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世界级营销(2/3)
“我们真的种了一片土豆,导演让我一直伺候到土豆长大才开始拍摄。”
马特达蒙和植物学家聊天途中,半真半假的委屈回答逗得现场学生哈哈大笑。
紧接着,扮演华夏女科学家的梅渟又乐道:“《火星救援》上映后说不定国内很多出很多女科学家,因为女科学家不仅能上火星,还能在关键时刻拯救男神。”
科学家、导演演员、学生,大家伙用英文、普通话夹杂着聊,现场气氛快乐活跃。
但也有不满的人。
提问环节中,有一位来自北大的同学,不可避免的质问方南为什么学冯大炮等导演拍《唐山大地震》、《集结号》等电影去迎合市场,大众,甚至审查,执意要走主流电影路线,语言犀利直指审核问题。
地位越高,名望越大,疑难杂症般的问题遇到的也就越多,直击电影审核问题反倒成了小儿科,方南不慌不忙道:
“《少年的你》、《寄生虫》后,我近几年拍的,真正算主流电影的只有《风声》吧,《流浪地球》、《火星救援》只能说一半一半,拍主流电影、科幻电影是因为我个人有一个导演计划。等计划内的几部电影拍完,我可能又会聚焦边缘人物,为世界上的弱势群体发声,所以不存在只拍主流电影。”
“方南导演你好,我是清华本校生,我想问你如何看此刻外面打着横幅抵制荔枝狗肉节的人群,听说他们今天来清华门口,就是因为知晓你会来这边宣传电影。”
方南脑壳疼的厉害。
这些事真就躲不过去了?
“先说明一下,我本人家里有狗,也养过一只小黑猫,所以不吃狗肉猫肉。”
“至于外面动物协会的人,我想说,如果他们真的爱狗,富有善心,就不要再这么大张旗鼓的抵制,或者让我发声帮忙。一旦吵下去,会让事情闹得更大,让更多持相反观点的人产生报复性消费,如此,不是背离了所有好感狗狗人士的初衷?”
方南很想吼一句“脑子清醒一点”,但终究放弃了,并再一次捉迷藏般的逃离了清华。
整个六月中下旬,方南活的那叫一个凄惨。
电影宣传期间的他又是被小动物保护协会追逐,又是被问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搞的焦头烂额。
好在他的情商、智商尚且够用,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忐忑的心情持续到宣传期结束,《火星救援》在华夏以京城、浦江为首的几座大型城市率先开始了点映。
首日点映结束的当天晚上,方南就收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电影口碑相当好。
电影网站1905发布的专稿评价《火星救援》可能会成为年度神作,方南继《刺杀小说家》后,时隔3年打造的又一部大制作电影。
人民网评价说电影《火星救援》是一个人的史诗。
搜狐网某影评人编辑看完点映,赞誉《火星救援》是给科学的一封情书。
好运气拿到电影票的观众,看完电影兴奋难耐的对记者说:“《火星救援》虽然是科幻片,却不晦涩难懂,不纠结于物理知识的填鸭,容易看懂又能学到不少技能。”
渣浪网在娱乐版块的头条写下粗大的标题——王者归来!
将国内多家媒体平台的赞誉规整起来,他们对《火星救援》的评价只有八个字——方南出品、必属精品!
80分多一些的电影被吹成100分电影,方南就很难受,放在早年间,他会欣喜若狂,现在反倒有些受宠若惊。
吹的太狠,电影大面积上映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会被骂的更惨。
他这会巴不得冯大炮、陈诗人、卢川等导演,或者来几个有名气的影评人稍微骂几句。
不是他贱,不被人骂心里难受,而是他太懂舆论了,盛极而衰了。
万人捧以后可能就是万人嘲。
可惜事与愿违,点映结束几天,压根没人跳出来找不痛快。
方南就很郁闷,近些年除了网友,圈内人敢当面冲他龇牙咧嘴的越来越少了,少的可怜。
没辙,已经窜到香江,查看第一届香江电影节的方南不得不亲自出面降新闻热度。
“不要总相信媒体,等电影正式上映后自己去看、去品,看完确实觉的有所回味、不错,再去网上点个赞,来条好评。”
他谆谆教导观众不要被媒体带太偏的第二天,远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给他上演了一场啥叫真正的宣传。
6月25号。
美利坚宇航局nasa在社交媒体上对所有太空爱好者公布了一则好消息,nasa在火星上发现了疑似水的痕迹。
nasa公布的照片模糊的一匹,任你拿多少焦放大镜对着照,都照不出个水痕迹。
但不妨碍全世界太空爱好者,嫌弃地球太乱,梦想上火星的臆想者们瞬间高潮。
消息发散到7月1号,火星有水的新闻已经火爆全球。
与此同时,全世界几十家覆盖范围极广的电视台几乎不分先后开始播放有关《火星救援》的宣传节目。
这些宣传节目都有一个亮点,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大谈,他在火星上研发出了水。
于是乎,关于电影《火星救援》的宣传成功闭环。
急需经费的nasa,和需要电影票房的华纳在全球大部分电影市场上演了一场完美营销。
“挺好的啊,你不是说华纳不看重《火星救援》嘛,看看现在的宣传架势,很重视啊,你怎么愁眉苦脸起来了。”
香江,半岛酒店,高园园莫名其妙的看着电脑前一言不发的方南。
这么大手笔的营销,她想要还要不到呢,方南反倒痛苦纠结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