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无药而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梅花针、酒精、棉球、艾柱等一应物具摆好。男子平躺在病床上心里有些紧张,论谁第一次接触没有听过的事务都会如此。  

周超戴好手套,将男子上半身敞开,轻声安慰道:“不用紧张,待会我针刺的时候会有些痛,你忍着点。”  

男子看到周超拿起梅花针,顶端密密麻麻的尖针,吓得闭上眼。  

周超细细回忆着有关于胃痛的内容。  

中医范畴内,胃痛有七个证型,每个证型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都是不一样的,故所用方药疗法都不相同。  

实证中的寒邪客胃,会表现出胃部拘急冷痛,恶寒喜暖,故多用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的良附丸来治疗。  

饮食伤胃所致胃痛,则多表现为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者是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多采用保和丸。如果在胃部胀痛的同时还伴有便秘则用枳实导滞丸。  

肝气犯胃所致胃痛,会表现为胃脘胀痛,并且疼痛连及两胁肋,口干口苦,胸闷嗳气,叹气后疼痛减缓,多采用柴胡疏肝散。  

还有湿热中阻、淤血停胃都会导致胃痛。  

相比实证而言,虚症胃痛也较为常见。  

当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多是胃阴不足;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又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等症状,多为脾胃虚寒。  

关于胃痛的证型及临床表现在周超脑海中闪过,根据刚才对男子的检查和问诊,可以确定对方是因为饮食所伤。  

“我要开始施诊了,要是痛你就喊出来。”  

说罢,周超手中的梅花针沿着男子胸椎5-12两侧,从上至下扣刺。  

梅花针的扣刺很简单,只需要施术者右手握住针柄的尾端,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的尾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针柄尾端露出手掌1-2公分,再以中指和拇指扶持针柄,食指固定在针柄的前端中段,使针不向周围摆动,灵活适当地运用手腕的弹力和冲力进行扣刺。  

“啊…”  

周超刚弹了一下,男子立马发出杀猪般的哀嚎。  

“好痛!”  

“忍着点。”  

周超一上来就采用重刺法,沿着男子胸椎两侧、腰骶部、上腹部进行扣刺。  

每扣刺一下,就可见男子表面皮肤浮现密密出血点。  

男子咬着牙,很快额头及上半身出现细细汗珠。  

周超如此反复十余次后问道:“感觉怎么样?”  

“痛。”  

“我是说胃部的感觉。”  

男子默默感受着,眼睛一亮,惊讶道:“比刚才好了一些。”  

周超伸手轻轻按压他的胃脘部,男子立马发出闷哼。  

感受到对方的痛感并未减轻多少,周超随即找出胃俞、膈俞、内关、中脘、天枢、合谷、内庭等穴进行扣刺。  

直到这些穴位浮现出血点方才停下。  

“婷婷,你去准备两根艾条,给他灸内关和膈俞。”  

“好的。”  

很快,庞婷婷拿着点燃的艾条回来,对准男子的内关和膈俞两穴。  

这时,女子见周超在收拾东西,不禁问道:“周医生,这样弄两下就可以了?”  

“不是,最少需要七天的治疗。”  

“七天?”男子微微一顿,这才一次就弄得他要死要活,真要来个七次怎么受得了。  

“周医生,我还是吃中药吧。”  

周超挑眉看了他一眼:“放心,第一次才会这么痛,也就这次才需要用到重刺法,主要是为了激发你卫阳令的体内淤积的邪气通过毛孔和汗液一块排出来。后面的治疗就不必如此了。”  

“那就好,那就好!”男子对刚才的疼痛产生了心理阴影,他虽不知道满清十大酷刑是啥样子,但感觉和这估摸着也差不了多少。  

女子扶着男子离开,按照要求只需要每天上午来中医科诊疗一次就可以。  

两人离开后,护士庞婷婷好奇道:“超哥,这慢性胃炎真的不需要药物就可以治愈吗?”  

“呵呵,那要看你怎么理解慢性胃炎这个病了。”周超停顿几秒说道:“现在其实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患有慢性胃炎,只不过有着程度区别,绝大多数在进行饮食调节后就可以恢复。”  

这时萧军插嘴道:“师弟说的没错,从这个病人的胃镜检查来看其胃部并未有损伤,之所以会表现出疼痛的症状,在于他体内食物堆积所致,梅花针的作用就是激发和疏通人体内部气机,从而推动胃部食物疏泻。”  

周超点点头,师兄虽说对梅花针不是很了解,但中医诊疗一通百通,只需要知道患者所患何病何症,自然便能够理解治疗手段。  

接下来的七天里,除了前面两次由周超亲自给男子治疗外,剩下的中医科医生护士轮番上阵。  

这天是男子最后一次诊疗,他神色轻松的一个人来到中医科,远远看到庞婷婷主动打起招呼。  

“婷婷姑娘,周医生今天上班吗?”  

“今天超哥休息,怎么了?”  

“没有,我就是想当面感谢他,他这个梅花针疗法简直太神奇了,不打针不吃药就将我胃病治好了。”  

庞婷婷欣喜道:“你的胃病好了?”  

“我感觉是,胃已经不痛了,而且现在吃东西这些方面都正常了。”  

“你到时候还是需要去消化科做个胃镜复查看看,没有症状不代表就好了。”这时萧军从后面过来,听到男子的话叮嘱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