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九大家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驭龙王国真正的核心掌权者简单概括一下,便可以称之为,一王,三公,五候。  

既,一位国王,三位公爵(含大公),五位侯爵。  

自开国以来,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古今多少英雄作了黄土。  

但是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打磨,这九个爵位连同它们身后家族依旧巍然矗立,见证了王国的兴衰颓胜…  

整个驭龙国近八成的龙骑士都选择向这九大家族的领主宣誓效忠,要么是家族直系,要么是以附庸的形式。  

王国庞大的贵族体系便是依托着这九大家族建立。  

大家族的根系延伸至王国的每一寸土壤之中,盘根错节,繁复无比,形成了九支强大的贵族军阀体系,主导着整个王国的运转。  

这九大家族,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贵族。  

而在王国宴会上,大贵族与中小贵族之间的尊卑顺序也极其明显。  

最能体现的这种尊卑,便是于宴会上邀请新晋龙骑士时的顺序。  

新晋的龙骑士只有一张嘴,能同时应付的人极其有限。  

况且,如果不制定详细的规则,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群大小贵族围着新晋龙骑士叽叽喳喳,竟相拉拢,乃至于出现拍卖场般一声盖过一声的“竞价”情况,这成何体统!  

于是九大家族便牵头组织了一场名为“大贵族在中间讲话,小贵族在一边唯唯诺诺”的贵族会议。  

既然是由大贵族制定的规则,那么规则的胳膊自然是得朝着大贵族们拐!  

贵族们邀请龙骑士的顺序。  

必须得按照,一王,三公,五侯,以及伯爵、子爵、男爵的顺序进行。  

当然,这种顺序也不绝对。  

就比如三公之中的两位大公,金丝雀女大公与郁金香大公有时就敢在国王出言前邀请新晋龙骑士。  

而且像子爵,男爵这等小贵族亦是不会向新晋龙骑士发出邀请——因为能给予的资源极其有限,就算人家下品亚龙骑士也看不上!  

一般正常情况下,龙骑士们基本都会向大贵族们效忠。  

只有极少数,不足两成的龙骑士会选择向伯爵阶级效忠。  

这种龙骑士大多都是中下品的亚龙骑士。  

要么,是与伯爵家族的嫡系血脉,要么,是本着偿还恩情…总之,各方面的因素挺多,尚无法得出个准确的定论…  

而金萝丝身为极品亚龙骑士,且身具王室血脉,身份敏感且又特殊。  

故而,前来邀请金萝丝的贵族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先是金丝雀女大公,后是代表郁金香公国的大公堂弟,再然后是三文鱼公爵家族的参会人。  

三公家族皆齐至。  

而五侯家族中,只有三位侯爵家族向金萝丝发出邀请。  

至于另外两位侯爵之所以不来邀请,主要是因为红宝石侯爵是跟着金丝雀女大公混的,先前便跟随在金丝雀女大公身旁。  

既然金丝雀女大公已经发出过邀请,那红宝石侯爵当着其面也不好多言。  

而另一位侯爵是典型的亲王派,不对金萝丝发出邀请便等于顾及王室的脸面。  

至于伯爵们,一致决定不从金萝丝这里掺浑水,坐看大贵族们各施手段,互相角力…  

随着大贵族结束邀请,金萝丝与方宁也变得闲暇起来,无人打搅,只能默默地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美酒珍馐。  

由于方宁先前那“蛮不讲理”的护主表现,在一帮贵族眼中,这龙崽子可谓是“龙威赫赫”,故而尽皆避免与金萝丝打交道。  

而方宁与金萝丝也乐得如此——大部分贵族们的规矩又臭又长,说个话都弯弯绕绕的,一点不似金丝雀女大公那般豁达豪爽。  

与他们交谈需得三句不离一句赞美与感慨,对方宁而言简直是种折磨!  

得益于龙目与龙耳的灵敏度,方宁能够在品尝美食之余观察一下这宴会上的人生百态。  

先前便已提及过。  

参与王国宴会的,除了贵族与新晋龙骑士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骑士。  

这些个骑士自五湖四海汇聚一堂,大多是些年轻的自由骑士。  

这些骑士在经过严格的身份审核之后,也有资格获准进入宴会厅,与贵族们接触,寻觅自己的效忠对象。  

相对于金萝丝这等香饽饽般的龙骑士,这些普通骑士们待遇可就要差得太多了。  

因为除贵族出身之外,普通骑士并不在宴会邀请名单上,也就注定了他们是以非客人的身份获准参宴。  

不得进入宴会桌席之间,只能在专门被划出的狭小区域内停留活动,随意乱闯者严重警告,不听警告者则会被禁卫队当场格杀!  

当然。  

这些普通骑士好歹也是斗气有成的超凡者,而非是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普通军卒。  

而且比起难攀的龙骑士,这些普通骑士在小贵族阶级中显然更受欢迎。  

一些男爵,子爵便早已动身踏入那区域之中,观察询问一些普通骑士的效忠意向,以及期望的佣金薪水。  

而更高级别的贵族们则是会派出自己的仆从侍从代替出面,与那些普通骑士探讨效忠事宜。  

由于这些普通骑士大多都是些新晋的扈从骑士,群体年龄偏向年轻化,最是热血沸腾,渴望建功立业的年龄阶段。  

大贵族的领地广袤,边境上爆发摩擦的可能性也更高,一旦爆发冲突战争,效忠的骑士们便有权利请愿参战。  

贵族们为了对骑士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