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远离与不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师兄,情况如何了?”  

距离信仰神柱五万里远的一处山峰上,缘轩对李初问道。  

按照他们的计算,今日便是信仰之力被神国门户彻底吸收的日子。  

不出意外的话,神国门户也会在今日开启。  

因此,为了谨慎起见,李初众人远远的退了开来。  

原本缘轩是打算只退两万里,但是现在有了李初那肯定是越远越好,不管会不会被人捷足先登,自然是安全第一!  

李初正看向信仰神柱处,此时信仰神柱内的信仰之力已经变得极其稀薄,神柱上刻画的大道法纹也变得极其黯淡,到现在信仰神柱还没有崩溃便有大道法纹的原因,可也撑不了不久了!  

信仰领域已经缩减到只能笼罩迷雾谷的程度,而且信仰之力的密度也大不如从前,金色的信仰之力正被神国门户源源不断的吸入其中,信仰领域依然在缩减。  

“还差一点,现在信仰领域还覆盖着迷雾谷区域,最后这一点区域异常的顽强啊,照这个速度大概还需要一个时辰信仰领域才能彻底消失。”  

李初回道。  

“不过…”  

“不过什么?”  

缘轩好奇的问道。  

“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部落与散修待在那里,甚至有人深入迷雾谷,这些人不管他们真的没问题吗?”  

李初说道。  

李初倒不是关心那些人,他是关心缘轩,也是在关心自己。  

如果那些人全都死在此地,缘轩定然要负一定责任的,会对缘轩造成一定的影响,说不定对李初的报酬也会有一定影响。  

情缘古族是这片地域的最高统治者,哪怕此地并非情缘古族直辖,但是各大部落都是要一级一级的上交供奉的,这一供奉链中,情缘古族无疑是处于最高级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情缘古族既然是受益者,那么就有一定的义务,需要对这些势力进行一定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各大部落的攻伐会有其各自的上一级部落协调,古族是不会轻易插手的。  

但是在这种波及范围极广的事件中,以及天灾,如果有危险情缘古族必须提前告知,甚至要提供帮助。  

不然古族的信誉也会下降的,下降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很大影响的。  

比如情缘古族要寻找一种灵药,这时候信誉低的话,要想发动所有部落那可就太难了,哪怕有利益(奖励)驱使。  

谁知道你会不会兑现奖励呢?  

古族如此,圣地也是一个道理。  

“怒!这些人怎么就不听劝!这段时间我们每日都会通知三次那里有可能出现危险,为何他们还不离去!”  

缘轩还未来得及开口,缘轩身旁的族人却是有些愤怒的说道。  

“缘凿,冷静一点!”  

缘轩道。  

“李师兄,不知那里还有多少人停留,其中停留的部落有多少,部落规模如何?”  

缘轩问道。  

“我仔细看一看…”  

李初再次观看起来。  

同时缘轩递给李初一枚玉简,并说道:“李师兄,这是我们整理的各大部落标志,你据此判断即可。”  

“好!”  

李初接过玉简,神念一扫,玉简中的内容便被他知晓。  

而后李初与信仰神柱处的各大部落一一对比。  

虽说“天视地听”在探察深度不足,但那是与神念感知相比。  

与单纯的肉眼相比,“天视地听”不仅清晰无比,还带有一定的透视能力,以及较浅程度的查看灵气能力。  

所以说,李初将标志一一对照还算不得难。  

“原本信仰领域笼罩的万里范围中大概还有几万散修存在,部落也是不少,小型部落一百零三个,中型部落四个,大型部落一个。其他的都退出了万里的范围,不过大多都在观望,彻底离去的并不多。”  

半个时辰后,李初说道。  

“中小型部落我理解,那个大型部落是怎么回事?”  

缘轩有些生气。  

许多小型部落居住地就在那万里大地上,想撤都没法撤。  

情缘古族是对他们提供帮助的,但是许多部落都认为“富贵险中求”,或者认为部落迁徙后,部落几百年的努力就可能化为乌有,死死不肯迁移。  

只有十几个小型部落选择了彻底迁移,其他部落大多迁徙了部分精英,一旦真的有什么危险还能保留一点火种。  

还有更多居住地不在此处的小型部落选择“富贵险中求”,要搏一搏。  

中型部落也是如此,之前有三个中型部落被朦胧金光覆盖,他们统一选择了不彻底迁徙。  

他们只是听说过真仙无比强大,但是真仙究竟多么强大他们是没有一个具体概念的。  

他们认为这所谓神国的攻击再怎么强大、范围再广也不可能覆盖万里吧!  

所以他们自觉高枕无忧,甚至觉得情缘古族小题大做。  

“可恶,真仙尊者何等强大,那怕转化为神明实力会变成原本的百分之一,但也不是他们能够抗衡的!  

而且神国中神明实力会提升十倍,接下来面临的攻击很可能是神明陨落前在神国布置的发泄式攻击,击沉万里大地再正常不过了!”  

一名情缘古族族人很是气恼。  

“二哥,为何古祖们不出手救援,先把他们救下来再让你进行历练也没有问题啊!”  

一道清脆的女声传来。  

“小妹,休要妄论古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