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件小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刀八诀:始创于隋唐时期,岭南宋家,一代宗师宋缺,相传是其年轻时,就家传宝刀水仙刀轻柔灵巧的特性创出的八诀刀法,每诀十刀,共八十刀,施展时有若天仙乘风,霞雾云影,意态万千,精妙绝伦…  

“嗯,一个字没改,纯纯的复制黏贴!”  

曹谨行看着那几行简介,对策划的无耻有了更深的了解。  

“绣春刀形制细长,完美符合用刀特征,而且刀招走水行,应该是五品里最适合我的刀法了。”  

老道士对他的选择一点不意外,报了秘籍位置,曹谨行拿着钥匙,再上秘库第四层。  

一个月前刚来过一次,他对这里熟门熟路,很快找到秘籍,不过,没有直接修炼,而是先看向那部隐元诀。  

这是一门可以隐藏内力、收敛气机的武功。  

书上说,修炼到最高境界,甚至能避过那玄之又玄的“天机演算”。  

“特意提一嘴…难道真有能洞悉天道的秘术吗?”  

曹谨行来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已经对种种特异有心理准备了:“就像袁天罡、李淳风那样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太玄了吧!”  

得知琅琊阁主可能是天机门弟子,曹谨行特意调查过,对这种玄妙莫测的东西有一定了解。  

天地之间有八种自然力,人身也可以炼出八种真气。  

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其中以“天”类最难,也最为神异。  

这一类发源于同一本书。  

——易经。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就是因为它的创作者周文王,第一個以人身感应到了玄之又玄的天道。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世间万物自有规律可循。  

修习“天”字秘术的人,能根据已知的种种条件和规律,算出一个模糊的、可能的结果。  

“天”类真气越深厚,越能感应到冥冥天道,从而获得更多反馈,准确率越高,算的越深远。  

础润知雨,月晕知风,这只是常规操作,是个人就能看出来。能通过观察天象变化,算到雨下多大,风几时停,这才算登堂入室。再然后,根据长安一阵风,算出西北三千里外有大雨,这是高手。等到李淳风、袁天罡这种级别,已经能根据树上落下三片叶子,算出大唐享国不到三百年…  

就特么离谱!  

万幸啊。  

这种妖孽五千年才出了几个而已,要不然怕是天下大乱。  

曹谨行没这方面的天分,以他不到10的福源,应该算是被天道厌弃的人,悟性再高也摸不到门槛。  

了解了“天道”的存在之后,曹谨行很庆幸自己还有几点福源。  

这要是再低点,怕不是喝凉水噎死,走路跌死…  

曹谨行摇摇头,甩掉脑袋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先学会隐元诀再说吧。  

至于这武功有没有躲避卜算的用处,还要等日后有人用这类术法算他才知道。  

“希望能防患于未然。”  

曹谨行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不过也练的很认真。  

这秘籍很难!  

曹谨行仔仔细细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完全领悟。  

练成之后,全身内力藏于丹田,沉寂如一潭死水,从表面看,此时此刻的他,完全就是个不会武功的普通人。  

非但如此。  

如果有人闭上眼,利用真气感知,会发现他所在的位置,空无一物!  

与此同时。  

相隔数千里的琅琊山上,天机门当代掌门,琅琊阁主口中的师尊——天机二十五,正在山顶仰望天空。  

此时天光大亮。  

万里晴空之下。  

只有一轮红日,几片白云。  

但在天机二十五眼里,却是天地寂寥,群星闪烁!  

忽然。  

位于北方最亮的那颗新星悄然寂灭,消失无踪。  

天机二十五微微一笑,并不意外:“好小子,隐元诀…吕符,是你的手笔吗?哈哈哈,有趣,有趣!”  

相比之下,天刀八诀就简单多了,只花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练成。  

曹谨行又装了一阵,直到下午,刘镇远派人来叫他。  

“别担心,你刚回来,不可能给你派出勤任务,明天接着去守诏狱。”  

刘镇远开门见山道:“十二半个月前去了辽东,接任的千户今天也去了山东,那里现在只有几个百户,我不放心。”  

“好。”  

曹谨行乐得清闲。  

“另外,还有件小事…”  

“…”  

曹谨行无语,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真的是小事。”  

刘镇远笑道:“现在人手短缺,不然也不会落到你头上…鬼市格局有了新变化,你知道吗?”  

“听嘉明提了一嘴。”  

曹谨行道:“好像是上次绑架黄方苓的人查到了,貌似跟另外两家都有关,具体的我没多问。”  

“不错。”  

刘镇远道:“吴家主谋,也有陈家一个分家家主参与,这本来是鬼市内部纷争,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昨天,十二去辽东调查马市,意外查到掌舵民间马市的万马帮,居然跟这次劫人有关,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刘镇远拿起一份文书递给曹谨行:“万马帮是辽东民间马市最大的贩马组织,帮派势力遍及整个辽东!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监控之下。  

帮主汪政楷是忠良之后,几次率领帮众抵御蒙古鞑子,按常理,他们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