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小国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马六甲王国分为两块,一块是暹罗往南大陆架的最南端,一块是马六甲海峡的西边,两块土地中间隔着马六甲海峡。  

虽说是一个国家的,但是因为马六甲海峡横亘其中所以难以管理,渔民众多,海盗也众多,没点能力的人根本管不了这样的地方。  

当年大海盗陈祖义纵横这片大海,马六甲,文莱,爪哇这些地方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甚至有消息他打算夺取政权,不过因为被郑和抓了所以不了了之,不然像马六甲这样的地方还真的不一定挡得住大海盗。  

曾经的马六甲国王将女儿嫁给了陈祖义的胞弟,不得不向海盗低头,对于一个国王来说是非常丢人的事情。  

现在的马六甲国王不过十六岁,还是个少年而已。  

当朱瞻墡到达了淡马锡是正午的时候。  

淡马锡也是一个类似香江岛的岛屿,毗邻陆地,而且这里人口众多,极其繁华,已经是商贸往来不可或缺的地方了。  

战船靠岸,漆黑的炮管看的来迎接的马六甲国王心生羡慕。  

远处街道小巷内还有不少的人在虎视眈眈。  

海盗们汇聚的地方必然是鱼龙混杂,这个时代没办法将商船和海盗完全分开,两者谁都离不开谁。  

朱瞻墡下了船,淡马锡的国王已经等着他,相比起甘武与暹罗的隆重,现在马六甲王国的欢迎仪式显然差了点意思。  

年轻的国王迎上前,但是一个胖乎乎的男人先他一步走到了朱瞻墡的面前:“尊敬的珠江郡王殿下,在家是马六甲王国的丞相孙虎,祖籍广东。”  

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个叫做孙虎的胖男人把持了这个国家,不然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敢在国王面前先介绍自己。  

青年国王看着孙虎,眼底有些一丝恨意,但是埋藏的很深。  

“没想到孙丞相还是我们广东藩司的人,幸会幸会。”朱瞻墡打了声招呼,既然你这个国王自己把持不住朝政,那么我只于说了算的人谈话。  

“殿下连日劳顿,真是辛苦了,为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国王安里。”  

“见过尊敬的珠江郡王殿下。”身为一国之王安里将身份姿态放的非常低。  

孙虎直接打断了国王的话:“珠江郡王殿下,我们在城内给你准备了欢迎晚宴,还请移步。”  

“不必了,我在船上,孙丞相和安里国王,到我的船上一叙吧。”为了安全着想朱瞻墡并不打算在此处下船。  

淡马锡和暹罗甘武不同,这地方更为危险。  

孙虎一愣:“殿下所言极是,我与王国陛下随您上战船,这战船可真是威武霸气。”  

战船之上,孙武坐下便问:“殿下让我上船应该是有事情商量吧。”  

这家伙还算是有脑子的,而且他们两人说大明话,国王也听不明白。  

“孙丞相,你在马六甲王国当丞相多久了?”  

“我做臣子三十余年了,成为马六甲的丞相也有十余年了。”  

“可想当我大明的官啊。”  

忽然抛出的橄榄枝让孙虎有些措手不及,老谋深算的人不会轻易的表明自己的心思。  

“殿下说笑了。”  

朱瞻墡扶着栏杆看着热闹的淡马锡直白的说:“淡马锡是我们大明往西洋去的必经之路,但是此地海盗纵横,劫匪盛行,如此不安全的必经之地让我们甚为担忧啊。”  

“珠江郡王殿下,自从陈祖义被郑和阁下抓回大明之后,周围的海盗再也没有敢对大明的船只有所不敬。”  

“现下大明开了海禁,对于南洋诸国都有好处,但是谁也没办法保证海盗们不会劫掠我大明的船只,我想和丞相谈一笔生意。”  

“殿下您请说。”  

“将淡马锡卖给我大明。”  

“啊?”孙虎瞬间冷了脸,本以为朱瞻墡这样的小殿下好糊弄,但是没想到上来就是如此过分的条件,也没啥铺垫,直接就让自己卖地。  

“殿下,马六甲虽是小国,但是国土皆是祖宗传之,岂可轻易售卖。”  

“若是不卖淡马锡,那么我们大明将不会与马六甲王国通商。”朱瞻墡的态度坚决。  

和周围其他的国家都通商就和他们不通商,所有人都知道和大明通商之后可以带来多大的发展,若只有他们被落下那可怎么办。  

孙虎据理力争:“殿下,我们马六甲王国在海峡两侧,将来有大明的商船要过海峡,我们都愿意出战船护航,大明与马六甲王国素来友好,郑和阁下多次经过马六甲,希望殿下为了贵我两国的长期友好着想。”  

“我已经命人去约陈祖礼和博方,我会正面警告他们,相信我你们马六甲王国的战船可以保护的地方,我们大明的战船也可以。”  

朱瞻墡为了大明的利益必须拿下淡马锡,就算欺负人也得做,而且你们也只是当年郑和打服了而已。  

“殿下,淡马锡是我国的一部分,还望殿下见谅。”孙虎这个丞相还算是尽职责。  

“这样吧,我们会给你们一笔不菲的金银来买下淡马锡,而后你们什么都不用做,淡马锡每年财税收入的百分之十将会充入你们的国库,相信我们大明治理的淡马锡一年说增加的财税收入会比你们原来高的多。”  

朱瞻墡见他态度坚决,便适当的降低了条件。  

要人家的地方,还是最繁华的地方,怎么可能随便一说人家就答应了,最坏的结果就是打仗赢下来,只是现在交趾战事拖着,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