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一块石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群冲向张若虚故居“明月居”。  

张若虚是唐朝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是他的代表作,脍炙人口,千古绝唱,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美名。  

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  

但其实,他更通音律。  

《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陈后主和宫中女学士及朝臣唱和而作。  

其中最出名的《玉树后庭花》,就是当时最艳丽的曲调之一。  

但张若虚吸取南朝文学精华,和同时代文学营养,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组,四句中押三个韵。  

四句一换韵,以平声韵起首,最后一组用仄韵作结束。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韵交替,高低相间,转承和谐,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既强且美,真正做到了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和谐一致,可见其才情惊才绝艳。  

在这个世界,他的武学资质同样绝顶,琴剑双通,乃是名传天下的一代儒侠,曾游历四方,行侠仗义,闯下偌大名声。  

弥留之际,张若虚在棋剑乐府明月居留下谜题,但他的这道题不同于孟浩然、骆宾王,连题目本身都是藏着的。  

曹谨行对这些不清楚,好在秦璇玑读过相关内容,路上说故事式的讲给曹谨行听。  

曹谨行听后不以为然。  

为什么搞的这么复杂?  

就算宝物有限,那大可以拿到明面上定规矩选人才,何必这么藏着掖着,故弄玄虚?  

要给就给,不给就别留念想!  

这么吊着真没什么意思。  

秦璇玑冰雪聪明,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想的是什么,说道:“或许…是他们藏的东西有点特殊?只能留给有缘人?”  

“有什么特殊?”  

曹谨行对这种说法最不感冒:“武者需要的无非财侣法地,‘地’、‘侣’不可能,要么是天材地宝,要么是武功秘籍,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而且,姚广孝居然也找不到…这就不对劲了,他可是比肩刘伯温的人物,连他都找不到,其他人更不可能…除非,他是猜出了藏的是什么,任其自然,没有自己带走。”  

到底是什么东西?  

关系这么大?  

曹谨行和秦璇玑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一想隋唐时期,正是棋剑乐府最鼎盛的时候,那三位又都是名传千古的大高人,就算有什么常人难以理解的异宝,也算正常。  

两人跟着人群来到明月居。  

这里本是清幽之所,然而此时前前后后挤了不少人,一个个吵着嚷着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宝物。  

曹谨行带着秦璇玑穿过人群,力道不大但无可撼动,被挤开的人本想发火,可曹谨行周围三尺犹如禁区,真气一探宛如泥牛入海,掌力、拳劲根本打不进去!  

硬茬子!  

那些人顿时没了脾气,老老实实让开位置,曹谨行大步走近。  

秦璇玑跟在他身后,看向最里面。  

一个身穿白衣的青年正在端详墙壁暗格里的一幅画。  

那画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意境幽美邈远、惝恍迷离,正是一幅《春江月夜图》!  

“这幅图就是宝物吗?恭喜欧阳公子得获异宝,不知公子是怎么找到的?”  

众人簇拥着白衣人,纷纷出言恭喜。  

这人正是白驼山庄少主欧阳川。  

西域白驼山庄可不是小门派,他们的绝技《寒冰烈火掌》能双手同时发阴阳、水火两种截然不同的掌力,运气手法极为巧妙,是武林一绝!  

欧阳川正在观察图里还藏了什么东西,闻言一脸矜傲说道:“在下也只是机缘巧合有所发现。本来此处有一幅草书镂凋,猜想应是若虚公亲手所书,在下恰好对书法有些研究,此镂凋全篇以汉末‘今草’写就,但其中‘天’、‘地’、‘人’三字却是以‘狂草’写成,于此三才正中,发现了机关所在。这两种草书,笔势连绵回绕,浑然一体,能有发现,实属侥幸。”  

他嘴上说侥幸,脸上却是一脸自得的表情,好像舍我其谁的样子。  

其他人顿时惊为天人,纷纷夸赞欧阳川博学多才。  

虚伪!  

秦璇玑撇嘴。  

她落后曹谨行半个身位,其他人只顾着看图、赞美,没人注意她。  

众人议论纷纷。  

“不过,这图虽说是唐代之物,意境隽永,栩栩如生,可…貌似还称不上异宝吧…”  

“若虚公留下谜题,如果只是这个,总感觉名不副实。”  

“确实,寻常画卷再好,对咱们来说也是废纸一张…会不会还有隐秘?比如图中藏着剑法?我觉得若虚公不会只是消遣后辈。”  

“看不出来啊。”  

众人摇头叹息,  

看着画一点头绪都没有。  

秦璇玑看向曹谨行,却发现他双眼出神,望着图若有所思。  

秦璇玑眼睛一亮,凑近了传音道:“你发现了什么?”  

“这幅画有点儿问题。”  

曹谨行双臂环胸,看着图,对她传音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天上有月,海里有星…”  

曹谨行两眼紧紧盯着江水中的星星图桉,貌似是胡乱排列,但给他的第一感觉…像是穴位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