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五万暴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次,关内来的人有些特殊。  

其中大多数是读书人。  

而且是饱读诗书,差不多是大明读书人中的精英。  

他们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  

舆论宣传!  

灭掉一个国家,毁掉一个民族,追根到底就是毁掉它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这一批学者的到来就是来传播知识,让大明的文化洒在这片土地上。  

与此同时,来到的不仅有读书人代表的儒家。  

还有一些佛家,道家人士。  

虽然东渡海洋,道统失去了一些,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各个宗教还是逐步发展起来。  

于是,众人深入到各地,宣扬大明文化。  

这些只是初步的手段,还有更严厉的措施还没实施。  

那就是改旗易帜,剃发令!  

这里的人们多毛发散乱,头戴羽毛,与大明迥然不同。  

为了更好的统治,必要时刻会进行严格的剃发令。  

“怎么样?”  

郭威沉声问道。  

旁边的一人说道:“禀告大帅,目前各地有一些人初步学习大明语言,相信用不了多久,第一批熟练使用大明语的人就会出现了。”  

郭威严格道:“目前地方官缺失,一定要吩咐各级军官,帮助各地的读书人重建秩序,选取人才任职,不可仗势欺人。”  

“是是是!”  

郭威的神色缓和了一些,随意问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投军?”  

那人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郭威,低声道:“大约只有不到百人,众人都在观望中,语言不通,可能是最大的原因。”  

郭威皱起眉头,思索道:“尽快教导,争取年底必须有可用的人。”  

那人噤声道:“属下会尽快督促。”  

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匆忙的脚步声。  

郭威抬头望去,一位传信的士兵跑了进来。  

“大帅,前线送来的消息。”  

郭威精神一震,接了过来,拆开。  

仔细审阅。  

视线快速移动,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最后,他放下信,吐出一口浊气,叹道:“终于成了。”  

当今,暴蒙西侧边境沦陷。  

但不可小觑的是,大部分地区仍保留着有生力量。  

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政治服务,为了国家利益。  

所以,如何用最小的力量来获得最大的利益,是郭威需要考虑的。  

特此,为了减小暴蒙的抵抗。  

郭威派使者分别去劝降周围的部落。  

对以往的政策有一些改变,暂时不打算消灭贵族,而是打算借助贵族的实力,先推翻暴蒙的统治。  

等事成之后,再过河拆桥。  

正当郭威众人袭杀千里之际。  

晃晃悠悠一个月,暴蒙的上层阶级终于知道了前线的事情。  

众人大怒。  

一座巨大的宫殿内。  

蒙特祖玛二世与众贵族正商讨国事。  

一位头戴长长羽毛的老人上前道:“大明真的入侵了?”  

底下的士兵面貌邋遢,他风尘仆仆的赶来,还未歇息便被询问。  

士兵重重点点头道:“对,他们武力强壮,还有锋利的武器,我们根本打不住啊。”  

蒙特祖玛二世面色不虞,呵斥道:“目前到了哪里?”  

士兵征了一下,声音虚弱道:“我来之前他们已经攻到了阿斯科,现在我不知道在哪里。”  

“阿斯科?”  

蒙特祖玛二世黝黑的脸颊皱起了眉头,额头锃光瓦亮。  

“阿斯科在哪里?”  

他想了片刻,也不知道阿斯科的位置。  

一个披着长袍的高大男子站了出来,嗓音低沉道:“大酋长,阿斯科是西部边境的一个小城市,离着佐拓部落很近。”  

佐拓部落,是蒙特祖玛二世的显赫政绩。  

它是一个庞大的部落,多年来侵犯暴蒙,蒙特祖玛二世登基后,率领军队平灭了佐拓。  

这时候的暴蒙,处于最巅峰的状态。  

如果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逐渐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化,但是可惜了,遇上了新大明。  

蒙特祖玛二世反问道:“上次大明派使者前来,进供了许多珍贵物品,为何无故入侵我疆土?”  

士兵喏喏无语,他就是个大头兵,传话的使者,哪里知道这个问题。  

以前收过大明使团礼物的贵族们,纷纷开口咒骂,谴责大明。  

从神情到语态,颇有一种“我大清乃是天朝上国的风范。”  

而且对于新大明使团正常的交流也认为是缴纳贡品。  

如果让朱训樘知道,恐怕会掉了下巴。  

“大家有什么想法,可知道大明为什么要入侵我们国家。”  

蒙特祖玛二世十分镇定,这么多年,在他手上,国家蒸蒸日上,征服了不知多少部落。  

他相信,只要自己的军队出马,一定能打败大明。  

他只有一个好奇心,为什么大明要入侵,难道要送死。  

贵族们纷纷相视看了几眼,也都处于迷惑的样子。  

刚才那位说话的高大长袍男子再次说道:“前段时间大明的使团来到这里,总是派人巡逛,看来是收集情报了。”  

“我阿兹特克帝国地大物博,实乃富庶之地,我觉得大明应该是想要掠夺我们的财产。”  

这话一出,众人皆惊。  

尤其是几个刚才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瞬间醒了神。  

竟然想抢我的漂亮羽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