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铺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正是因为那一件事开始,衍生了诡异一族,那一个从黑暗中诞生的一族。  

经过诡异的不祥洗礼,他们变得越发强大,开始屠戮世界,引发了仙古大劫。  

这里面,存在着诸多的谜团,零零散散,具体发生了什么,叶秋无法看清。  

孟天正也无法看清,因为当时的他,还很弱小,还是补天神女身边的一个小道童。  

不过,叶秋根据孟天正所述,大概能清楚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十凶已经完全离开仙域了,而且下场都十分的凄惨。  

死的死,失踪的失踪。  

没有人知道他们最终去了哪,见到了什么。  

而在他们离开之后,真武大帝,以及人族的各类天骄,也逐渐登场,开始了那一片广域禁区的探索。  

他们前仆后继,逐渐踏上了征程,探索长生的奥妙。  

然而,他们都没有回来,大部分的人都倒在了高原之上。  

随着他们的离开,诡异突袭,引发了仙古大劫,一场动乱清洗了整个仙域。  

人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希望,这一场动乱,险些将整个世界化为死寂。  

最后,是瑶台之主,以命换命,救下这个在暴风雨中飘摇不定,摇摇欲坠的世界。  

也因为那一场动乱,仙域被打的支离破碎,一部分去了那广域无人的禁区,一部分残留下来,最终演化成了九天十地。  

听完这些秘辛之后,叶秋沉默了。  

如此看来,九天十地,也并非是人人向往,与世无争的仙域。  

这里的战乱,纷争,丝毫不比下界少。  

可以说是真正的夹缝中生存,想要活下去,只有让自己不断的变强。  

无止之上有天尊,天尊之上有祭道,永无止境。  

“孩子,你的征程,并未结束!我所说之话,希望你牢记。”  

“我对你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望,希望你不要让我,或是那位真武大帝,失望。”  

最后,孟天正说完这几句话,他好像累了,显得越发无力,面色苍白。  

他太老了,虽说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祭道之上,但其生命力,已然枯竭,若无法破境,终究难逃一死。  

他的一生,扛着补天阁一路前行,承受了太多的负担,身躯越发的腐朽。  

只是,想要冲破那最后的桎梏,达到传说中的仙王之境,谈何容易?  

原本九天十地就残破不堪,仅存的法则,力量,就不足以支撑他破境。  

否则又怎么可能千百万年来,九天十地无人能破仙王境,祭道之上便是无敌者的说法?  

叶秋静静的看着他,突然想起来一个东西。  

“大长老,今日叶秋前来拜会,倒是没准备什么礼物。”  

说着,叶秋露出了一丝笑容,随后取出自己仅存的最后一滴长生液。  

又道:“这滴神水,乃叶秋偶然所得,今日不妨赠予大长老,就当是晚辈的孝敬了。”  

此话一出,孟天正瞬间睁开双眼,眼神震惊的看向叶秋。  

“长生液?”  

这等天地至宝,不说人间罕见,即使是九天十地,都是无上至宝的存在。  

九天十地多少大族的老怪物,穷极一生都想要找寻的宝贝,竟然在叶秋手里?  

“好小子!出手挺大方啊。”  

孟天正开怀一笑,倒是没有质问叶秋这滴长生液从何而来,每个人都有秘密,他并不想追问叶秋的秘密。  

心里十分的敬佩,叶秋这份阔达,豪气。  

只是看着叶秋手中的长生液,孟天正内心思索了一番,又看了看叶秋那微笑的表情。  

他看出来叶秋心里的想法了。  

这小子,天生就是个不安分的主,他这是想以一滴长生液,换取自己重回新机,为他保驾护航。  

毕竟,一位祭道之上的强者作为护道人,对他今后的路,无比的顺畅。  

今日叶秋如果不拿出来,那么…留给孟天正的时间就不多了。  

很难想象,一旦他离开,整个九天十地会乱成什么样。  

到时候,补天阁都及及可危,更别说什么安稳修炼了。  

叶秋心思很明确,他就是要保住孟天正,不让他死,至少…在他自己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之前。  

当然,叶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一旦孟天正主身死了,那么…远在下界的次身也会死。  

叶秋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两人都心如明镜,彼此的心思都猜的很清楚。  

相视一笑,既然都这样了,那客套的话也就不必要说了。  

孟天正开怀一笑,接过叶秋手中的长生液,又道:“孩子,今日我便承你一份人情。”  

“如此甚好。”  

叶秋微笑回应,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只要孟天正不死,未来的一段时间,至少补天阁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可以安稳的在这里落脚了。  

等自己稳定下来,就该想办法,把自己的三个宝贝徒儿接上来。  

以后会发生什么,叶秋不知道,只要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即可。  

孟天正将那一滴长生液吞下,霎时…一股磅礴的生命力于身体开始复苏,重新焕发新机。  

那一刻,他彷佛变得年轻了几岁。  

似乎感觉到了这里的气息变化,数百道身影同时飞了进来。  

“大长老!”  

一名灰衣老者惊恐的看见上面的孟天正,感觉到孟天正的气息越发强烈,身体各处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