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百炼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孟陵微微拱手,眼露敬佩神色,道“真是孟海仙长,久闻大名,真是为郡城除了一大害。”  

言毕,他麻利将蛇蜕捆扎好后,拿起大戥秤,称完蛇蜕重量后,道:  

“仙长,你的这些圆斑蝰蟒的蛇蜕是一阶中品灵药,不过因为不是什么稀罕物,市价是一百钱值十五灵石。  

这一袋蛇蜕一共重二十钱,刚好值三块灵石。”  

韩孟海又取出十四叔给的一小口袋蛇蜕,道“小哥,这一小袋也替我称重一下。”  

韩孟陵又麻利称重后,道“仙长,这一袋一样同样重二十钱,也是三块灵石。”  

圆斑蝰蟒蛇蜕质干而轻,两口袋蛇蜕看着量是不少,不过却不重。  

好在价格还行。  

“那就兑换吧。”韩孟海看守药田一年才四块灵石,而这一次蛇蜕兑换的三块灵石算是额外收获。  

“好咧,仙长稍等。”韩孟陵刚刚给韩孟海取灵石的时候。  

堂后的玉珠帘被撩开。  

从里面走出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年修士,这人正是韩孟海的六伯韩宗白。  

韩宗白正在和身后一个中年汉子相谈甚欢,像是在协商灵药生意。  

韩孟海定睛注目。  

那中年汉子没有任何修为,只是一介凡人。  

“白仙师,那事就这么定了,三天后,药草都备齐后,我再过来取。”那中年汉子拱了拱手,就急急忙忙离开了百草堂。  

韩孟海见人走后,朝六伯唱了个喏,道“六伯。”  

韩宗白一见韩孟海,就察觉出他境界已有晋升,连忙招呼道“孟海来了,只听闻你在无稽郡城斩杀了两条圆斑蝰蟒,立下大功。  

却不想你的修为已经是炼气期第二层了。  

这种修行速度,在三灵根中也是翘楚,将来筑基的希望很大。”  

韩宗白在东南大药田炼制补灵丹的时候,韩孟海当时只是炼气期一层修为。  

两个多月不见,韩孟海修为一下就提升到了炼气期二层,连韩宗白也是颇为惊讶。  

“六伯过誉了,我也是前几日才晋升的。”韩孟海一如既往谦虚。  

韩宗白语重心长道“好好修炼,韩家就看你这一辈人了。”  

“孟海明白,定会加倍努力修炼。”  

凡人来百草堂买灵药,确实比较显目,刚才那个壮汉子似乎神色比较匆忙,韩孟忍不住一问。  

“对了,六伯,刚才和你谈话的那人一脸焦急,行色匆匆,所为何事?”  

韩宗白知道韩孟海所指,说道:  

“你说陈药头啊。他是咱们百草堂的老客户了,从他祖辈开始,每年都会从我们这大量购买灵草,带回陈国。  

今年陈国闹瘟疫,他进的药草,也比往年多了两倍。因为青枫坊市的药草库存不够,要去无稽山门府库调,所以他催得紧了些。”  

陈国和鲁国毗邻。  

韩孟海久在药田修行,消息并不灵通,不由问道“六伯,陈国怎么就闹瘟疫了?什么时候的事?”  

韩宗白正色道“就是半个月前,据说是小瘟疫,还没有扩散到邻国,规模也不大。只是为了以防万一,陈药头现在赶着带灵药回去。  

只是他这次带的灵药量太大,一路回去也不安全。  

催完货后,他就赶去咱们韩家的凝晖阁登记任务,说是要委托咱们韩家修士护送他们一行人,带着灵药,安全返回陈国。”  

大概了解情况后,韩孟海也没有过多细问。  

百草堂每日都有些零散的业务,像是陈药头这样的凡人客户也时常会有。  

和六伯寒暄了几句,韩孟海没有久坐就离开百草堂,他径直骑乘灵鹿,前往韩家的灵器铺。  

韩家在青枫坊的灵器铺叫做百炼阁。  

百炼阁和百草堂的年头一样,都是道一先祖一手设立的。  

百炼阁目前只售卖武器和灵器级别法宝,下、中、上品阶都有。除此之外,铺面还出售各种炼制灵器的矿石、矿材。  

当然,除了出售外,百炼阁同百草堂类似,一样也会回收武器、灵器,以及矿石、矿材。  

现在百炼阁坐镇的是韩孟海的八伯韩宗远。  

韩孟海进入百炼阁后,正好看见八伯指挥两个伙计在柜台上忙碌着搬运武器。  

五年不见,八伯虽然刚满六旬,还是苍老了不少,连胡须都花白了大半。  

修士相对于凡人而言,身体更为康健,哪怕是同龄的先基期修士看起来也会比凡人年轻许多。  

不过八伯炼器耗费心力,倒是例外。  

韩孟海进门后,看到年老的八伯,心里微微一酸,恭敬作揖道“八伯。”  

五年多不见,韩孟海音貌都有所变化,韩宗远一时没反应过来。  

目光呆滞两个呼吸后,韩宗远终于认出眼前人,轻拍韩孟海的肩膀,微笑道“原来是孟海啊。好小子,五年多没见,八伯老眼昏花,都快认不出你了。  

一月前听闻你斩杀了圆斑蝰蟒,解除了无稽郡城危机,真是为我们韩家争气。  

现如今已是炼气期二层修为,假以时日能筑基成功,我们韩家就复兴有望了。”  

韩宗远常年在百宝阁炼器,由于炼器呕心沥血,耗费灵力,他的修为一直在炼气期八层打转,始终没有突破瓶颈。  

即便将来有幸能突破炼气期九层,他也早已错过了筑基的黄金时间。  

一番问候后,韩孟海道明了此次来意,道“八伯,我想要将手上的这块圆斑蝰蟒皮炼成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