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兴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为一尊佛,方咏恒推翻以前的一切筹谋,重新构筑的计划中,身为小灵山的未来佛主,怎能事必躬亲?  

太有损身份了,一切事,由大士出手更为方便。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三圣佛不得不承认,哪怕本师如来,民间的人气,亦不如观世音大士。  

佛光离开了白首村,落入大禹山弈潭洞天。  

弈潭洞天早在高卢殿释迦如来被天竹大士摄走,其麾下神怪,也尽皆被大士扫灭,如今的弈潭洞天已无人迹。  

三圣佛佛驾落脚弈潭洞天,无声息的切换为本尊方咏恒出来,至此,府级佛尊隐迹,唯有筑基修士方咏恒。  

方咏恒在弈潭洞天逛了一圈,原本高卢殿释迦如来座下的神怪和怪物种,都在天竹大士前来拘走释迦如来的时候,就顺便统统打杀了,方咏恒赚了一些斩杀功绩和神狩功绩。  

不只是大禹山弈潭洞天,东田镇弥勒如来之处,天竹大士也将依附弥勒如来的神怪和怪物统统打杀。  

主要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给方咏恒赚得斩杀功绩和神狩功绩,而是为了不泄露三世佛身之难的消息。  

如果不打杀了那些神怪和怪物,难免会有如来被人拘走的消息流传出去,若是传到一些有心人的耳里,免不了心生猜疑,搞不好就推断出了三世佛身的真相出来。  

甚至引起一些大神进行天机推衍,从蛛丝马迹中洞悉到真相。  

为了杜绝万一,自然就要将所有相关的存在,一并诛绝。  

天竹大士大慈大悲,狠下心肠时,却也无比果断手辣。  

最主要的自然是因为,天竹大士乃是方咏恒的神灵分身,就算想要大慈大悲,也要先过方咏恒这关。  

方咏恒抬起手腕,手环上投射出方咏恒的个人面板来。  

方咏恒男,22岁。  

出生地:第391号新手村。  

爵位:少造。  

资质:先天道种。  

神通:土行。  

修为:筑基初期。  

法力:40950个。  

战法:遮罗摩多心经大行正气无量正法。  

佛系法术:超度术,真言术,雷箭术,遮罗伞盖遮罗摩多之影,遮罗摩多之怒,好大一条佛腿。  

道系法术:正气印,大海无量,大行紫霄雷法,无量正法,五鬼搬山术,玄空法指,覆地掌。  

斩杀功绩:30320点。  

神狩功绩:125400点神捕功绩:39865点封神功绩:4000点神道功绩:400点余额:51000两银子。  

法力余额:0。  

神灵分身:1尊。  

神灵报身:1尊。  

血契神怪:4尊。  

方咏恒有些惊讶,三圣佛居然不是神灵分身,而是神灵报身。  

何谓报身?  

方咏恒也是一头雾水,但显然和三圣佛和本尊共聚一身有关。  

天竹大士是神灵分身,分身等于第二具身体。  

三圣佛是神灵报身,报身究竟是啥东东,方咏恒表示真的理解不能。  

不过无所谓,反正就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意思吧。  

方咏恒原本的计划,是准备扫荡白首村那个神怪窝,拿到大量的神狩功绩或神捕功绩后,兑换法力,提升修为后,稍微有点把握,就去降服泰康胡同的那只猴子。  

方咏恒十分清楚猴子的战斗天赋,这可是一只遇强则强,屡败屡战,无所畏惧的猴子。  

镇级神怪的猴子,甚至敢对乡级神怪挥起棒子。  

这个计划如今已经又被方咏恒自己推翻。  

猴子已经被三圣佛内定为九九八十一部大乘佛法传经人之一,天竹大士怕是已经开始准备降服那头猴子了。  

方咏恒收起了手环投出的个人面板。  

脚下土浪翻滚,高高的托起方咏恒迅速的向山下滑去。  

土浪化成一条黄龙,在地面飞奔。  

筑基期后,方咏恒不但法力无比雄浑,对土行神通的掌控力也更上层楼。  

方咏恒进了石屋镇,没有回家,直接去了车站。  

在车站旁边的全能神学科技应用机上,方咏恒打开了前往大兴城的信息。  

“尊敬的第391号新书村少造方咏恒大人,您拥有前往大兴城的资格,是否购票前往?”  

方咏恒没有犹豫,立刻花了2000两银子买了一张前往大兴城的车票。  

不需要等待,几乎车票刚购买完毕,一辆豪华的动车就已经驶进了车站,停靠在站台边。  

车身上浮动着大兴城的目的地信息。  

方咏恒前世在新手村论坛上看过不少关于大兴城的信息,但还是第一次坐上前往大兴城的动车。  

之所以决定去大兴城,是因为新手村这边,有天竹大士坐镇,方咏恒当前最主要的,实则还是先找好筑基期的战法,真正的壮大自身的实力。  

不然的话,方咏恒空有雄浑的筑基期法力,却只能施放练气期的法术,实力无疑大打折扣。  

如果有筑基期的法术,就能发挥筑基期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出筑基期的实力来。  

两天无聊的动车旅程,就在方咏恒耐着心修行的过程中度过了。  

大兴城神秘的面纱终于袒露在方咏恒面前。  

大兴城和无数不同编号的新手村一样,也有无数不同编号的大兴城。  

方咏恒进入的这座大兴城,编号为11。  

“欢迎您的到来,尊敬的少造方咏恒先生,您拥有大兴城的户籍,有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