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岁月静好的书院惬意时光(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人死如灯灭。  

一旦人死了,他之前所创造的一切历史也就随之作古了。  

没有人想要去了解一个死去人的过往。  

哪怕这个人生前再伟大,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那个时间段山长十分怕死,他害怕失去已经获得的一切,害怕失去许多东西。  

所以山长广搜天下典籍,希望从中找出长生或者永生的办法。  

但是他并没有找到。  

永生就像是一个未解之谜,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尽管山长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是无济于事。  

直到山长长出了第一根白头发的时候他顿悟了。  

为何要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呢?  

为何要把自己绑死在永生这颗大树上呢?  

难道说他无法永生就活的不够精彩了?  

还是说他无法永生,别人就不知道历史上有他这个人了?  

连那些王侯将相都能够青史留名,凭什么他不可以?  

山长一时间只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  

就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此刻生出白发的山长顿悟了。  

他不再去寻找什么长生永生之法,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活好每一天上。  

当然,他从天下各地搜寻而来的典籍也没有浪费。  

山长在书院之中建造了一座藏书阁,所有他搜寻来的典籍都存在了藏书阁之中。  

既然无法以肉体的形式永生,那就以文字的形式永生下去吧。  

作为当世儒圣,山长拥有无数信众。  

严格意义上来说天下儒生都是他的信众。  

所以山长可以很好的去实现他想要实现的一切事情只他愿意。  

山长在不可避免的一天一天的衰老下去,他的白发在一点点的生长出来,但是在山长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是人都会变老,是人都会死去。  

此刻的他已经顿悟,开始不再纠结这些事情。  

他只想要最终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东西,留下一些值得子孙后代们珍藏的东西。  

所以他开始广收徒弟。  

他希望能够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理解传授给弟子,再通过弟子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吗?  

人为什么一定要纠结肉体的永生呢?  

大彻大悟之后的山长彻底释然了。  

人活一世,总归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念想的。  

山长觉得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念想,有了自己的坚守。  

所以他活的很快乐。  

当然了,山长也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能够与他真正心意相通的人。  

这或许就是人们口中的知己吧。  

知己并不一定要年龄相彷。  

知己也不用要求男女身份。  

知己只需要有着完全相同的理念,这便足够了。  

结果这个人终于让山长等到了。  

这个人就是赵洵。  

在遇到赵洵之前,山长从未想过一个如此年轻的人会有如此强大的天赋。  

在遇到赵洵之前,山长没有想过,一个人身体内可以同时容纳文、武、道三种力量。  

在遇到赵洵以前,山长没有想过许多的事情,许多的可能。  

但是赵洵让他看到了这许多的可能。  

山长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人还可以这么活。  

一瞬间山长了悟了。  

山长就此决定赵洵就是他所收的最后一个入室弟子,是他的关门弟子。  

赵洵虽然年纪比他小的多,赵洵虽然是他的关门弟子,但是山长认为赵洵就是他的知己。  

山长总是会跟赵洵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闲聊之际,不设定任何的话题,不规定任何的边界。  

师徒二人想到哪里就聊到哪里,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可谓是开怀畅聊,无比舒畅。  

山长第一次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快感。  

这种感觉是赵洵带给他的。  

除了精神上的释然和享受,赵洵带给山长的还有口腹之欲。  

这小子,真的是很会做菜啊。  

有的时候山长甚至在想,赵洵是不是去做一个厨子要比做修行者更有天赋呢?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因为山长还想要把他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给这个最看好最器重的小徒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