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两个跟踪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七千年前,兴许是风和日丽的某一天,九州一片欣欣向荣,亿万修行者都在过着和平时没什么差别的生活。  

然后,一道神芒撕裂了天空,包括血族在内的十三个黑暗种族潮涌而出,自此对这边展开了入侵。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席卷天下的惨烈战争。  

足足打了一千多年。  

修行界减员将近九成。  

辽阔九州被打的只剩下两洲之地。  

甚至末法时代的到来与这场战争也不无关系。  

当然了,上古修行界被打的差点崩毁,黑暗种族那边损失更加惨重。  

十三个黑暗种族有六个被彻底灭族。  

剩下七个也遭受了伤及根本的重创,难以维持入侵的态势。  

后来为了防止人类最后的栖息地被破坏。  

修行界仅剩的大能们合力在两州之地布下了封天大阵,用以抵挡黑暗种族的入侵。  

再往后,便是末法时代的到来。  

而从那时开始,黑暗种族便如同消失了一般,不见任何踪影。  

直到最近灵气逐步开始复苏,连带着曾经的大敌也重新开始了活动。  

看到这些,孙超才知道人类眼下所面临的形势有多严峻。  

和周鹏当初跟他提过的至暗三种族相比,这些绝密级文件所描述的内容,明显才是连普通修行者都接触不到的真相。  

想想十三个黑暗种族被灭掉六个,还剩下七个。  

眼下入侵的才只有三个而已。  

甚至三大国各自应付的也仅仅只有一个。  

可以预料到的是,如果这残留的七大黑暗种族同时开始入侵,形势绝对会崩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也难怪联邦这边一直想办法扩军,增加战斗所的数量,同时大量招募供奉。  

实在是和他们的对手相比,这点力量完全不够看,怎么增加都不嫌多。  

孙超的心里颇有些沉甸甸的,一时间都有些后悔去看这些文件。  

但真相就摆在那儿,就算不看,早晚也会接触到的。  

孙超稍稍冷静了一下。  

他发现人类这边并非全然没有优势。  

光他能看到的就有三点。  

首先是灵气复苏。  

从资料上能够得知,灵气消失的同时,黑暗种族也不再活动,显然它们也会受到灵气浓度的影响。  

如今灵气虽然已经开始复苏,但距离恢复到上古修行界的程度,仍然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他们扩军备战的缓冲期。  

打有准备之仗总比像上古修行界那样遭受突然袭击要好得多。  

其次就是封天大阵。  

集合上古修行界顶尖强者之力,耗尽无数珍宝神材,借此而布下的阵法并不是闹着玩的。  

这封天大阵遮护了两洲之地,从地图上来看,三大国包括周围的一些小国都在这封天大阵的遮护范围内。  

由此便可以明白血族为什么总是不间断的降临。  

因为他们根本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撕开天空,集体降临。  

时代已经变了。  

事到如今,他们只能瞄准阵法运行的漏洞,悄咪咪的混进来。  

而且太过强大的高手也始终送不进来。  

上古修行界着实给后人们留下了颇具分量的礼物。  

当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说的一点没毛病。  

至于最后一点优势应该就是黑暗种族间的内部矛盾了。  

从资料上来看,当初降临的十三黑暗种族也并非全都齐心协力的,内部攻讦的现象十分严重,否则也不至于一场战争打了一千多年。  

想来这一千多年里,他们内部的撕逼就没有停下过。  

这种内耗当然是人类这边喜闻乐见的。  

目测剩下的七大种族也不可能同心一体,而这便是他们的机会。  

孙超想到的这三个理由,不说有没有安慰好别人,反正他自己是被安慰好了。  

形势总算没有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至少还存有希望。  

那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好了。  

除了世界形势和修行界历史,孙超同样对当下的修行体系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脱胎,藏气,金丹,明神四境,每一境都划分为九阶,越往上实力差距越大。  

根据资料上记载的数据,对比之前他在西郊测试过的数据。  

炼气一重大致相当于脱胎三阶。  

炼气三重比脱胎九阶稍微强些,但又要弱于藏气一阶。  

不过由于他修行了两条路径,整体实力差不多相当于藏气一阶。  

当然这要撇除他所掌握的神通。  

毕竟无论是藏气还是金丹,都是不可能拥有“极爆”这种强到犯规的神通的。  

除此以外,他还专门查了下“炼气修炼体系”,“固化神通”,“玄黄气”,“灰不溜秋的酒坛”,“平平无奇的酒坛”,“一碰就碎的酒坛”,“二手市场的酒坛”等等关键词,可惜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显然,那酒坛的背景十分隐秘,外人知之甚少。  

除了那位地位崇高尚未谋面的血族圣子,怕是没人知道了。  

不过孙超猜测那酒坛很可能是上古修行者的遗藏。  

毕竟类似他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  

像在外馆的那些散修,就有不少人是接触到上古修行者的遗藏,从而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只不过与他们相比,自己的这份遗藏看起来更加强悍,更加超乎想象。  

孙超查完了想要的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