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黑水河(2/3)
“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哪句?”
那行者一听这话,开口笑道:
“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那三藏一听这话,沉默了片刻,而后开口道:
“徒弟啊,我一自当年别圣君,奔波昼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夜静猿啼殊可叹,月明鸟噪不堪闻。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
那行者一听这话,忍不住抚掌大笑道:
“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一旁那猪八戒一听这话,当即便插口道:
“哥啊,若照依这般魔障凶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
那八戒泄气的言语还未曾说完,只听那沙僧道:
“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那师徒四人脚走不停,马蹄正疾,见前面有一道黑水滔天,马不能进。四众停立岸边,仔细观看,只见波涛之间一片漆黑,犹如墨染一般。唐僧见此情景,当时便下马道:
“徒弟,你们可知这河水如何这等混黑?”
那行者一听这话。当即笑了笑,扯过一旁的化身,开口道:
“若问西方水里事情,问我这个兄弟便知道了。”
那化身被扯到一边,一听这话。当即便开口道:
“你这猴头这话说差了。我虽然是西海三太子化身,然在过去我与你等一般,在天上为臣,与西海俗事无缘,怎可尽知。不过我倒是知道此地名为衡阳屿黑水河,这里头的河水啊,原本就是黑的。”
那行者一听这话,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而后开口道:
“既如此啊。我等且设法保师父过去。”
一旁那猪八戒一听这话,当时便开口道:
“这河若是老猪过去不难,或是驾了云头,或是下河负水,不消顿饭时,我就过去了。”
一旁的沙僧附和道:
“若教我老沙,也只消纵云蹈水,顷刻而过。”
那行者一听这话。当时便开口道:
“我等容易。只是师父难哩。”
那唐僧一听这话,当即便开口道:
“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
那八戒一听这话,当即便开口道:
“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师徒们在河边,正都商议,只见那上溜头,有一人棹下一只小船儿来。唐僧喜道:
“徒弟,有船来了。叫他渡我们过去。”
沙僧闻言厉声高叫道:
“棹船的,来渡人!来渡人!”
那船上的艄公远远的道:
“我不是渡船,如何渡人?”
沙僧一听这话,开口便道:
“天上人间,方便第一。你虽不是渡船,我们也不是常来打搅你的。我等是东土钦差取经的佛子,你可方便方便,渡我们过去,谢你。”
那人闻言,却把船儿划近岸边,扶着桨道:
“师父啊,我这船小,你们人多,怎能全渡?”
三藏近前看了,那船儿原来是一段木头刻的,中间只有一个舱口,只好坐下两个人。一边的沙僧见此开口道:
“分作两遭渡吧。”
那八戒见此情景,当即变不想腾云,反倒要取巧,口里道:
“悟净,你与大哥在这边看着行李马匹,等我保师父先过去,却再来渡马。大哥与无名便不用我等忧心,自会跳过去。”
众人商议停当,那八戒扶着唐僧,那梢公撑开船,举棹冲流,一直而去。方才行到中间,只听得一声响亮,吹起一阵狂风。卷浪翻波,遮天迷目。瞬息之间便打翻了渡船,眼看着那唐僧与猪八戒,连船儿淬在水里,无影无形,不知摄了那方去也。
那岸上的行者与沙僧见此情景,当时便慌了,开口道:
“怎么好?老师父步步逢灾,才脱了魔障,幸得这一路平安,又遇着黑水灾祸?”
那沙僧不知其中关节。一听这话开口便道:
“莫是翻了船,我们往下溜头找寻去。”
那行者一听这话,别有深意的看了那化身一眼,口里开口便道:
“不是翻船。若翻船,八戒会水,他必然保师父负水而出。我才见那个棹船的有些不正气,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
那沙僧一听这话,当即便开口道:
“哥哥何不早说,你看着马与行李,等我下水找寻去来。”
那沙僧话音刚落,未等行者说话,当即便脱了褊衫,札抹了手脚,轮着降妖宝杖,扑的一声,分开水路,钻入波中去了。而行者见那沙僧如此性急。也不由得摇了摇头。
“说罢,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沙僧急忙忙的走后,那行者便开口问那化身,他心里很清楚,唐僧处处有难步步该灾。而水里的怪物大抵都是要从西海过,作为西海三太子的一念化身,无名虽说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