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马六甲。  

不得不说葡萄牙人有几分本事,短短二十年内,马六甲已经发展成了南洋贸易中心。  

数不清的货物从这里运走。  

南洋的香料,豆蔻,来自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甚至在这里能见到巴西红木。  

贸易带来了经济繁荣。  

整座城池欣欣向荣,而且这里也是华人最多的地方。  

16世纪初,葡萄牙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殖民地横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  

在商业方面,其几乎垄断了世界上所有的香料、糖、黑奴等的贸易,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建立起了一个以葡萄牙为中心的世界性的商业帝国。  

然而,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人口仅有150万人,使得葡萄牙在殖民的过程中,只能对一些关键地方进行直接控制,其余大多数殖民地都是以据点的形式存在,根本无力控制内陆或者去控制一些重要的港口及其他地方,无法在一些殖民地建立直接的殖民统治。  

在马六甲更是如此。  

他们无法控制当地数量巨多的土著,只好通过吸引华人,虽然刚刚扎根,但是华人会做生意,勤劳,已经是葡萄牙人皆知的事情。  

他们通过华人来控制当地,又扶持当地来抗衡华人。  

一间豪华的府宅,具有独特的欧洲风格,白色建筑。  

保罗·索萨正愁眉苦脸,他遇见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本以为可以像印度一样,葡萄牙可以在南阳所向披靡,垄断所有贸易,获得话事权。  

可谁知道南洋的势力复杂,不仅要应对当地的土著国家,西班牙也要掺上一脚,这段时间又冒出了一个势力。  

自称大秦。  

可把他吓了一跳,以为是中国插手了,后来才得知搞错了。  

大秦人并不多,但架不住骚扰,在海上来无影去无踪,甚至把他惹急了一次,派了两艘战舰,结果不仅没有打败,反而被对方差点包围。  

想起这件事他就愤怒。  

对方大多是小船,轻便而迅速。  

火炮刚刚瞄准就溜了。  

反而被它近身,破坏力不小。  

葡萄牙最主要的贸易就是香料,目前南阳产量最大的地方就是马鲁古群岛,它位于新几内亚岛的西侧,菲律宾群岛的东南端。  

古时即以盛产丁香、豆蔻、胡椒闻名于世,被早期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商人称为香料群岛。  

1521年,葡萄牙在此修建了炮台等军事设施,后来又步步推进,1522年占领雅加达,粗布对这里进行了控制。  

然而它要运回欧洲,在到达马六甲之前,最快捷也是最安全的方式是走班达海爪哇海。  

而大秦的活动地点主要是爪哇海。  

保罗·索萨挠了挠头,头皮有些发痒,他也是刚来到这里,天气炎热,再加上不经常洗澡的原因,导致身上十分不舒服。  

“一会儿要抹点儿香料了。”他闻了闻自己的嘎吱窝,眉毛皱了起来不过在此之前要解决大秦的问题。  

否则长此以往,那可是巨大的损失都是金灿烂的金子啊,香料就是黄金,还不可代替。  

刚来到这里,还想做出一番功绩。  

若是因为这件事情灰头灰脸的回到葡萄牙,那简直是莫大的侮辱。  

可是一时之间又没有好的办法。  

葡萄牙暂时没有在马六甲及南洋投入巨大的精力,尤其是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岛上的土著又作乱了。  

他嘟囔道:“要都像印度人就好了,那就天下太平了。”  

葡萄牙攻城略地,最顺畅的就是印度,以印度洋的贸易中心卡利马特为例子,拿下他没有废吹灰之力,仅仅牺牲了一个士兵。  

那个士兵还是水土不服的原因。  

而南洋这里,反抗力十足。  

尤其是城中有一座山坡,本打算平了它,建立一所坚固的据点,可没想到引起了当地人的剧烈反对。  

不仅是华人,那些土著也是如此。  

后来才了解到那座山是三宝山。  

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郑和船队开往占城、爪哇等国都先在马六甲停泊;由暹罗、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马六甲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中国。  

为了避免更大的动荡,他不得不下令,吩咐人保护郑和的遗产和遗迹。  

这叫做什么事情啊。  

他捂着额头,也有些水土不服。  

大秦若是单独的势力还好,就怕他后面有人,据来人说,他们的船舰与当地有显著区别,和西班牙大帆船颇为相似。  

这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虽然葡萄牙和西班牙达成了协议,划分了势力范围,但是查理五世哪是轻易放过的主,时常想夺香料群岛。  

若是大秦和西班牙狼狈为奸,那才是大大不妙。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  

打也打不到,那能怎么办?  

自己等人只能固守据点儿,而且他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国内对巴西的投入又加大了一些。  

那些西班牙人心高气傲,这不宰了嘛,被美洲北边的国家打败了,还丢失了一个岛屿。  

结果纷纷南下,南美的投入加大了不少,引起了国王的重视,所以国内这段时间纷纷向巴西投入大量的兵力,防备西班牙人的越境。  

“看来需要好好谈一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