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玄阳紫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道友,想什么呢?”崔老道看韩孟海眉头深锁,陷入沉思,说道“小道友,你也是老顾客了。  

不瞒你说,这木牌我已经研究几个月了,没有什么特别。  

如果有意向的话,这个海椿木牌我就按照灵木价格,给你个实在价,就四块灵石,你看怎么样?”  

崔老道上一次看韩孟海人实诚,接触过一次后,也算老客,这次倒也没有漫天要价。  

海椿木是一阶中品灵木,生长在海中灵脉,有特殊异香,木块只要经过晒干后,刮下一丁点,磨成磨粉可以作为燃香。  

海椿木香能凝神静气,对于修炼或者疗伤,都有些许辅助作用。  

自从受了紫雷针,自己一直伤势未见好转,过几日到药田也必须要好好调息一番,点上这种香,正好相得益彰。  

韩孟海掏出四块灵石,不假思索就买下了这块海椿木牌。  

在青枫坊休息了三四日。  

八伯已经祭炼完幽冥寒剑和紫电针,抹去了其中的精神烙印,赤炎蛛网和蛇鳞盾也修补完毕,重新焕发灵光。  

韩孟海取回灵器后,一一辞别八伯、三伯、六伯,收拾行囊,从凝晖阁骑乘白唇灵鹿,离开青枫坊,返回东南大药田。  

不知不觉离开东南大药田近半年。  

药田一如往昔,碧翠凝绿,灵花绚烂,药香扑鼻。  

十四叔韩宗亮的伤病也养得差不多了。  

见韩孟海归来,韩宗亮兴奋异常,当晚就亲自下厨安排接风洗尘的晚饭。  

回归药田后,韩孟海亲手将桃源林得到的那株秦艽玄松栽种在奇珍药田中,滋养奇珍灵植。  

自任务回来后,韩孟海整个人瘦了一大圈,韩宗亮十分担忧。  

只是问及受伤之事,韩孟海却不肯言明。  

韩宗亮从孟海苍白的脸色,不难看出,显然是在任务中受伤不轻。  

上一次被圆斑蝰蟒重伤,是韩孟海全心全意照料。  

而这一次变成韩宗亮照顾韩孟海。  

除了药田繁重的活外,韩宗亮也下厨日日煲汤,在汤品中也惯例加入了三叶何首乌片。  

可是韩孟海的伤势却未曾好转,反而是越来越严重。  

韩宗亮十分焦急,想要传讯通知无稽山门,让族里派医疗师前来看看,甚至想要传讯给韩孟海的姐姐。  

姐姐远在万里之遥。  

韩孟海不想劳师动众,更不想惊动他姐姐,他自己的伤势,他自己明白。  

毕竟是上品灵器,紫雷针的伤害后劲很厉害。  

韩孟海每一次运转灵气,调息伤口之时,都会觉得胸口隐隐作痛,丹田的灵气怎么也提不上来。  

这样下去别说增长修为了,就是未来的道途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难不成这辈子就停滞在炼气期三层???  

宗跃三伯当年也是族里的希望,本来是很有希望能筑基成功,后来也是因为外出和人冲突后被重伤,修为大减。  

因此即便现在是炼气期巅峰,三伯也不敢再贸然筑基。  

昔日的三伯会不会就是将来的自己。  

如果这辈子就停留在炼气期第三层,修为无法寸进,那自己的未来该当如何?  

韩孟海苦涩一笑,终究不敢往下多想。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依靠神秘青葫芦每日生成带着木灵气的水,韩孟海日日调息,虽然伤势不见好转,不过伤口也没有进一步恶化。  

这半年多来,青葫芦虽然外表没有变化。  

不过韩孟海透过葫芦口看入葫芦内部。  

青葫芦内部底层有一碧翠凝绿的灵根,像是扎根在葫芦底,也不知道究竟是何?  

难道这青葫芦产生的精粹木灵气和灵水,都是来自这个灵根??  

韩孟海暂时无法窥探青葫芦的奥秘。  

眼看岁关已近,凡尘早已入冬。  

不过东南大药田地底有灵脉,药田依旧一片青翠。  

朝阳初升。  

韩孟海照往常拿出杯子,从青葫芦中倒出了一杯灵水,又从储物袋中取出海椿木牌,准备继续调息养伤。  

他正要从木牌侧边刮些海椿木粉做燃香,却不小心错手打翻了刚刚倒出的那杯灵水。  

灵水全部撒在海椿木牌上面。  

韩孟海刚要擦拭干净,却不可置信的端看木牌。  

几乎一瞬间,这块木牌居然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青葫芦的灵水一点点沁入木牌中,慢慢被吸收。  

与此同时。  

木牌表面居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蝌蚪文字。  

这一个多月来,韩孟海纯粹把木牌当做一块海椿木,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变化。  

难道是因为青葫芦灵水的催化效果?  

压抑内心激动,韩孟海定睛辨认木牌上的蝌蚪小字。  

蝌蚪小字是陈国文字,韩孟海不久前在陈国孟州郡呆了许久,对于这种文字,他再熟悉不过。  

除了遣词用句稍有些许不同外,东洲大陆各修仙国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文字几乎完全一致。  

陈国,鲁国文字都是一样的。  

韩孟海辨认起来毫不吃力。  

“玄阳紫气”  

一眼便认出了木牌最上方的几个小字,韩孟海心中大惊,不由得手心冒出冷汗。  

难道这木牌上浮现的是玄阳紫气的修炼功法?  

修仙界有三大紫气内息修炼法,即先天紫气,玄阳紫气,鸿蒙紫气。  

先天紫气一般都是先基期修炼,吐纳朝阳初升的第一抹朝阳之气,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