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赵龙的实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三十章赵龙的实力“它们在试探我们。”易惜风皱眉说道。  

李新添一直观察着场上的局势,见白净少年如此说,也点头道:  

“以前与落叶狼打交道,那些家伙虽然也很凶猛、狡猾。但是远不如枫叶狼聪明!”  

“残忍。”赵龙忽然接着道,“枫叶狼真正让人避之不及的是残忍,对猎物的残忍,更多的是对它们同伴的残忍。”  

“嗷呜!”  

一声响彻枫叶林的狼啸从易惜风一群人后方不远处的传来。  

一只只枫叶狼如同听到了冲锋的号角,赤红着双眼,向他们猛扑过来。  

易惜风首当其冲!七只枫叶狼目露狰狞,冲着白净少年周身几大要害就扑了过来。  

他赶忙将酒气御劲全速运转,一道道剑影在少年周身飞舞,他没有主动攻击扑过来的枫叶狼,而是将剑影运转周身,使得身体外形成一层层细密的剑幕。  

“八方剑幕!”  

易惜风一声断喝,只见白净少年周身一丈范围内,近百道剑影交错纵横。  

这招“八方剑幕“”是易惜风方才疗伤之时,新领悟的招式。也是他首次在防御招式方面,运用剑势及剑影。  

白净少年的剑影,本身相对于剑芒或者刀芒来说威力就小,不过胜在数量众多,而且灵活多变。  

所以“八方剑幕”更适合于用来防御数量众多的低强度攻击。此时面对这种险境,显然再适合不过了。  

一头头枫叶狼被挡在剑幕之外,少年瘦小的身影,就如同海浪中的礁石,将扑向他们的狼潮从中间分开,将更多的枫叶狼引向左右两侧。  

王伯当此时也将内劲之法运转周身,磅礴的虎啸之音是其雄浑的内劲,撞击体内经脉所产生的。  

黝黑的枪头如同索命的阎王符,一道道白色枪芒,伴随着王伯当一次次横扫,如同箭矢般攒射入狼群。  

赵龙此时也不敢托大,也将自身内劲功法运转周身,两柄直刀被他舞的水泼不进,他的身上萦绕着一层淡淡的蓝光,双目之中更是蓝光流转,刀刃中仿佛暗含刀芒隐而不发。  

一只只靠近他的枫叶狼,如同砍瓜切菜般,被他砍倒在刀下。  

但赵龙的疯狂杀戮,也激怒了枫叶狼群,更多的枫叶狼不要命似的扑向左翼的斗笠少年。  

只见一头双眼赤红的枫叶狼被赵龙一刀削去了半个脑袋,眼看活不成了,却依然长着大嘴,露着獠牙向对方左臂咬去。  

斗笠少年并没有低头去看,咬向自己左臂的半颗狼头。左手直刀在掌中一转,便将那狼头搅碎。  

看着身前三丈以内遍地的狼尸,他眼中蓝色光芒再闪,双手擎住直刀,便向狼群中反冲过去。  

易惜风全身经脉贯通,内劲雄厚异常,此时反而有闲暇去观察其他人的动向。  

见赵龙反冲进狼群,白净少年的眉头皱了皱,暗自思索道:以现在局势,当是以防守为先,如此贸然进入狼群实在太过危险!  

正在少年思索间,斗笠少年那边已经和狼**上了手。  

客观来讲,赵龙冲进狼群,这一举动不仅出乎易惜风等人的预料,甚至也出乎狼群的预料。  

上来便被斗笠少年连续砍翻几头,不过渐渐狼群也反应过来,大约两个呼吸的时间,枫叶狼重新调整了作战策略。  

一层层围住四周,甚至进攻右翼王伯当的狼群也被牵制,一时无法发起有效的进攻。  

愤怒的狼群在一头壮硕的枫叶狼的带领下,八只枫叶狼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同时扑向斗笠少年。  

赵龙闪现蓝光的眼眸中,充满了冷酷之色,他险而又险地避过了这几只枫叶狼的围攻。  

易惜风看到斗笠少年的应对,越看越觉得心惊,如此强大的预判能力,已经不能用天赋来形容。  

赵龙的眼睛仿佛可以提前看透敌人的招式,能够时刻三百六十五度无死角地观察周围环境。  

“噗嗤!”一只妄图偷袭斗笠少年后颈的枫叶狼,被他回手一刀从侧颈斩下狼首,一腔暗红色狼血喷洒一地。  

见袭击自己的八只狼被斩杀一空,赵龙也不停留,迅速转身返回阵型中他原来的位置。  

枫叶狼群因为方才的一番冲杀,短时间内没有再组织袭击,易惜风也收了八方剑幕。  

只是偶尔看向左翼,那个双手持刀、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少年,心中不免疑惑对方是如何做到的。  

白净少年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五年时间,对于这个世界也不似当初那般懵懂无知,甚至他要比一般的八岁少年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要深刻许多。  

李承涛曾经告诉过他,“如果没有军队,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这也是为何当初李承涛击败了落叶城主姬申扶,却无法取而代之。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再如何强大的人,脑袋后面也不能长眼睛。虽然战斗经验可以靠后天培养,但是依然不能跨越某个极限。  

“难道赵龙的实力已经远超我等?”易惜风忍不住得出此种结论,不过旋即就被他否定了这个推测。  

如果他实力远超其他人,那么他就不会被选来和他们一起参加此次集训,当初也不会选择与王伯当合作。  

“惜风,小心!”说话的是李新添。  

白净少年到了李新添的声音,便条件反射地一记反身后扫,将一只从背后袭来的枫叶狼劈飞。  

王伯当回头看了易惜风一眼,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