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统治框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韦扶风温和道:“别怕,大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秋雁轻嗯点头。

韦扶风扭头温和道:“姐姐,莫怨兄弟。”

韦扶风姐姐黯然,轻语:“抉择去往洛阳,非是你的姐夫能够做主。”

韦扶风温和道:“那个做主不重要,若我在家做主,姐夫长史也做不得。”

韦扶风姐姐无话可说,当年害怕遭到川南军连累,举家西走洛阳,后来定居郑州。

韦扶风姐姐的老态,事实上承受过多年责难煎熬,富家小姐不易显老。

韦扶风温和道:“姐姐,我虽然嗣王,秋雁的公主暂且不要显贵。”

韦扶风姐姐点头道:“你放心,我们不说。”

韦扶风扭头,说道:“九娘,秋雁的公主俸禄,你上报南府支度。”

九娘点头道:“这月起,妻支度给秋雁。”

“谢谢舅母。”秋雁娇语道谢。

九娘笑语:“你借了你母亲的福气,回去隐瞒些日子。”

“我不说。”秋雁娇语。

九娘笑语:“你做文海的妻室,文海的福气,可惜文海的姻缘,国事为重。”

秋雁点头。

韦扶风姐姐突兀问道:“二郎,秋雁不会和亲吧?”

韦扶风意外,回答:“我的是通婚,非是公主和亲,外族的驸马可以来到大唐定居,两地为家,我主要是儿子娶外族女子为妻。”

韦扶风姐姐犹豫一下,轻语:“你的儿子未必愿意娶外族女子。”

韦扶风温和道:“不愿的只能国公,我允许儿子双妻,一个外族贵族女子,一个非贵族女子,平起平坐。”

韦扶风姐姐愣怔点头。

韦扶风望向秋雁,温和道:“我说了,秋雁抉择嫁给我的儿子,或者汉人爵位勋贵,她只能官宦小姐。”

秋雁细语:“舅父,秋雁省得。”

韦扶风扭头,温和道:“姐姐,以后我们在亲近。”

韦扶风姐姐点头起身,九娘送了出去。

片刻后,九娘回来,问道:“郎君的意思,文海需要娶妻北方民族女儿。”

韦扶风回答:“不一定,文海以后成为西南某一国王,或许娶一位西南贵族女儿。”

九娘点头。

韦扶风又道:“明年,文海南下统军,海上夺取安南地域的日南郡,然后文海回归番禺府,剩下的安南地域,属下一步步蚕食。”

九娘虽然不愿儿子冒险出海,只能点头。

因为儿子的国王册封,需要军功锦上添花。

年前,成都的李雪柔,李明玉,带着儿女们,赶来了长沙府。

韦扶风笑口常开,愉悦的与妻妾,儿女们团聚。

九娘安置的井井有条,大家族的成员们,彼此各房有序,互相走动说话。

小雪陪伴韦扶风,轻语:“郎君若在江宁,大姐姐也能团聚,大江上游去往江宁的时间,相比来到长沙府差不多。”

韦扶风抱着儿子,回应:“攻略淮南道,不能急功。”

小雪轻语:“以后郎君定鼎洛阳,妻想去往洛阳久居。”

韦扶风回应:“定鼎洛阳,我未必在洛阳久居,以后的我,大概率大江来回走动,江宁,夜郎府。”

小雪轻语:“江宁还成,夜郎府太偏了。”

韦扶风回应:“疆域广阔,全指望中枢决策不现实,还得实行道一级行政,但要杜绝军政财一身的节度使。”

小雪点头,轻语:“妻觉得,弃用道,节度使变成一种俸禄官位,换一种官职称谓。”

韦扶风点头道:“我想过借鉴朱温的任官,俸禄官与实权官分离,比如俸禄官工部郎中,实则权知信州刺史,形成中枢外放的流官观念。”

小雪点头。

韦扶风又道:“替代道的官职府尹,州牧,都督,学政,行宫,雅雀,六个衙门互不统属,互相制约监督。”

小雪轻语:“行宫,郎君长久保留后宫辅政。”

韦扶风点头道:“我们必须加强监管,行宫代表皇权,六个衙署直接与中枢隶属,其中都督统领的四个指挥使,一个来自皇帝亲军,三个来自军府。”

小雪点头,韦扶风又道:“有一天我不在,我的女人依然总管三大军府,行宫的辅政,让给我儿子的后宫主管。”

小雪意外,担忧道:“会不会发生内讧。”

韦扶风默然。

小雪又道:“郎君的后宫总管军府,妻既得利益者。

但是后宫掌管外权的弊病很大,为了利益卖官,贪渎军需,安插外戚,祸害的军队能者遭到排挤,无能之辈占据要职。”

韦扶风点头。

小雪又道:“郎君在位,都不是问题,后辈上位,军府还是长辈把持,后辈管不了。”

韦扶风点头,温和道:“没有十全的统治制度,就算不用后宫主管军府,军中一样免不了腐化,将官吃空饷,安插亲戚。”

小雪不语。

韦扶风又道:“我需要后代是守成之君,不需要出现汉武帝,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弄的民不聊生,国本空虚。”

小雪轻语:“汉武帝耗尽了前人的积累,国内家家有丧,田园荒芜,造成汉朝走向下坡路,但是开疆拓土也是为人称道。”

韦扶风轻语:“我们的统治根本,绝对的遏制打击土地兼并,大力发展商业。

三大军府容纳过剩的青壮人口,兵府屯田养着,安抚内患。

同时在三大军府选拨能者,发展皇帝禁军,用于征伐外患。”

小雪若有所思点头。

韦扶风又道:“地方六个衙门,学政的作用,选拨读书人做官,考不上举人进士的人,没有进入官场的资格,遏制你说的私卖权官。”

小雪轻语:“郎君的意思,外戚只能局限在三大军府得贵,三大军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