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晋升气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赋: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等阶:仙效果:①主动,仙人扶我顶,天赋者可将自身感悟(可传输意境与法则感悟)灌输给他人,并短时间内提高受者悟性②???(效果未使用不可见)  

③主动,结发受长生,该效果成仙后激活。天赋者轻抚目标头顶,可额外增加目标三千年寿命,对同一个目标仅可使用一次,冷却时间三千年。  

④???(未使用不可见)”  

备注:当前等阶为仙阶,???(修为不足不可见)  

介绍:师道真仙长生真仙的天赋,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与目标修为差距过大不可复制!”  

“天赋之门”的告知让李初复制长生真仙天赋的念头破灭。  

仙凡之隔太大,“天赋之门”都无法复制天赋,“天赋之门”的能力也依托于李初的修为基础。  

“好自为之吧。”  

长生真仙丢下最后一句话,而后瞬间自屋舍中消失,一如他来时那般。  

“师道真仙?这是说长生圣尊走的是师道吗,这条道路与长生圣尊的天赋算的上相得益彰,完美配合。”  

师道也是无数修仙流派的一种,不过师道修行者十分稀少,因为其讲究师徒一心,“今日我渡你,来日你渡我”,师徒会命运相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收徒方面十分苛刻。  

长生真仙一念便能将李初的心思变化与修行收尽眼底,因而能判断出现在的李初符合他的收徒标准。  

不过那怕收徒也只是记名弟子罢了,不会一上来便将二人命运相连,毕竟人心善变。  

长生真仙走后李初就地盘坐,直接参悟起长生真仙灌输给他的“控灵三十六法”其中二十八法的意境。  

一天过去,长生真仙的天赋果真强大,李初感觉到照这个速度自己只要十天就能彻底跨入意境的大门,达到初入层次。  

可惜这种好事哪里会有,一天后李初便感觉自己精神与意识十分劳累,长生真仙的天赋也只是让李初短时间内潜能爆发,而不是凭空的提高悟性,天赋效果消失后李初自然会感到无比劳累。  

“砰!”  

两个李初齐齐倒地,发出轻响。  

三日后,李初准备晋升气海境。  

“根据长生圣尊所说,我现在的肉身与灵魂比仙帝少年时都要强大,打下的根基比之仙帝还要强大,既然如此那么便晋升气海境吧!”  

“晋升气海后才能去闯通天塔四层以上,这样才有机会完成自己成为真传的目标。意境感悟突破后再来参悟也不急,突破后灵魂更加强大参悟起来也更加容易。”  

李初下定决心,准备晋升气海境。  

立马李初使用身份铭牌向圣地发送申请使用修炼宝地。  

很快,圣地方面发来消息,甲等玉府已经备好,随到随用。  

至于为什么不是福地、洞天,那是因为福地、洞天是真仙造就,其中充满先天灵气。  

李初无奈,再次申请福地、洞天。  

圣地方面直接驳回,还告知李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李初只好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圣地,圣地方面沉默一阵后,最后回了个可以。  

“可能长生圣尊将我的情况告诉了圣地高层。”  

李初心想,否则圣地不可能这么轻易答应李初,必定会遣人确认一番。  

“这样也好,省下我许多功夫。”  

李初立马动身前往圣地给出的福地位置,洞天还是福地对李初而言差距不大。  

至于为什么李初体内虚空先天灵气满溢还要申请修炼宝地的使用,那自然是不用白不用。  

至于圣地高层对于李初“废了”的事实有什么看法意见,李初也不去在意。  

李初坐上圣地为他准备的飞舟,快速向着目的地赶去。  

李初在目的地再次见到长生真仙,见到长生真仙的那一刻李初想起长生真仙说过福地洞天被真仙的本体容纳,莫非自己这次是进入长生真仙的身体修炼突破?  

李初表示接受不能,虽然知道情况,但是凡人的观念还是束缚着李初。  

“哈哈。”  

长生真仙怎么会不知道李初想法,哈哈一笑表示李初想多了。  

“存世真仙的福地洞天可不会轻易允许他人踏入,其他真仙也不会放心踏入一尊活着真仙的福地洞天。”  

“我要带你去的是圣地先代真仙陨落后遗留的福地,完好的福地洞天隐于虚空之内,可不是凡人能够轻易开启的。”  

李初这次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想多了。  

长生真仙每次都能完美解答自己不曾开口的疑惑,李初已经知道长生真仙怕是能直接看到他的所思所想。  

李初惊叹仙凡差距之大,也有些惊讶“天赋之门”竟然没有被长生真仙发现,甚至连思想都被隐藏。  

当然也有可能长生真仙早已看穿只是没有起什么心思罢了,李初终究只是揣测。  

“日后外出行走时小心一点,注意隐藏自己机缘,不是所有真仙都如圣地真仙一般!”  

在李初进入福地之前长生真仙提醒了一句。  

李初心中一凛,怕是长生真仙早就看出了什么,只是不屑于对自己的机缘有什么想法罢了。  

“这枚符印在你晋升后想出来时使用。”  

“努力吧,我也想见识一下在凡人阶段便使用先天灵气修炼的修行者最终会有多么强大,不知能否打通通天塔第十二层,甚至以凡伐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