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救妲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了九尾狐的话,敖烈心中不由得一阵摇头。  

女娲娘娘以成汤气运暗淡,西周已生圣主为由,命轩辕坟三妖托身宫苑,祸乱宫闱。助力武王伐纣。  

并且许以正果的报酬。  

但是这正果有一个前提条件。  

不得残害忠良众生。  

就因为这个条件,让这个看起来十分好的任务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纣王虽说心性有变,但是还是天下共主,更有闻太师商容这般的忠臣护佑,不残害众生把纣王的名声搞臭,把忠臣搞死,西周起得来?  

若是九尾狐一边惑乱君心一边还不杀人,那最多就是把纣王的身子掏空让他提前驾崩而已。  

那西伯侯根本师出无名,也就更谈不上帮助封神战了。  

三妖以为天上掉下来了大馅饼,可却是一道催命符而不自知。  

“不必用娘娘之命压我…等到时辰到了我自然不会阻碍你的事…”  

敖烈自然不会傻到去公然反抗女娲娘娘,那有几条命也不够死的。  

“你要假托苏妲己的肉身,我也不拦你,但是她的魂魄我要带走…”  

敖烈一直觉得人类苏妲己是整部封神最冤的凡人之一,人死了留下千古骂名不算,魂魄被九尾妖狐吞了。连转世投胎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因为她长得好看。  

这是何其的不公。  

原本敖烈是不想管这事的,毕竟虽然苏妲己长得好看,而且十分的有容乃大,但是好看的姑娘那么多他不可能个个都管。  

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要保住龙吉公主和三霄仙子,就必须寻找替身。  

轩辕坟三妖是没什么希望了,但是苏妲己可以。  

敖烈决定先保住苏妲己的魂魄,再想其他办法。  

正在敖烈和九尾狐在门外商量的时候,屋内,苏妲己却早已经醒转了。  

原本因为自己生的美貌而遭受如此无妄之灾,苏妲己已经心中凄苦,而在行路之时,总觉得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  

一路上提心吊胆的。  

直到不久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妲己看到了那个盯着自己的人的真容。  

一个比她兄长还要俊美数倍的道人。  

作为一个之前一直待字闺中的侯门嫡女,苏妲己原本就见不到多少男子。  

在她心里,她的兄长已经是一个俊美非常的男人了,而这个男人,比她兄长还要好看太多了。  

这时,她也放下心来。  

毕竟她听父亲说过,相由心生。  

这人长得这么好看,应该不可能是坏人吧。  

而放下了心中戒备的苏妲己,也就没再想这事,就这么一路到了恩州馆驿。  

而听到馆驿的馆丞说此处有妖怪的时候,苏妲己并没有如何害怕,她总觉得有人会救她。  

果然,深夜时分,她的门外出现了那个男人。  

而那个男人正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并没有做些什么不好的事情。  

只是站在那里,守护着她。  

之后,苏妲己听到了她与别人的对话,不过听不太清楚,想来那妖怪是来吃她的,却被那男人拦住了吧。  

就这样,时间匆匆的过去,很快,鼓打三更。  

一阵妖风起,引得馆驿之内众多护卫仆从大惊失色,苏护也连忙到了后院询问女儿的安危。  

不过此刻,他的女儿已经换了一个神魂。  

九尾妖狐鸠占鹊巢,成了苏妲己。  

恩州城外,某座山的山顶,一个道人站在丛林之间。  

正是敖烈。  

与九尾妖狐达成协议之后,敖烈带走了原本苏妲己的魂魄,将九尾狐留在了馆驿之中,驾云来到此处。  

落地之后,敖烈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瓶子。  

那是敖烈为了今天特地找多宝道人定制的摄魂瓶。  

虽然这摄魂术在玄门当中算不得什么稀罕的法术,用来装魂魄的容器更是只要能封闭就可以。  

理论上来说随便一个凡间的容器都行,但是为了能够保证苏妲己本人魂魄的安全,敖烈还是请截教内的炼器大师多宝道人做了一个小瓶子。  

敖烈取下了瓶塞,瓶子里升腾起来一团白雾,而后白雾落地,化作一个娇媚女子,即便是魂魄状态,面色苍白也难以掩饰其的天生丽质。  

获得自由身之后,苏妲己飘飘下拜:  

“感谢公子救命之恩…妲己实在是…”  

没等苏妲己说完话,敖烈便道:  

“苏姑娘…你这话说错了…你已经死了,贫道可没有救你的命…”  

苏妲己一听这话,脸色灰白,经过刚刚的那一遭,她怎么能不明白她已经成了女鬼,一时间悲从中来,带着哭腔道:  

“还请公子指点迷津…若公子救我,我情愿余生给公子为奴为婢。”  

那梨花带雨的样子,就是铁石人也要心生怜爱。  

敖烈看着苏妲己悲戚的模样,心中不住的摇头。  

这也是一个可怜人呐。  

“你先起来。我原原本跟你来恩州,便是来救你脱身的…只不过你命该身死,非人力可改…所以只能另外想办法让你复生…”  

一听这话,苏妲己站起身来,刚刚的一番垂泪,让她的魂魄黯淡了几分。  

敖烈看了看苏妲己,开口道:  

“冀州苏护之女苏妲己,已然在今夜三更身死。即使日后我助你复生,你与那冀州侯门,也再无半点干系。你也已不再是苏妲己,你可明白?”  

苏妲己一听这话,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