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小韩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稽郡西南方靠近芦山郡有一处山岭。  

这个山岭叫做赤岩岭。  

小韩村就坐落在赤岩岭东面。  

韩孟海跟在十三叔身后飞行,俯瞰远眺。  

真是一副绝美风景。  

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藤萝倒挂,青山绿水间,瀑布飞挂,细水长流,溪边夹岸遍植翠竹,桃花灼灼,沿着溪流分布上百个泥瓦竹楼房。  

真个东篱南山,真个世外桃源。  

小韩村现有百余户,全都是韩家后裔族人,他们没有灵根,世居于此,以务农,纺纱,养蜂为业,倒也逍遥自在。  

自从火红蜂出现后,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小韩村村长韩厚诚面色凝重,拄着拐杖,早已焦急站在村口等待,他时不时仰望天空,又时不时看着远处的密林。  

和他一起等在村口的还有百余位小韩村村民,有些人身上还穿着白色孝服,显然就是这次火红蜂意外身亡之人的亲族。  

连着飞了一日,韩孟海一行人总算飞到了小韩村上空。  

“快看,天上有三个人飞来。”  

“是韩家仙人来了,我们有救了。”  

所有村民不禁欢呼雀跃起来。  

小韩村比较闭塞,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村里渡过,也没怎么出去过郡城,更没见过韩家仙人。  

一次来了三位韩家仙人,让原本平静的小韩村也喧闹了不少。  

村民争先恐后膜拜韩家仙人。  

韩厚诚看到上空的修士,恭敬的作揖道:“小韩村村长韩厚诚,领着小韩村村民一同来迎接仙人。”  

韩宗弈飞落地面,扶起韩厚诚道:“老人家,无须多礼,村里的火红蜂的情况,现下如何?”  

“仙人,一路劳累了,随老朽去村里稍事歇息,我再详细禀告。”  

韩厚诚说着,拄着拐杖,在前面引路,带着韩孟海三人到了一座竹阁楼。  

这阁楼倒是像坐忘峰脚下的音灵阁,环绕在青山绿水间,相当清幽。  

一行人进入阁楼中,分主次坐好,韩宗弈等人简单介绍各自身份后。  

韩厚诚开口道:“宗弈仙人,这几日村里又有五人被火红蜂蜇伤,其中有两人伤势严重,昨晚不治身亡。  

这样算来,半个多月内,已经有三十多人被蜇死。现在事态严峻,还请三位仙人施以援手。”  

说到此处,韩厚诚目光黯然,心伤不已。  

小韩村人口本来就不多,这一次死了这么多人,真的是伤筋动骨。  

韩宗弈问:“老人家,你别急,你可知火红蜂是何时进村伤人?将事情前因后果,仔细道明。”  

“宗弈仙人,这…说来就话长了。”  

韩厚诚喝了口清茶,润润嗓子,说:“我们小韩村的村民千百年来都是以务农和养蜂为生。  

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养蜂,用蜂蜜在附近小镇换取银钱生活。  

日子虽清苦,倒也安定。不过在半个月前,村里蜂巢的土蜂却莫名死了大半。  

一开始大伙都以为是土蜂害了疫病,传染所致,倒也没有放在心上。  

不过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各家各户的土蜂死伤大半,蜂蜜也损失大半。  

于是我便和村民在晚上躲在暗处,偷偷观察蜂巢动静。  

这一等果然有所发现。  

那天夜里子时三刻,有几只拳头大小的火红色怪蜂突袭蜂巢,咬死土蜂,吞食蜂蜜。  

村民只当是毒马蜂,拿起棍棒就去驱赶,却没曾想到这怪蜂不怕生,格外凶狠,见人就蜇。  

这怪蜂蜂毒实在厉害。  

有几个身子骨不好的村民,当场就毙命了。  

我看不对劲,立刻带着村民躲了起来。  

剩余几个被蜂蛰伤的壮汉子,后来依靠村里的郎中药草涂抹,勉强保住了命,但是现在伤口一直溃疡不得痊愈。”  

韩孟海听到此处,不禁问道:“那火红蜂只是晚上出现,后来白天可有出来?”  

“若是只有那一次便罢了。”韩厚诚叹了口气,道:“起初那几天,怪蜂只有几只,不成气候,到了后来,那种怪蜂越来越多,成群结队的,连白天都出来蜇人。  

我看着不像是普通野蜂和毒马蜂,便赶紧连夜派人带着怪蜂躯壳,去青枫坊凝晖阁通知韩家仙师。  

韩家仙师辨认后说是什么火红蜂,于是派了三个仙长一同前来。  

这三个仙长进村后,查看了火红蜂的蛛丝马迹,锁定蜂巢极有可能在赤岩岭。  

它们三人第二日便一同去了赤岩岭,说是去找蜂巢,结果这一去竟两日都不回。  

我知晓事态严重,又不敢贸然入岭,便亲自又去了一趟凝晖阁。  

那宗跃仙师知晓后,便让我先回来等,说是过几日会再派人来村查探。  

至于后事,三位仙人都知道了。”  

韩厚诚将火红蜂的前因后果都说得明明白白。  

韩宗弈让韩厚诚放宽心,道:“老人家,你放心。明日一早,我就会亲自动身查看火红蜂的来源。”  

韩厚诚隐隐担忧道:“宗弈仙人,能找得到吗?之前的三位仙人也是说找寻蜂巢,结果进入赤岩岭已经好几日,现下恐怕已经遭难了。”  

韩宗弈信心十足道:“我背的葫芦里装有家族培育的寄灵虫。这种寄灵虫嗅觉灵敏,最擅长追踪。  

既然火红蜂袭击了小韩村,那必然留下了气息、分泌物。  

只要按照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寄灵虫就能沿途追踪到火红蜂的蜂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