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古庙迷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位大人,此处便是羊方古庙。”  

“再过半个时辰,皓月圣宗的人和南域武道同辈,应该便会到了。”  

晨曦洒落之际,静谧的羊方古庙外再次传来了动静。  

“这......”  

刚一走进羊方古庙,在前头领路之人,神情顿时愕然。  

惊呼道:“明玄宗宗主任啸峰?”  

“他竟然死了......”  

领路之人名叫汪通,也是南域武道之人。  

对于任啸峰,汪通并不熟悉,却也不算陌生。  

此时任啸峰死在了羊方古庙内,让他顿感疑惑。  

而且任啸峰的死相十分奇异,在他的额头上,竟然出现了一枚金黄的圆月印记。  

紧接着,三人又走进了羊方古庙的殿堂之内。  

对于殿堂内的三名紫袍人,汪通并不认识。  

不过这三人的死相和任啸峰如出一辙,额头上都有一枚金黄色的圆月印记。  

汪通并不认识殿堂内的三名紫袍人,但是汪通带来的两人在看到三名紫袍人时,神情有些凝重。  

“布衣师叔,是姜氏圣族的紫蟒袍,这三人是姜氏圣族的人。”  

三人中,除了汪通之外,剩下的两人是一老一少。  

老的名叫农布衣,少的名叫石元。  

这一老一少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却有着天大的来历。  

也是因为如此,汪通才自告奋勇,亲自将两人带来了羊方古庙。  

一路上,亦是借机讨好,不敢怠慢半分。  

农布衣也是因为看出了三人身上所穿戴的乃是货真价实的紫蟒袍,眉宇才始终紧锁。  

姜氏圣族的紫蟒袍,是由姜氏秘境内独有的紫雷蟒皮而制,外人根本无法复制。  

所以对三人的身份,农布衣没有怀疑的理由。  

但姜氏圣族的人死在了这里,不论到底是何原因,对正南域而言,都将是一场无法避免的震荡。  

思索间,农布衣上前仔细的查看了一番三人的尸体。  

惊奇的发现,这三人除了额间的那枚金色圆月印记之外,再也找不到半点的伤势。  

若不看出这三人生机断绝,农布衣都有些怀疑他们是不是只是睡着了。  

注视着三名紫袍人额间的金月印记,农布衣思索良久,突然想到了什么,对一旁的汪通问道:“三千年前的皓月大帝出自正南域。”  

“传言,皓月大帝所修习的秘法,名唤神月决,可引皓月神辉,灭绝生机。”  

“此事,你可知晓?”  

农布衣的问题,让汪通茫然的摇了摇头。  

他所在的宗门在南域武道中的地位并不高,对于三大圣地的存在,更是相差云泥。  

所谓的神月决,他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见汪通摇头,农布衣的眉宇变得更加沉沉了。  

这时,跟随农布衣而来的石元问道:“布衣师叔,你是不是看出什么了?”  

农布衣道:“只是有一些眉目,但还无法确定。”  

石元好奇道:“什么眉目?可是和皓月大帝有关?”  

显然,凡是和大帝有所关联的传言,对石元这样的少年都会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农布衣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和皓月大帝有关。”  

“据院中古籍所载。”  

“三千年前皓月大帝曾入我书院修习三年,从一本残缺秘法中参悟出了一门神决。”  

“此神决以引皓月神辉为力,食万物生灵之机,杀人无形,断人轮回。”  

“防不胜防。”  

“而因此神决丧命之人,额间都会留下一枚金色圆月的印记。”  

“实际上,金色圆月所在的位置,就是生机流逝的位置。”  

“那并不是什么印记,只是生命流逝的通道。”  

石元道:“既是在书院内参悟出的神决,为何弟子从未在书院内见过此神决的法门记载?”  

“莫非皓月大帝在参悟出神决之后,并未在书院内留下拓本?”  

农布衣道:“三千年前皓月大帝进入书院之时,还未曾承载天命,自然也得遵从书院的规矩,将所领悟出的秘法,在书院两重楼内留下拓本。”  

“只是那时皓月大帝所领悟出的秘法并不完善,只有其形,  

并无其神。”  

“若是修习,也是鸡肋。”  

“远不能和真正的神月决相比。”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无法确定,姜氏圣族的人,到底是不是死于神月决下。”  

石元点了点头,事关姜氏圣族和皓月圣宗,的确不能妄下定论。  

要不然,很容易引发两座庞然大物之间的仇怨。  

虽然一个圣宗的底蕴无法和圣族之间比较,但在当世天命未显之前,皓月圣宗做为最后一世大帝的传承。  

它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  

在这个时候,一旁的汪通,很识趣的没有插嘴多言。  

似农布衣和石元所提及的事物,根本就没有汪通插嘴的余地。  

顿了顿,石元道:“布衣师叔,姜氏圣族的人死在了这里,若是不管不问,也说不过去。”  

“此次逐鹿命帖的名单上,亦有姜氏姜道的名字。”  

“若姜道能进入逐鹿书院,代表逐鹿书院拿下四院榜名,获得星辰大帝的帝墓密匙,那神断山之行,逐鹿书院也可占得一席之位。”  

“您看,要不看弟子想办法通知姜氏圣族的人?”  

“也可试探一番,姜道的态度。”  

石元的话让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