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刚八代与唐人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语都是在那个世界学会的,钢琴甚至是思慧手把手教的···  

深吸一口气,双手开始弹奏。  

“究竟是驿站还是分店,  

你磨的豆浆是甜还是咸,  

明天是腊月还是新年,  

谁斗胆第一个吃了螃蟹…”  

麦克风里传出乔国强温柔而带着磁性的声音。他自己的都没注意,这具身体的条件实在太好了,特别是声音,要清亮可以清亮,要沙哑可以沙哑,简直可以去做配音演员。  

这首民谣混合国风的歌曲,在他的演艺下,可以说恰到好处。  

除了他的唱腔和钢琴,最大的助力来自系统提供的乐谱。  

弹唱的时候,不可能光靠着钢琴和唱腔来迎合,还得有各种乐器的搭配组成背景。  

唐人街里面有好几种天朝的乐器,乔国强去艺术学院砸钱请民乐系的乐队帮忙做了伴奏带,并且答应帮他们在网上宣传。忙活了半个月,总算弄的满意了。  

“有语言没宣言福字儿要倒着写就念尊严”  

华侨蔡先生被这句话出动了。是啊,只有天朝才有“福”字倒着写的这个说法。“福”倒——福到,这是汉语中独有的通假字的文化。  

“一瞬间几千年汤圆儿喝两碗就能不思念”  

请问走多远才到唐人街,  

上二楼再听一段儿狄仁杰…”  

副歌部分长处,一股浓浓的家乡气息竟忽然扑面而来。只有经历过年月的人,才能体会道传统文化中沉淀的那种文化和乡愁,属于我们的根。  

“请问走多久才到唐人街,  

墙上刻八千里路云和月,  

眼泪又惹了炊烟流的蜿蜒谈笑间谁有忽略几时升起了明月…”  

老一辈的华人和那些NBC后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身份的归属感。老一辈更加认同自己的华人身份,NBC则是更加认同自己米国或者枫叶国籍。哪怕他们在那里总是被歧视,总是被欺负,但是生在那个环境,对天朝的印象只是来自父辈祖辈的口述,加上当地的宣传,他们很难对这个国家产生爱和认同。  

相反,他们会因为本身的不公平遭遇,对这个国家产生一种仇恨转移。所以,在国外,老一辈的华人会比当地出生的华人更加爱国,年轻人里,爱国的估计只有本土出去留学和工作的那一批。  

“有人来,有人走,心中的河永远向东流···”乔国强回忆着唐人街探案里的那些情景,武馆、灶王庙、舞狮···口中的吟唱更加的深情···  

归属感来自什么?来自文化!来自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字。  

当他思考的时候都开始用外语的瞬间,他的身份认同就已经出现了偏移。  

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代名臣狄仁杰···  

诗仙酒仙李太白···  

这些,只有那些心中还有天朝印记的人才能感觉到触动。  

“好!”“好啊~”拭去眼角的泪水,蔡先生对旁边的校长说“你们培养了一个很棒的学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