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合作边疆办冷库(上)(2/3)
尝尝。”
“我听出他们是西北口音,就问他们是哪里来的,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们是边疆自治区水产供销社的人!”
王忆一听,大约明白他的意思:“他们是来咱们县里采购海货的?”
尽管现在经济政策还是倾向于保守,可自由市场经济这一模式正在大肆冲击人们的商业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供销单位都派出人员去外地进行商业方面的交流。
王东美说道:“还不是这么简单,当然,王老师你确实猜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确实要来咱这里采购海货。”
“怎么回事呢?你听我细细道来。”
正在跟着听他们讲话的几个建筑组工人听到这里便骂骂咧咧的扔了烟头:
“你这是成说书先生了?”
“多简单的事,你还要细细道来。”
“癞蛤蟆上公路,冒充小吉普!腰里别着半刀纸,你是冒充文化人!”
王东美又掏出一包烟给他们散烟,同时笑骂道:“你们这些大老粗滚蛋,该干活去干活,这里是领导交流工作,跟你们没关系。”
社员们哄笑,叼上烟卷继续干活。
这时候王东美继续说道:“是这么回事,去年咱们县里有干部去沪都出差,住在了庐山饭店。”
“恰好他们边疆自治区龟兹地区食品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也住在了里面,他们在睡前进行交谈,咱们那位干部介绍了咱们福海浴场,介绍了一年四季盛产的大小黄鱼、带鱼、墨鱼还有鲳鱼这些东西。”
“那位业务员一听咱们这里水产品十分丰富,距离沪都也很近,交通方便,于是回去就跟单位领导介绍了咱们的情况。”
“今年中央不是下发了《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事业的通知》吗?”
王忆点点头。
正在下面指点工作的王向红闻讯而来,正好听到王东美提到《通知》,便爬着楼梯上来说道:“你说的是《十条指示》吧?”
王东美说道:“对,老队长,我说的就是《十条指示》。”
“这十条指示里的第六条指示说,调整水产品购销政策,水产品要一律规划为三类产品,产销见面,市场调节。”
这事王忆也知道。
因为这十条指示对渔民来说是大事,它的出台代表从此之后将取消派购任务,水产品实行产销直接减免,由市场来调节。
简单来说,这《十条指示》的出现,从政策方面确定了渔民可以将捕捞的鱼类进行自由买卖。
显然边疆地区缺海货,于是龟兹地区食品厂从中看到了商机,便直接来福海地区来采购渔获。
这是一笔大买卖!
王向红精神振奋起来。
而王东美后面的话让他的精神直接变得亢奋了:“龟兹地区对稳定而新鲜可口的海产品极为渴求,他们这次来找合作单位,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
“可以协助建起一座百吨级的冷库!”
王向红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王忆也来了兴趣:“他们可以帮忙建冷库?他们有技术和机器吗?”
王东美说道:“有,龟兹地区的供销公司已经跟沪都方面合作投资了一座大型冷库——具体投资达到1000万元!”
听到这话,除了王忆所有人都倒吸凉气。
大胆更是震惊的说:“大美,你遇到的不是骗子吧?一千万元?一千万个万元户?!”
王忆听到这话也开始倒吸凉气了。
这他娘的是典型的马云那么有钱应该拿出十四亿,给中国人民一人发一亿,实现全民亿万富翁。
王东美便笑话了大胆:“难怪大钊说现在草鞋的学问比你高一大截,很简单的算术问题,你就犯了巨大的错误!”
“是一千个万元户!”社员们哈哈大笑。
大胆嘿嘿傻乐,然后说:“但这也够多了啊,一千个万元户还不多?”
大家伙纷纷点头。
一千万元,在这个万元户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实在是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王向红自己在默默的抽着老烟杆,心里盘算着这件事的可行性。
现在县里是有冷库的,是二百吨级的冷库。
但他们长龙乡还没有冷库,各生产队、村庄自然更没有。
如果他们生产队能建起一座冷库,而且还是一百吨级的冷库……
他心里火热起来,便看向王忆沉声问道:“王老师,这件事你怎么看?”
王忆说道:“咱们队里只有一座天然冷库,它说是冷库,其实储存条件不佳,也无法长期稳定的储存海鲜。”
“对于咱们渔家来说,渔船和冷库应当是同等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冷库,渔获就只能第一时间进行出售,一旦拖延了时间就会腐败变质,那样的渔获可就不值钱了。”
王向红说道:“一点没错!”
“要是有了冷库,咱们可以储存渔获,可以跟丰产季节错开,要是咱们生产队能建起一座冷库,那咱可就先进了!”
这件事,王忆早就琢磨过了。
天涯岛确实需要一座冷库,当然不能在岛上,第一岛上没有合适的地质条件,第二冷库对电力需求极大,这必须得去县里择址开建。
但建冷库需要制冷机,这方面他没办法提供帮助,23年当然有的是制冷机。
问题是冷库这东西在福海可是稀罕物,一旦建起肯定少不了单位来参观。
到时候远超这个时代的先进制冷机暴露在参观者视野中,实在很危险!
现在机会来了。
王向红也知道这是机会,他动心了,但也很无奈:“龟兹地区可是县级单位,人家食品厂来寻求合作对象,怕是起码得跟乡里合作,咱们生产队…
“我听出他们是西北口音,就问他们是哪里来的,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们是边疆自治区水产供销社的人!”
