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章敬寺追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洵和贾兴文现在是当红的不良人探案查案组合。  

冯昊对他们是要资源给资源,要方便给方便。  

但最重要的是自由。  

冯昊给了他们权限范围内最大的自由。  

这点对于查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获得自由查案的权力,才不会处处被人掣肘。  

东越国人…  

这个线索真的太重要了。  

只要找到了这些人,就能够顺藤摸瓜抽丝剥茧。  

根据贾兴文得到的消息,这些东越国人并没有离开长安城,而是住在了南城。  

长安城的格局是东贵西贱,北富南贫。  

北城人口稠密,南城则人烟稀少。  

除了皇家禁地曲江池,皆是一眼望去满是萧瑟破败之感。  

赵洵和贾兴文离开不良人衙门后一路南下,越往南走这种感觉越强烈。  

在赵洵的记忆中,长安城是雕梁画栋,广厦豪宅的存在。  

南城这种情况确实处于他的知识盲区。  

不过任何世界都是会有富人区和穷人区,而南城显然就是长安城的穷人区。  

这里的房价便宜,但人口并不稠密,大概是因为盗匪猖獗。  

穷人命贱,府衙县衙都不愿意去管。  

久而久之,盗匪更加无法无天。  

光天化日之下都有可能出现沿街抢劫的事情,赵洵和贾兴文前往东越国人暂住的章敬寺的路上就遇到了一起强抢民女事件,正义感爆棚的赵洵当即冲去将那二八年华的妙龄女子救下。  

前世他受过的教育告诉他原则问题绝对不能犯错。  

人可以纨绔,但不能无耻。  

这些混混盗匪完全是泯灭良知的存在,绝不能姑息。  

当然长安各级官府的推诿不作为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以赵洵现在的能力,还无法做到影响官府的地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惩恶扬善。  

赵洵和贾兴文将那惊魂甫定的女子送回家中后立即前往章敬寺。  

按照贾兴文的说法,章敬寺始建于太宗朝,距今已有两百余年。  

一开始因为有高僧在章敬寺讲授佛法,故而章敬寺香火鼎盛。  

直到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只九尾狐妖化身人形来到章敬寺中出家,每到夜间就化为原型吸食人的精血。  

凡是被他吸食的人皆变成了干尸。  

章敬寺的高僧请了无数术士、符师来作法布阵,仍然捉不到这只狐妖。  

后来寺中僧人跑的跑,逃的逃,寺庙就败落了下来。  

这寺庙阴气很重,故而连乞丐都不愿意前往居住。  

当赵洵和贾兴文来到寺庙前,发现庙宇大门前已经结满了蜘蛛网。  

赵洵皱眉道:“贾大哥,消息来源可靠吗?”  

看这个样子,这寺庙应该真的是很久没人住过了。  

东越国人便是不便住客栈,也没理由住在这种阴森的地方啊。  

“消息绝对可靠,是跟了我很久的暗棋吴慈报来的。不良人中最值得我信任的线人应该就是他了。”  

贾兴文说的斩钉截铁,完全没有丝毫的犹豫。  

对他来说吴慈是绝对可靠的。  

“既如此我们便去看看吧。”  

赵洵刚想推门,就被贾兴文拉住。  

“慢着,有妖气。”  

在心静如水的情况下,部分修行者可以感受到妖气。  

这是一种隐藏天赋,恰好贾兴文就有这种天赋。  

“妖气?”  

赵洵愣了一愣。  

他记得这是贾兴文第二次提到妖气了。  

第一次是在何远山何御史的宅邸之中,第二次就是这章敬寺了。  

如果说一次还可能是判断失误的话,两次就不能这么简单的解释了。  

“走上边。”  

贾兴文言简意赅的说道。  

洗髓之后,赵洵已经晋升到九品武夫境界。  

这个境界唤为武卒,听起来有些low,但实际上这个境界的武者就能飞檐走壁了,要不然之前赵洵也做不到长安城屋顶跑酷。  

二人对视一眼,纷纷运作真气腾空而起,沿着章敬寺的外墙一路疾跑。  

在高处视野就是好。  

赵洵可以清晰的看到各间屋室,章敬寺的正殿位于中轴线上,只是由于年久失修不少瓦片已经脱落,整体结构也有些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坍圮的可能。  

寺内并没有活人活动的迹象,安静到让人窒息。  

“现在怎么做?”  

“我们去正殿看看。”  

二人相继从围墙之上跳下,随后快步向正殿移去。  

来到正殿前,赵洵当即推门而入,贾兴文跟在身后。  

如果说殿外好歹还保持着大致的寺庙模样,殿内则是荒凉到了极点。  

到处皆是蛛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直是让人作呕。  

“这里妖气更重了。”  

贾兴文皱着眉头,语调有些低沉。  

“去佛像后边看看吧。”  

赵洵接道。  

这佛像半边已经破损,法相不再庄严,甚至带有一丝阴森。  

但是既然已经来了,自然没有退缩的道理。  

贾兴文微微颔首,与赵洵一前一后背靠着背朝佛像后方走去。  

他们保持着绝对的警戒,这样即使有危险出现也能第一时间应对。  

绕过佛像的那一刻,二人被惊的目瞪口呆,无数枯骨堆积在这里,犹如一座小山一般。  

还没等二人反应,四名戴着面具的剑客爆出,从四个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