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体察民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张铁牛抢了话,那衙役人直是傻了。  

“你是青浦村的渔民?”  

赵洵心道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啊。  

他正想要找一些当地的村民询问一下妖兽的情况,没想到就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你随本官来。”  

赵洵转身就朝衙门里走去。  

张铁牛愣住了,看向衙役。  

衙役连忙道:“钦差大人叫你跟着就跟着。”  

张铁牛这才跟着赵洵进了衙门。  

这是他第一次进衙门,以往都只是远远的在外面看一看,连靠近都不敢。  

衙门是真的阔气啊,这屋子这青石板路,着实是让他羡慕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张铁牛着实没想到自己这辈子有机会亲自来到衙门里走一遭。  

有这番经历着实不亏了。  

张铁牛发现这位钦差大人年纪并不大,应该也就是不到二十岁。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张铁牛不敢多说什么,巴巴的跟在赵洵的身后。  

不知走了有多久,赵洵停了下来,张铁牛抬头去瞧,发现还有几名官员站在那里。  

虽然张铁牛分不清楚这些都是什么官,但是他能确认这些就是官。  

官和吏有着天壤之别,张铁牛知道一个诀窍,那就是胸口打着补丁的是官,没有补丁的是吏。  

说来也是有些奇怪,明明官的身份地位要更高一些,为何却是官打补丁,吏没有呢?  

在他们渔民家,只有穷苦人家才会打补丁的啊。  

哎,不管这些了。  

他此来是要问清楚到底啥时候开海的,关心这些有的没的作甚。  

在这么多贵人面前,张铁牛不敢主动说话,憨憨的站在那里等着贵人们发问。  

赵洵冲万刺史点了点道:“万刺史,这位是张铁牛,是本官在衙门外遇到的一个渔民。”  

“你来衙门是来问何时能够开海捕鱼的对吧?”  

赵洵转向张铁牛沉声发问道。  

“回大人的话,我们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渔村里的其他人家也差不多。不能出海捕鱼,大伙儿的日子过得真苦啊。”  

张铁牛这么一说,万刺史的面色大变。  

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一个渔民,竟然正好就被钦差大人给撞到了,这还真的是巧啊。  

关键是张铁牛一口一个生活苦啊,揭不开锅啊。  

虽然很可能是实情,但钦差大人听了会怎么想?  

钦差大人应该会认为是他们这些宁州父母官不作为吧?  

但是万刺史真的是冤枉啊。  

宁州地理位置特殊,当地百姓大部分以捕鱼为生,种地的极少。  

突然间不能捕鱼了,对于百姓们的影响那自然是极大的。  

可万刺史着实没有其他的办法。  

他明知道这个时候颁布禁海令会被骂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颁布这个命令。  

也罢,总该有人担这个责任的。  

百姓们要戳脊梁骨,就戳他的脊梁骨,要骂娘就骂他的娘。  

骂出来他们心里也痛快一些。  

万刺史这么做也是想把损失降到最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问题是继续这么耗下去,恐怕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了。  

“你亲眼见过妖兽长什么样子吗?”  

赵洵沉声发问道。  

“这个...没有...”  

张铁牛如实答道。  

他挠了挠头道:“村子里有几家出海再也没回来,据说是被妖兽吃掉了。我寻思着见过妖兽的人大概都无法活命了吧?”  

赵洵仔细想了想,张铁牛说的也是在理。  

但凡有机会见到妖兽的人,大概率不可能活着逃离。  

毕竟他们都是一群血肉之躯的凡人,仅靠一身蛮力怎么可能对抗比野兽凶猛许多的妖兽?  

要知道这些家伙便是修行者也要忌惮三分的。  

“带我去青浦村看看。”  

赵洵思考了片刻,毫不犹豫的吩咐道。  

“这...我家徒四壁,大人去了可没得招待啊。”  

张铁牛面带苦色。  

“万刺史,命人带些粮食去。”  

赵洵转向万刺史道。  

这种时候能救一家是一家,能救一户是一户。  

赵洵知道他不可能救所有人,但要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下官遵命。”  

万刺史连忙应下。  

衙门里存粮还是有的。  

这种时候他自然要对钦差大人唯命是从。  

衙门官员出行,自然是声势浩大。  

赵洵其实并不喜欢这么大的阵仗,但是这是规矩,免不了的。  

与其在这种事情上多费唇舌,倒不如多留些精力在处理妖兽上。  

眼下妖兽已经成了肆虐东南的最大隐患。  

妖兽一日不除,无数像张铁牛这样的渔民就一日无法安宁。  

赵洵前世也曾经到过渔村,但这青浦村和他印象中的渔村很不一样。  

整个渔村破败不堪,自里向外透着一股颓败气息。  

而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的鱼腥味,混合着屎尿的味道直是让人作呕。  

赵洵强自忍着才没有吐出来。  

他前世生活也算不错,至于在大周,整日锦衣玉食的,生活条件太过优渥,直接导致了对于贫苦百姓接触的太少。  

哪怕是长安城的贫苦百姓也不会像宁州青浦村百姓这么困苦。  

毕竟是天子脚下,显隆帝也是要脸的,即便是面子工程也会去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