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赵/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韦扶风无奈,搪塞推托说道:“我没有银子赎你。”

“不须大人出银子,奴家成为花魁三年,私囊攒下一万多银子,去除六千银子自赎,还有六千银子陪嫁。”雪晴温柔自述。

韦扶风无语。

雪晴又轻语:“奴家属于白玉楼的一棵摇钱树,只有大人物能够赎买离开。”

韦扶风皱眉不语,雪晴跪着不起,过了一会儿,他伸手弯腰扶起雪晴。

“奴家谢大人接纳。”雪晴温柔轻语。

韦扶风温和道:“相遇的缘分,我帮你脱离白玉楼,日后你再抉择是否做我的女人。”

雪晴温柔轻语:“不成为大人小妾,奴家生计得不到庇护,有银子也是保不住。”

韦扶风说道:“你的银子买一家商铺,留在汴梁帮我做事。”

“奴家一介女流,从良之后不宜抛头露面。”雪晴温柔轻语。

韦扶风说道:“不须你抛头露面,主要帮助我给一些官员使人送礼,收集汴梁官员的信息。”

雪晴犹豫一下点头。

韦扶风又道:“你是嫡女吗?”

雪晴意外,点头道:“奴家曾经嫡女。”

韦扶风轻语:“你的父亲遭到皇帝赐死,出身的清河崔氏,或许认为你父有辱门楣,我会帮你的父亲正名,恢复你的崔氏嫡女。”

雪晴难以置信的望着韦扶风。

韦扶风笑了笑,轻语:“乱世纷纷扰扰,对对错错分不清。”

雪晴美靥黯然,轻语:“崔氏嫡女做妾,也是有辱门楣,不劳大人费心。”

韦扶风温和道:“我日后封王,你成为封王侧室诰命夫人,算不得有辱崔氏门楣。”

雪晴愣怔望着韦扶风。

韦扶风轻语:“以后再与你细说,下棋吧。”

雪晴点头,开始与韦扶风对弈。

韦扶风的想法,扶植没落的世族大姓,重建士大夫为主的地方统治秩序,扭转百年来形成的藩镇兵霸风气。

韦扶风下一颗黑子,轻语:“赵/岩说过给你赎身吗?”

雪晴下一白子,温柔回答:“说过,奴家不能当真。”

韦扶风下一子,轻语:“赵/岩先让你来陪我,或许有心借我给你赎身,让你成为外室。”

雪晴温柔轻语:“奴家想过赵/岩大人的意图,故此抉择归属大人。”

韦扶风下一子,轻语:“人生在世,免不了身不自主,我说了给你抉择的时间,在我娶你过门之前,你委屈一段时间。”

“奴家理会。”雪晴温柔轻语。

韦扶风温和道:“你真正嫁给我之后,不堪的人生都会消失,清清白白的崔氏嫡女。”

“大人在乎崔氏嫡女?”雪晴质疑。

“在乎,未来你能知晓。”韦扶风回答。

雪晴默然点头。

韦扶风下一子,温和道:“我本名楚瑜,出身长安勋贵,大唐皇帝赐婚亲女,赐封彭城郡王,你与公主成为姐妹,不辱没崔氏门楣。”

雪晴美眸望着韦扶风,难以置信的吃惊。

韦扶风微笑点指棋盘,雪晴低头,玉手下了一子。

韦扶风下一子,轻语:“乱世一盘棋,我掌控统治大江下游的江宁,手握数万隶属于淮南军的武宁节度军。”

雪晴迟疑一下,玉手下一子。

韦扶风下一子,轻语:“我的本钱值得宣武军大王重视,我也有心投奔,决定扎根郑州经营一个家业。”

雪晴下一子,轻语:“大人没有信心保住江宁。”

韦扶风点头,轻语:“有一日你厌倦的想回家,江宁的上元府城,长安光福坊。”

雪晴迟疑一下,轻语:“都太远了,郑州不成吗?”

韦扶风微笑望着美人,轻语:“回了家,不能再与赵/岩藕断丝连。”

雪晴美靥羞涩,玉手下一子。

韦扶风下一子,轻语:“你日后抉择,可以给清河崔氏书信,告知嫁给了彭城郡王,驸马都尉楚瑜,你的父亲得到了皇帝正名,你居住在长安光福坊。”

雪晴点头,玉手下一子,疑惑问道:“听说川南军占据着长安。”

韦扶风俯视棋盘,轻语:“我说了乱世一盘棋,宣武军,川南军,河东军,淮南军,胜负未知。”

雪晴点头,温柔轻语:“奴家懂了。”

正午,点了饭菜果腹。

过午,赵/岩姗姗来迟,一身圆领宝蓝袍衣,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的青年,仿佛出身贵族的公子哥。

一见面,赵/岩作揖抱歉说道:“有劳宣义大帅久候,王妃病危,才得抽身出来。”

韦扶风愣怔,说道:“王妃欠安,赵大人何不使人知会改日。”

赵/岩随意道:“闹腾多次了,我只是女婿,久留不妥。”

韦扶风点头,彼此落座,雪晴奉茶。

赵/岩品饮一口,说道:“听家奴说,大帅与朱汉滨发生了冲突。”

韦扶风回答:“只是属下醉酒闹事,朱统军通晓事理,彼此说开,也就过去了。”

赵/岩轻语:“朱落雁做人不显山不露水,一旦结仇,指不定暗里下刀子。”

韦扶风愣怔,点头道:“我日后谨慎。”

赵/岩一笑,扭头望一眼雪晴,回头笑语:“雪晴来自白玉楼的花魁娘子,大帅满意吧。”

韦扶风微笑回答:“雪晴娘子美若天仙,冰雪聪慧,善解人意,我们对弈的相谈愉悦。”

赵/岩笑语:“大帅非常人也,我初见雪晴娘子,惊艳的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韦扶风笑语:“我蒙大王收为义子,我与赵老弟算得亲戚,有事尽管直言。”

赵/岩尴尬一笑,说道:“大兄,我的夫人与王妃亲厚,连带的与朱友贞亲近,内子说,王妃的妹妹,成为了大兄的妾室。”

韦扶风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