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硕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杀人凶手找它的目的…一个一个来,我不急。”  

人在屋檐下,李金生闭上眼睛,沉思一会,长出了一口气,开始说这其中的秘辛:“秦王照骨镜最初是诸子百家中的医家至宝,可用来查看身体内部病患,秦始皇一统华夏后,将此宝收入国库,成为‘秦王八镜’之一,直到秦陵修筑完成…”  

李金生是李斯后人,这些他们李家世代相传的秘密,杜撰的可能性并不大。曹谨行听的很认真。  

很快,李金生就说到了正题。  

“始皇帝为了给后人留一条活路,命人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后的边角料,做成了九个坠子,以开启秦陵,方便避祸…因为这九枚玉坠都是龙形,所以也叫九龙坠,分发给了他最受宠的九个儿子,公子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公子胡亥…”  

这些曹谨行已经知道了。  

可李金生随后的话让他吃了一惊:“但,要能在机关重重的秦陵来去自如,只有‘钥匙’还不够,还需要一张熟知墓中各种机关的机关图!否则,轻易进入,等于自寻死路!”  

机关图…  

曹谨行心中一突,立马想到张三丰给秦璇玑的那张无字天书!  

不会吧…  

李金生继续道:“这张地图事关重大,绝不能任其流落人间,不然秦陵就白修了…可也不能让后世子孙硬抗墓中机关,必须精心处理,为此,始皇帝花了三年时间,取异兽骊龙之皮,制成了一幅图,此图表面无字,实则暗藏玄机,只有用秦王照骨镜配合,才能看见图上的字迹!外界不知因由,就算可能得到图纸,没有照骨镜,也没办法看到陵墓中的情况…  

因此图,秦王照骨镜的重要性水涨船高,必须要妥善处理,始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将地图留于王室,将此宝托付给了先祖李斯…原因有三,一,李斯之女是扶苏之妻,二人翁婿关系,扶苏继位,李斯没理由背叛他,二,李斯平生所愿乃为一‘硕鼠’,大秦就是他的粮仓,粮仓不倒,李斯就一直会是那只最肥的硕鼠,没有造反的雄心,是王室最信任的外臣,三,李斯是大秦丞相,助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劳苦功高,乃忠臣良相,真到大秦危急存亡之时,李家必不会眼睁睁看着大厦将倾…”  

李金生说到这里,沉默了。  

后世子孙评判祖先功业总是不好说难听的,但李斯这事干的实在是…太难看了!  

曹谨行也不禁感叹造化弄人。  

始皇帝为了子孙可谓殚精竭虑,但是他没想到胡亥竟敢矫诏篡位,而他的忠臣良相,竟然会是帮凶!帮十八世子继位,亲手害死了他的女婿…  

可能是因为这对翁婿关系比较塑料,也可能是赵高许下了天大的诱惑,还可能是情势所逼,始皇错看赵高,矫诏下发,李斯为了保住位置,只能选择同流合污…  

不管是哪种,李斯都有负始皇所托,但他又不是真正的奸臣,当胡亥纵情声色、大兴徭役之时,他因劝戒获罪,全家被斩,只有李由一脉因手握重兵,天高皇帝远而得以幸免…  

曹谨行明白了:“李家全家被斩,因言获罪,李由后人也只能隐姓埋名,就有了你们开封李氏…”  

换源app  

李金生点了点头:“先祖仙逝之前幡然悔悟,用假镜迷惑胡亥,命亲信将真镜押运到了雍丘驻地交给二祖,也就是如今的开封杞县…秦二世而亡,天命已定,不想胡亥再图谋始皇陵寝祸乱天下…”  

“呵。”  

曹谨行冷笑,说的好听,不过报复而已,他略过了这一茬,说道:“那你们这么长时间都隐藏的好好的,怎么今天露了相?给人盯上?引来灭门之祸?”  

李金生眼中闪过仇恨之色,双手不断用力,攥的骨节泛白,冷冷道:“我李家传承至今,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一直不争不抢,身怀宝镜也不敢乱用,甘于平庸,可这些人突然闯入,不分青红皂白就大肆屠戮,逼问宝镜下落,又哪里有什么理由?!  

秦王照骨镜传承至今,从来都只有家主和少主知道藏匿之处,我父亲战败,宁死也不愿落入他们手里受严刑拷打或摄心之术,枭首自尽!临死之前,让我戴上生根面,换上家丁衣服,躲在死人堆里,才逃过一劫…”  

说到最后,李金生眼眶含泪,怒不可遏!  

他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当站在荒郊野岭,亲眼看到全家老少的冰冷的墓碑时,那种天地寂寥、举目无亲的悲凉,常人无法理解!  

曹谨行叹了口气。  

看来,有可能是卜算之类的手段,又或者干脆是神兽提供的消息,毕竟它们,可是一直从秦汉甚至更久,活到现在的…  

曹谨行倾向于后者。  

四凶之穷奇,或许不是神兽中最强的,但一定是最阴狠歹毒的,一直躲在历史阴云之后,看热闹不嫌事大,没准连大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乱,都有它的手笔…  

曹谨行明白了前因后果,松了口气,道:“我也会摄心术,你有没有想过,朝廷可能直接逼问你,懒得交易?”  

李金生吃惊地瞪大眼睛,脸色惨白,看着曹谨行,似乎没想到朝廷也这么没下限!这跟那帮杀人凶手有什么区别?!  

“行了。”  

曹谨行看他那懵逼的表情,心道这家伙可真单纯。  

空有宝物而不用,甘于平庸…他不好说这种生存策略是对是错,但就目前来看,哪怕靠这镜子混成四大世家,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