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事发(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晚,曹谨行跟着黄方苓看遍了青玉楼,她对他毫不设防,楼内各种机关布置全说了出来,曹谨行有些意外,心里难免多了点波动。  

从这段时间的接触看,这个世界还是有点诗情画意、儿女情长的。  

倒也不像他之前设想的那么乱七八糟,有万鹤卿那样的,也有秦璇玑、黄方苓这样的。  

他的抵触情绪淡了一些。  

“顺其自然吧。”  

之后,曹谨行坚持以市价购买了三颗天王丹,任凭黄方苓怎么说,也没松口。  

黄方苓不拿他当外人,他不能拿自己不当外人。  

甭管以后有什么变化,至少目前,亲兄弟明算账。  

买完丹药,曹谨行告辞离开,他准备第二天就去玄都观飞虎池闭关半月,临走前跟黄方苓提了一嘴。  

黄方苓手里拿着没送出去的丹药,看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有点闷闷不乐,但更多的是欣慰。  

她的医术高绝,对医家基本的“望、闻、问、切”很是精通。  

她能从曹谨行细微的面部表情,看出他的松动,要搁以前,这木头是不会多嘴告诉她接下来的行程的。  

“不对,不是木头…”  

黄方苓饶有趣味地想:“木头是心钝脑子笨,他不是,他是青花瓷,玲珑剔透,只不过,热的慢,凉的也慢…”  

她回到丹房,取出了一张宣纸,开始执笔作画。  

她的画技非常好,速度飞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鬼市长街街景。  

灯火阑珊,两侧人流如织,唯中央一人未动。  

他身穿黑色绸衫,安然而立,脚旁趴着一只雪白大猫…各种细节描摹的非常到位,很快就剩一张人脸。  

黄方苓拿着画笔顿了一下,小心为画中人添上了五官,这一次眉眼含笑——虽然还是淡了些。  

“嗯,好多了。”  

黄方苓看着画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丹房后的小隔间。  

那里还有一幅画,一身飞鱼服、绣春刀,傲然立于鱼尾瀑峭壁之上,眉目之间,淡漠疏离。  

黄方苓歪着头欣赏着两幅画,丝毫没注意到身后丹房里多了位神色无奈的老父亲。  

“唉!”  

黄怀江看着女儿满面桃花的模样,简直愁的脑仁儿疼:“那臭小子有什么好的!能把我宝贝女儿迷成这样儿…偏偏他还不解风情,真是岂有此理!”  

第二天。  

曹谨行来到玄都观。  

玄都观和朝天观是专为嘉靖敬天修仙而建,供养着两位道教大仙儿,陶仲文和蓝道行。  

前者是嘉靖亲封的天下道教首领,兼修武当、龙虎两派道法;后者是全真道名宿,精通太乙神数,卜卦一流。  

曹谨行送上玉佩。  

门口的小道士双手接过,回报蓝道行,不多时,道观大门洞开,一身蓝色道袍的蓝道行出现在门口。  

别说,还真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  

“曹大人。”  

蓝道行打了个稽首。  

“蓝真人。”  

曹谨行以道教礼节回礼。  

真实历史上,这位蓝道行是位相信阳明心学,且颇具正义感的人。  

他曾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说话时,严嵩“刚好”路过,由此让嘉靖对严嵩产生厌恶之感。  

在这个高武世界,这样的人物指不定拔高到什么程度,他既然有礼,曹谨行自然回礼。  

“飞虎洞已开,请大人随我来。”  

“有劳真人。”  

曹谨行跟着蓝道行进入玄都观。  

此后十五天,曹谨行在飞虎池闭关不问世事,但北边的局势,越来越乱了。  

十三天后的清晨。  

天还没亮,一只无形隼从北边飞来,穿破黑幕,冲向刘振远卧房。  

床榻上。  

刘振远正打坐修炼,老远听到无形隼翅膀扇动的声音,甩手放出一道电光开窗,无形隼穿过窗户,落到他手上。  

刘振远取下它腿上信筒里的信,打开一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飞快穿好官服冲出府邸,去了陆炳府上,随后两人一起去了西苑内阁值房。  

正犹豫着要不要通知皇上,吕符鬼魅般出现在值房门口。  

“圣上有旨,宣两位大人觐见。”  

“臣等遵旨。”  

西苑内阁值房距离玉熙宫只一箭之隔,三人很快来到玉熙宫外。  

“出了什么事。”  

谨身精舍里,嘉靖盘腿坐在八卦台上,闭着眼,默运玄功。  

陆炳示意刘振远说话。  

刘振远跪地道:“启禀圣上,刚接到韩五急报,朱七在陪同仇鸾将军巡视边防时,遭人偷袭暗杀,现身中‘血蔷薇’剧毒,昏迷不醒!”  

嘉靖蓦地睁开了眼睛。  

冷厉光芒一闪而逝。  

“仇鸾呢?”  

“仇鸾将军断了一条胳膊,一条腿,同样身中血蔷薇剧毒,目前仍在昏迷。”  

嘉靖皱眉沉思。  

整个玉熙宫突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既然伤重,就好好养伤!宣大边防暂交总兵陈桧全权负责。”嘉靖的话平淡至极,听不出喜怒,话锋一转,道:“十二回来了吧。”  

刘振远:“是,三日前已回京述职。”  

“叫他和十三去一趟。”  

嘉靖重新闭上了眼睛:“让他们俩‘便宜行事’,彻查仇鸾军饷动向…不想让老五老七查,那就多加几个!倘若坐实仇鸾确有贿虏通敌情事,特许二人配合陈桧,先斩后奏!”  

此话一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