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同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送上一记马屁道:“山长和袁监正既然愿意出手,那长安就是安全的。”  

三个超品坐镇,他们怎么输?  

“哈哈哈,好啊,好啊。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竟然想要蚍蜉撼大树,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显隆帝背负双手望着窗外斗拱飞檐的宫殿,悠悠道:“我大周必能坐稳江山万万年。”  

不良人衙署,赵洵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  

根据娜拉识海中的线索,他们接连抓获了不少隐藏在长安城中的魔宗修行者。  

这么多的修行者要逐一审讯,着实是一个大工程。  

但是赵洵却没有丝毫的松懈。  

毕竟每一条线索都有可能直接决定长安城最终会不会安全。  

赵洵如今是把责任全部背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何况如今还有一条大鱼没有捉到。  

这个人叫做颉利古。  

这是赵洵从娜拉识海中得到唯一有用的信息。  

西域,安西都护府。  

“大都护,如今西域三十六国皆和我大周貌合神离,这背后肯定是佛门在捣鬼。”  

“是啊…”  

大都护刘霖长叹一声道:“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例,现在看来应该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这么看的话,佛门是打算跟我们彻底决裂了。”  

“哼,这些秃驴真的是不识好歹,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我们待他们可是不薄,可他们呢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倾覆安西都护府。”  

“大都护,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见部将们鸡一嘴鸭一嘴,刘霖眉头一皱:“够了,都别说了。你们在这里吵能吵出个什么所以然吗?”  

都护府大堂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每个人甚至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良久,刘霖方是再度发声:“如今安西都护府一共还有多少将士?”  

“回禀大都护,除去缺额和逃籍的,应该还有一共八万人。”  

“可是这八万人并不是都集中在都护府,有不少散落在四镇驻扎。”  

西域之大,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而西域驻军远远不足。  

八万人看似很多,但散落在西域就不值一提了。  

像都护府驻地还好一些,有四万人。其他一镇之地只有一万人。  

一镇之地相当于中原十几个州府大,这点驻军真的是不够看。  

“把所有兵力集中,与其被各个击破不如集合起来兵力对抗这些叛军。”  

西域诸国理论上讲都是大周的属国。  

所以刘霖叫他们叛军也没有什么问题。  

“大都护,万万不可啊,如此一来其余四镇之地岂不是拱手让出。这西域三十六国都是狼心狗肺之辈,我们只要退一步他们就会进十步。我们是费了多少力气才在这西域站稳脚跟建立四镇的,岂能如此轻易的让出啊。”  

“对啊大都护,这样弟兄们不会甘心的。弟兄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可要这么叫我们认怂弟兄们不答应!”  

“大都护,人活一口气,不蒸馒头争口气。”  

“够了!”  

听部将如此聒噪,刘霖直是爆发了。  

“你们以为本帅想要舍弃安西四镇吗?你们以为本帅想要把弟兄们拿鲜血换来的土地拱手让出吗?”  

“本帅是在弃车保帅,断尾求生。”  

刘霖厉声强调道:“如今我们兵力分散根本不可能守得住,但如果合兵至少可以保留下这些火种。”  

稍顿了顿,刘霖接道:“你们心里有气,本帅知道。可本帅心里又何尝没有气?但现在是安西军生死存亡之际,不能意气用事啊。”  

“我们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必须要合力,绝不能再分神了。”  

“大都护说的极是,之前是我们欠考虑了,您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对啊大都护都是我们的错,您不要在意。”  

“我们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您说守我们就守,您说攻我们就攻。”  

“朝廷一定会派兵来援助的,我们的困局一定能解除。”  

“你们能这么想就对了。”  

刘霖欣慰的笑道。  

这些日子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所有事情所有决策他都必须自己来扛。  

有的时候哪怕是大都护也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发泄出来便好受多了。  

“对了,派人去把不良帅冯昊冯大人请来,本帅有要事与他商议。”  

“遵命!”  

冯昊风风火火的来到都护府大堂。  

见一众将领面容严肃,他便知道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冯大人快坐。”  

大都护刘霖示意冯昊先坐下。  

冯昊点了点头,撩起袍衫下摆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  

“如今西域的形式很不乐观,想必冯大人也很清楚。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四镇撤兵,把兵力都集中在都护府,这样至少可以保全火种。”  

刘霖先把他们刚刚讨论的情况简单跟冯昊介绍了一下,随后试探性的问道:“冯大人觉得西域佛门会有大动作吗?”  

其实相较于西域三十六国的军队,这一次刘霖更担心的是修行者也就是西域佛门的态度。  

如果西域佛门真的强势介入,他们这些世俗将士只能干瞪眼。  

要想打败修行者只能靠修行者。  

所以刘霖才会如此在意冯昊的态度。  

毕竟冯昊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