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百宝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孟海并不打算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宝贝’,扰乱自己的既定计划。  

积雷山火云谷他此番必定是要去的。  

其实早在来亢龙坊之前,韩孟海已经在路上和韩其苍告假,说是药田闲来无事,想要去积雷山火云谷修炼。  

韩其苍本来以山谷险恶不予以批准,不过看韩孟海十分执着,他最后还是松口,只是嘱咐他一切小心。  

韩其苍只在亢龙坊停留了一日,采购了一些山门必要的物资。  

因青山阁楼的修建,还急等着灵石运转,在药田中,韩宗亮也等着灵种,栽种来年的灵植。  

韩其苍便带着家族其余修士,驱牛车原路返回无稽郡。  

韩孟海一人留在了亢龙坊。  

他逛了一会坊市,发现很多散修都蜂涌向叶家百宝阁。  

韩孟海实在经受不住诱惑,也前去凑热闹。  

要说这亢龙坊的叶家也是来头不小。  

离亢龙坊五里之外便是亢龙镇。  

亢龙镇不是南漓四大家族的地盘,这里比较特殊,属于南漓叶家势力范围。  

叶家是亢龙镇的千年修仙家族,一家独霸此镇,要说叶家也曾显赫一时,也曾经出过筑基期修士,只是后来逐渐人才凋零。  

导致到现如今家族修士已经相当没落。  

叶家现今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炼气家族,此家族目前唯一的一个筑基期修士是叶家前代族长的道侣。  

自从叶家前代族长仙逝后,人走茶凉。  

这位筑基期道侣如今在玄清门修炼,几乎不涉足叶家,她只能十分勉强算是半个叶家人。  

外界也从来不承认叶家有筑基修士。  

叶家家门中没有筑基期修士坐镇,族门地位明显低一档,根本无法与南漓筑基四大家族比肩。  

不过叶家毕竟也有千年底蕴在。  

如今,亢龙坊的百宝阁就是叶家名下的灵铺。  

叶家的百宝阁是一座四合阁楼。  

由东、南、西、北四座三层红墙黄瓦阁楼围拢而成,极为壮观。  

韩孟海来到百宝阁楼前。  

南漓四郡的许多散修,都赶赴参加这一次的年度盛会,阁楼前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格外热闹。  

明天是叶家百宝阁一年一次的年终百宝拍卖会。  

今天只是拍卖会的预热日。  

“各位走过路过的道友,如果有法宝、丹药、矿材,想要出售的,千万不要错过今年拍卖的年终盛会。  

马上进入百宝阁登记在案,经过初审,终审后,就可拍卖。  

机会难得,错过又要等一年了。”  

阁楼前有个先基修为的小厮,拿着扩音灵器,在吆喝宣传:  

“我们叶家举办百宝拍卖会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信用向来很好,从来不会过问登记在册的拍卖物品来源何方,更不会透露持宝者的任何信息。  

各位道友可以完全放心。”  

小厮的话进一步打消散修们的顾虑。  

韩孟海正苦于囊中羞涩,他忽然想起了在青山岩谷从白猴那里获得的十几枚赤霞岩桃桃核。  

这些桃核也算是十分罕见的物品,如是能通过炼器师炼制,也可以制成中品灵器桃核钉。  

不过炼制起来比较麻烦,耗材颇多。  

这十余枚桃核自己暂时用不上,索性放着也是放着,不过拍卖了换取灵石。  

赚取一笔灵石,自己也可以在亢龙坊买到自己心仪的物资。  

此番取积雷山火云谷十分险恶,多买点防身之物总是好的。  

说做便做。  

韩孟海也在阁前排队。  

持宝前来的散修有很多,这些人进入都是欣喜激动无比,可是出来后的表情各不一样。  

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喜上眉梢,有的悻悻谩骂,有的洋洋得意。  

从大多数修士脸上的不悦表情来看,韩孟海已经看出端倪,看来拍卖的初审标准还是挺高的。  

周围修士也不约而同紧张起来,纷纷议论起来。  

“看来今年百宝阁的初审标准还挺高的。”  

“那肯定的。比如,你拿个雷珠、火珠、金珠一类鸡肋物品,肯定通不过百宝阁拍卖初审。  

起码要二阶上品以上的稀少物品,才有希望通过初审。”  

“那这么说,我的上品灵器也够呛了?”  

“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你以为百宝阁拍卖会会场的物品有那么容易入选啊。  

初审起码会刷掉八成的物品,等到终审又会刷掉一大半。留下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赤霞岩桃的桃核按理是稀有之物,韩孟海非常有信心,不过想到百宝阁的审核标准是个谜。  

坦白讲,他心里又真的没有底。  

随着前面排队散修一个个悻悻而去。  

伙计继续喊道:“下一位持宝人进场。”  

总算轮到韩孟海进入后堂。  

他昂首阔步径入后堂。  

后堂堂厅外面。  

一个炼气一层修士,有三十多岁,看衣着打扮像是百宝阁的伙计。  

可能是之前看了太多稀疏平常的物品,伙计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他打了个哈欠,催促道:  

“小道友,你拍卖的物品是什么,亮出来吧,如果不符合标准,就只能请下一位了。”  

韩孟海到没有在意伙计的态度,毕竟这份差事,谁看多了都容易疲倦,他从储物袋掏出玉匣打开。  

原本不耐烦的伙计,看到紫纹细核的菱形桃核,一下有了精神:“呦,道友,如果我没看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