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池瑶公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人是谁?  

这话说的不仅是嘲讽柳七,甚至是完全不给凝汐面子。  

有人认出了马车上的族徽,不由得失声道:“是灵桑世家!”  

灵桑世家,听到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中,桑,代表的是桑树,是命树中的桑树!  

灵桑世家在整个潜渊域乃至整个东荒都有着赫赫威名,虽然灵桑世家没有出过仙帝仙皇,但他们绝对是整个潜渊域最不好惹的势力之一!  

灵桑世家,并不是乐宗之人,或者说,他们都不算是十三宗之人,又或者说他们可以勉强算是神宗的分支。  

他们是命修!  

普通修士,以修炼功法为主,而他们却以修炼“命树”为主!  

命树,乃是每一个修士的根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无比的重要。而神宗命修一脉,便是主修命树。普通人的命树,就是一颗非常普通的大树,不论你多么的强大,你的命树终究只是一颗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大树。  

而命修的命树,却各不一样。  

就像是灵桑世家,他们所修的乃是“桑树”。顾名思义,就是将命树修炼成桑树的样子。  

将命树修炼成桑树会便强么?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桑形命树的究极体乃是“十大仙树”之一的至阳扶桑木!  

传说,在天地初开之时,那时候生灵不显,万古长夜,世间最先诞生的生命,便是十株仙树!在传说中,正是这十株仙树撑天擎地,分阴阳浊气、定四方五行,可以说这十株仙树乃是万物之母。  

而命修一脉,所追求的便是将自己的命树修炼成这十株仙树中的一种。  

当命树大成之时,体内的命树便能蜕变成“仙树”。  

命树共分为凡命、后天、先天、圣命、皇明、仙命!  

命树级别,可以通过“命功”来提升,所谓命功,其实也就是修炼命树的功法。当然,这世间在哪都不缺少天才,有些人天生命树就和别人的不一样,有人天生圣命、有人天生皇命,这都是很有可能的。当然,天生仙命之人,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没有人天生就是仙命之树!  

传闻大成仙命,命树一出,可遮天蔽日、万法不侵,堪称举世无敌!哪怕是仙帝在世,都要为之动容!  

而眼前这灵桑世家,便是正宗的命修一脉,传闻在整个潜渊域中,灵桑世家所拥有的命功可能是最多的!甚至据传,灵桑世家可能藏有“仙命之法”!因为灵桑世家的祖上,有好几位仙君老祖差一点就成就了大成仙命。  

“传说晴昼仙帝也是仙命大成!”忽然那位老散修看向了柳七他们,不禁说道:“传闻晴昼仙帝乃是镇魂仙桃木大成,仙桃一出,鬼神皆镇,众生匍匐!”  

“镇魂仙桃木?”听见这话,柳七忽然一愣,其实他也知道这个传说,这个传说早就在拈花乐宗流传了,只不过从没有人当真过。久而久之的,柳七都已经忘了,要不是今天再有人说起,估计他一辈子都想不起来了。  

镇魂仙桃木,这不禁让柳七想起了音阶山上帝阁之外的那片桃林,还有那镇魂殿,以及种种刻有镇魂二字的宝物。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柳七感觉,这里面绝对有着大秘密。  

也许传说中晴昼仙帝的仙桃命树大成,很有可能是真的。这件事在拈花乐宗流传很久了,只不过历代弟子,都从未见过与命功有关的传承,哪怕是拈花乐宗强盛之时,都没见过什么与“镇魂仙桃木”有关的记载。  

所以,哪怕是拈花门人,都一直觉得这有可能是误传,晴昼仙帝可能真的没有仙命大成。  

“晴昼仙帝天纵奇才、一生笑傲,可惜啊,后人却这么没用,竟然沦落到了让女人撑腰的地步。”  

这时候,马车中的女子再次开口了,言语中依旧满是调笑讥讽。  

听着马车内女子的声音,凝汐终于开口了,只见她冷然的瞥了一眼,道:“池瑶,你是又皮痒了么?”  

凝汐这话一出,顿时不少人一惊,瞬间明白了这马车之内的人的身份,有人惊讶道:“原来是灵桑世家的池瑶小公主到了!”  

“听说池瑶公主与凝汐仙子乃是闺中密友,可这…”有知道两人关系的修士低声议论着。  

“凝汐仙子天资绝世、容貌无双,而且性子异常清冷,而据传池瑶公主性格活泼、脾气火爆,想不到两人竟然是好友?”有人不可思议的感慨着,“这世道真是让人看不懂了。”  

“呵,小冰块,你真是太瞧得起自己了!”马车内传来了微怒轻藐的声音,很显然,凝汐的话让池瑶很不高兴。  

“叫姐姐!”凝汐淡声道。  

“我才不要!”  

此时,马车内的池瑶顿时发飙,瞬间,一道火红的身影从车内急射而出,此人一出手,便是阵阵狂热的气浪。  

然而,凝汐却是依旧泰然,雪琴横空,玉手轻抚,道道琴音仙乐便轰然而去,轻而易举的就挡下了对方的攻击。  

凝汐这一击,直接将对方打退了三五步,“好你个浪蹄子,你下死手,本小姐和你没完!”  

不过话虽如此,但池瑶还是没有继续动手。  

等她站稳,大家这才算是见到了她的容貌,一见之下,瞬间让人双眼一滞。  

眼前这女子,年纪也就二十出头,一身火红的修身长衣,额前刘海随风轻舞,精致的五官初看没有凝汐那么惊艳,但细细品味,却又回味无穷。尤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