王忆一听,大约明白他的意思:“他们是来咱们县里采购海货的?”
尽管现在经济政策还是倾向于保守,可自由市场经济这一模式正在大肆冲击人们的商业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供销单位都派出人员去外地进行商业方面的交流。
王东美说道:“还不是这么简单,当然,王老师你确实猜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确实要来咱这里采购海货。”
“怎么回事呢?你听我细细道来。”
正在跟着听他们讲话的几个建筑组工人听到这里便骂骂咧咧的扔了烟头:
“你这是成说书先生了?”
“多简单的事,你还要细细道来。”
“癞蛤蟆上公路,冒充小吉普!腰里别着半刀纸,你是冒充文化人!”
王东美又掏出一包烟给他们散烟,同时笑骂道:“你们这些大老粗滚蛋,该干活去干活,这里是领导交流工作,跟你们没关系。”
社员们哄笑,叼上烟卷继续干活。
这时候王东美继续说道:“是这么回事,去年咱们县里有干部去沪都出差,住在了庐山饭店。”
“恰好他们边疆自治区龟兹地区食品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也住在了里面,他们在睡前进行交谈,咱们那位干部介绍了咱们福海浴场,介绍了一年四季盛产的大小黄鱼、带鱼、墨鱼还有鲳鱼这些东西。”
“那位业务员一听咱们这里水产品十分丰富,距离沪都也很近,交通方便,于是回去就跟单位领导介绍了咱们的情况。”
“今年中央不是下发了《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事业的通知》吗?”
王忆点点头。
正在下面指点工作的王向红闻讯而来,正好听到王东美提到《通知》,便爬着楼梯上来说道:“你说的是《十条指示》吧?”
王东美说道:“对,老队长,我说的就是《十条指示》。”
“这十条指示里的第六条指示说,调整水产品购销政策,水产品要一律规划为三类产品,产销见面,市场调节。”
这事王忆也知道。
因为这十条指示对渔民来说是大事,它的出台代表从此之后将取消派购任务,水产品实行产销直接减免,由市场来调节。
简单来说,这《十条指示》的出现,从政策方面确定了渔民可以将捕捞的鱼类进行自由买卖。
显然边疆地区缺海货,于是龟兹地区食品厂从中看到了商机,便直接来福海地区来采购渔获。
这是一笔大买卖!
王向红精神振奋起来。
而王东美后面的话让他的精神直接变得亢奋了:“龟兹地区对稳定而新鲜可口的海产品极为渴求,他们这次来找合作单位,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
“可以协助建起一座百吨级的冷库!”
王向红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王忆也来了兴趣:“他们可以帮忙建冷库?他们有技术和机器吗?”
王东美说道:“有,龟兹地区的供销公司已经跟沪都方面合作投资了一座大型冷库——具体投资达到1000万元!”
听到这话,除了王忆所有人都倒吸凉气。
大胆更是震惊的说:“大美,你遇到的不是骗子吧?一千万元?一千万个万元户?!”
王忆听到这话也开始倒吸凉气了。
这他娘的是典型的马云那么有钱应该拿出十四亿,给中国人民一人发一亿,实现全民亿万富翁。
王东美便笑话了大胆:“难怪大钊说现在草鞋的学问比你高一大截,很简单的算术问题,你就犯了巨大的错误!”
“是一千个万元户!”社员们哈哈大笑。
大胆嘿嘿傻乐,然后说:“但这也够多了啊,一千个万元户还不多?”
大家伙纷纷点头。
一千万元,在这个万元户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实在是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王向红自己在默默的抽着老烟杆,心里盘算着这件事的可行性。
现在县里是有冷库的,是二百吨级的冷库。
但他们长龙乡还没有冷库,各生产队、村庄自然更没有。
如果他们生产队能建起一座冷库,而且还是一百吨级的冷库……
他心里火热起来,便看向王忆沉声问道:“王老师,这件事你怎么看?”
王忆说道:“咱们队里只有一座天然冷库,它说是冷库,其实储存条件不佳,也无法长期稳定的储存海鲜。”
“对于咱们渔家来说,渔船和冷库应当是同等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冷库,渔获就只能第一时间进行出售,一旦拖延了时间就会腐败变质,那样的渔获可就不值钱了。”
王向红说道:“一点没错!”
“要是有了冷库,咱们可以储存渔获,可以跟丰产季节错开,要是咱们生产队能建起一座冷库,那咱可就先进了!”
这件事,王忆早就琢磨过了。
天涯岛确实需要一座冷库,当然不能在岛上,第一岛上没有合适的地质条件,第二冷库对电力需求极大,这必须得去县里择址开建。
但建冷库需要制冷机,这方面他没办法提供帮助,23年当然有的是制冷机。
问题是冷库这东西在福海可是稀罕物,一旦建起肯定少不了单位来参观。
到时候远超这个时代的先进制冷机暴露在参观者视野中,实在很危险!
现在机会来了。
王向红也知道这是机会,他动心了,但也很无奈:“龟兹地区可是县级单位,人家食品厂来寻求合作对象,怕是起码得跟乡里合作,咱们生产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