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挑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众人大眼儿瞪小眼儿,目睹着眼前的苟且之事。  

两名偷情男女正在上演激情戏。  

对于眼前的两人,众人迅速认出了她们的身份。  

其中一个是看守者,白日里负责看守他们工作的人,由于长得有些憨,人们私下里叫他为傻大粗,反正他也听不懂大明话。  

而另一位女子则是女奴,专门负责主人的食物。  

两人正在吭哧吭哧得!  

“奸夫。”  

其实也怪不得女奴如此的饥渴,作为被征服者,印加法律规定,女子要学习四年的纺织技术,还要进行若干年的军队服役,直到33岁才可以出嫁。  

因此往往她们都会提早找好人,就等时间一到结婚。  

其实说起来,印加帝国和中国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和玛雅不同,实行一夫多妻妾,正妻往往是男子的亲姐妹。  

印加还崇尚祖先崇拜......  

九个人饱受煎熬,只能看着她们的事。  

第二日。  

众人全有黑眼圈,时间管理没做到位。  

远处一个人吱吱呀呀的。  

嘚,王超感叹一声,又要换工作。  

和同伴对视一眼,他走了过去。  

一位负责人手脚比划,连扇带踹。  

王超捂了捂脸,头微微低垂,眼眸中闪过一丝痕迹之色,在他心里,此人已经上了他的必杀名单。  

他也知道了自己的工作。  

负责运东西。  

当然不是靠人背。  

印加帝国比阿兹特克,玛雅强的一点,就是他多一种动物,骆马。  

骆马以群体生活为主,每群有515只,拥有类似骆驼般的习性,耐饥旱,忍劳累。  

在山间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它行走自如,而且能连续行走五天而不疲倦,而且整休一天又可继续上路。  

适宜高原,空气浅薄。  

印度的神兽是牛,那印加的神兽就是骆马,印加目前拥有150万骆马,支撑起帝国的交通运输。  

王超牵过马绳,打量着骆马。  

大约高一米,头部大,楔形,耳朵幅大,三角眼,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和腿,浅棕色。  

他轻轻抚摸了一下,骆马性情十分温和,遇见了陌生人没有任何反应。  

他也不知道具体运输什么。  

跟着前面的人一起走。  

虽然处于安第斯山脉,海拔高。  

但是印加修建了一条沿海的道路,十分平坦,一点也不亚于新大明。  

王超的心里也十分佩服,这个国家十分的强大,拥有统一的中央集团,具有和大明一样的类似政治体制。  

有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方面也很好,拥有许多纺织品......  

不过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没有文字,他们的记事方式是用一种绳子,三维的,到目前为止,王超也没弄清他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反正就是遇到事情在绳子打几个结,然后再传上去......  

令人搞不明白其中的规律。  

军事方面,印加帝国已经大规模使用青铜器,但是缺铁,冶炼黄金白银的技术十分高,可是没有铁矿啊。  

“咳咳咳!”  

前面一个人突然重重地咳嗽起来。  

大家没有任何反应,见怪不怪。  

王超却看了几眼,暗暗想到,这个国家的臣民体质太弱,极容易生病。  

然而这就是王超误解了。  

瘟疫的速度,永远比人走得快。  

公元1526年,从巴西高原,穿过亚马逊雨林,疾病到达了印加帝国。  

整个国家迅速爆发了瘟疫。  

带走了老皇帝和一群人。  

再加上内战爆发,战争的存在使得瘟疫越来越猖獗。  

他们生命的原因和其他印第安人一样,长时间为独自一体,未何其他大陆接触过,并没有接触过许多疾病。  

当然,他们也要一些好地方,他们不会得热带病.....  

走了大约半天时间,王超气喘吁吁得,肚子已经咕噜咕噜叫个不停。  

前十几年哪里干过这么多活。  

全在印加体验了。  

他咬紧牙根,以后一定要报复。  

远方飘来一股臭味。  

王超抬头望去,前方堆着一座小山,他眯着眼,才赫然发觉那是粪便组成的小山。  

一些人纷纷从肩上的披肩往上拉,反正王超也弄不清他们怎么做到的,立马就把脸捂上了。  

印加的服装也是一绝.....  

王超瞧了瞧自己,只能用手捂着鼻子。  

人们纷纷走上前去,站好队。  

一位短发的人,手持权杖,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发表讲话。  

王超听不懂......  

其实他今天来的任务,就是拉粪。  

印加人已经知道通过施肥料,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  

人粪是最高级肥料。  

人们要把粪晒干碾碎,等到播种时候使用,来种植玉米。  

气候寒冷的科劳地区,无法种植玉米,他们就饲养羊驼和骆马,但不用于耕作。  

人们主要使用他们的粪便种植马铃薯等作物。  

在沿海地区,人们使用海鸟粪做肥料。  

那里的鸟硕大,粪便多,有时堆得像小山一样。  

人们都保护着这些海鸟,严禁人在鸟的繁殖季节进入这些岛屿,对违规和杀害鸟的人都要处死。  

印加王把这些岛屿都划分给各个村子,各村庄再根据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