本应该是蒙兀崛起,大王一统天下的天象,却忽然之间变得混沌不明,要么就是有人能遮蔽天机,要么就是有一股新的力量加入了天下的角逐之中。”  

“新的力量?两位可知是谁?”  

“大王,在下刚才夜观天星,发现一枚星辰从武陵山脉方向升起,直入紫微宫,才有了天象变化,恐怕那股力量就在那里。”  

“那里距离襄樊多远?”忽必烈文身旁的谋臣。  

身边的心腹姚枢答道:“大王,武陵山脉西起娄山,东至常德郡,北抵长江,南接十万大山,如果从武陵山脉的北境至襄樊,只要渡过长江,距离极近。”  

“取地图来,我要看看。”  

身边随从拿来一卷大地图,慢慢铺开,他看向武陵山脉,却只看到一座座高山,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为何这上面都没有标注武陵山脉中有哪些势力?”  

“禀大王,武陵山脉虽然地跨多省,但并不是处在要道,以往也没有什么动静,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这里都只有一些土着山民,也不曾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所以一直以来,不论是我们,还是宋廷,都未对这里有任何关注。”  

“罢了,来人,想办法过江去给我打探这里面的消息,只要消息属实,赏黄金百两,官进三级。”  

这时,众人纷纷听命,退下,忽必烈独留下八思巴。  

“大师,如今,我当如何行止?”  

“以我前日对大王的推命,大王当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披荆斩棘,占有天命。”  

“可是如今是我大哥蒙哥为汗,我若太过出头,怕又步了我父的下场。”  

“大王且放宽心,我观大汗,不是久在人世之人,大王目前只需要积累威望,一旦有变,合中原人力物力,夺取天下,不过反掌之间。”  

“多谢大师解惑,大师对郭真人怎么看?”  

“郭真人天文、历数、水利无不精通,堪称全才,假以时日,进阶元神恐怕不是问题。”  

“哦,如此文武全才,不知能否忠心于我?”  

“天命在大王,他们这些深信天命之人,一定也会忠心于大王。”  

“天命在我,天命在我,天命在我,我就当更为奋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王万胜。”  

就在天象变化的时候,天下各处灵脉也在变化,原本喷涌灵气、元气的地脉之中生出了一股股煞气,侵蚀人心。  

大派还好一点,他们有传承,有经验,见状立刻启动了阵法,隔绝、收集煞气,保住了平常修行所需的元气。  

但是散修就惨了,他们机灵的逃过了灭顶之灾,只是失去了修行的灵地而已,不机灵的,或者直接想镇压的,统统被这些煞气浸染,杀意充塞心灵,纷纷出世作乱。  

这就是郭守敬担心的地发杀机。  

至此,天地人合发杀机,大劫正式进入了暴烈无比的程度。  

陈天也在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天象变化和地脉煞气生出,不过好在星辰五行阵范围内还有天地烘炉阵,生出的煞气,被这个阵法直接磨灭为基本元气,反而充盈了武陵山脉的元气。  

只是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是否也有此变化。  

其实,不论是近一点的交趾,还是天竺,乃至欧罗巴大陆,统统如此,特别是天竺、欧罗巴,大战重新展开,无穷无尽的战争席卷整个世界。  

就在忽必烈回营不久,突然,前方传来一封书讯,他打开一看,是大汗蒙哥的谕令,让他做好准备,速速攻下襄樊,准备合兵一处,直取临安。  

谕令中言,钓鱼城已被团团包围,蒙兀军已经数次登上城头,攻下这座险城只是半个月的事情,迟不过一个月。  

接到这个命令,忽必烈叹了一口气,他明白,自己担任总理黄河以南的汉地事物期间,重用汉臣,让蒙兀人大为不满。  

可是他有选择吗?  

不用汉臣,用蒙兀人,他们除了放牧和杀人还会干什么?如果杀人就能解决问题,那么当初羯人够嗜杀了吧,结果呢?  

反之,他重用汉臣,汉地的赋税、粮草征用屡屡创新高,这也是他能在蒙兀贵族保守派敌视中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这时,帐外又有人求见,是八思巴弟子桑哥。  

这人虽说是八思巴的弟子,却修为低微,只有筑基期,但是八思巴看中的是他精通藏汉蒙突厥等诸多语言,办事精干,能为自己提供许多便利。  

他进来后,忽必烈问道:“怎么样了?那边有何回信?”  

“回大王,那边说,确实不知道这支军队的任何底细,唯一可能知道点情况的就是当初孟珙,但是他已死,关键是,似乎有人不希望他说出去,所以他对此事一直讳莫如深。”  

“都死了?那那边有收到宋廷任何暗示吗?”  

“经过我们在襄樊的密报和在临安的密报对照,应该确实是没有的。”  

“那那位长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