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17章 圩阳(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伏兵才不正常。所以这批联军也提前做出了应对,一批轻装部队提前进入林区侦察,其余部队分散徐行。现在遭遇了攻击,与其说是中伏,不如说是己方的侦察逼得对方不得不发动攻击了。  

虽然中了一轮炮,但损失的只有蒙古军的两辆蒙古马轻战车和几辆运输车,不算严重,而大多数战斗单位都戒备了起来。  

现在不是战车发挥的时候,卡拉与上级交流了几句,便静待起来。  

很快,随队行进的各式迫击炮和榴弹炮对着林地开始了轰炸。林海茫茫,这未必能造成多少有效伤害,但现在是看谁先沉不住气的时候,如果对方能死扛着不动,联军就只能想办法绕远路了。  

开战后华盟进行了大扩军,部署在西线的大多是新兵,果不其然在炮击中先沉不住气,主动在林地边缘现身,向外面的联军发动了攻击。  

“是铁盒子?先退一段,把他们拉出来。让七式准备!”卡拉少校立刻下了判断。  

首先出现的敌方目标是至少十辆32式装甲歼击车,这种无炮塔战车有着厚实的倾斜式正面和强力的88火炮,虽说不够灵活,但只有突厥军的七式重战车能与它正面对抗。  

在卡拉少校的指挥下,重型战车连顶在了第一线,与目标远远地展开了对射。双方相距超过一公里,射击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但卡拉也不急躁,只等对方忍不住拉近距离,到时候再派出六式战车袭向他们的侧翼。  

但还没等多久,战场又发生了变化,又有一队战车从东北方更远处的森林中现身,不过没有直冲联军战阵而来,而是拉着尾气向南急行,显然是意图抄他们的后路。  

卡拉直接从指挥车上钻了出来,脚踏在车顶上站着,用高倍望远镜向那边看去。这些战车数量不少,已经出林的就有三十多辆,林子里不知道还藏了多少。它们型号大体一致,有标志性的五对负重轮、V型前体和圆滑炮塔,显然是九州军经典的30式标准战车。  

“毛头小子也敢撒野?”卡拉怒骂一声,随即指挥配备六式中型战车的战车营向东机动,准备拦截这些不速之客。  

六式战车的性能相比30式并无优势,但卡拉的麾下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对付一帮子从没对靶子以外的目标打过炮的新手显然胜算很大。  

战车群向对方反冲击过去,东方的30式们见状,也只能放弃了原定的奔袭计划,向右转向,以正面迎击突厥战车。  

正面交锋,也没什么花活可言,双方先是对冲,距离拉近到两公里内后又逐渐减速。车长选定目标,炮手用瞄准镜不断估算距离并调整准心,只待进入射程后车停下来,然后开炮——  

一辆六式战车发出一声清脆的撞击声,然后停住不动了。  

卡拉惊讶地看过去,确认它是真的被击毁而不是故障了,然后又看向远处的敌军——它们明明仍在低速前进,怎么就开炮了偏偏还命中了?  

战车行进中总有起伏,炮口稍微偏一点,飞出去之后落点就能差几十米,所以行进中射击基本上不可能成功,只能走走停停地打。可此时此地,两军相距差不多七百米,对方居然在行进中打出了命中,还给打穿了,这是运气太好还是错觉?  

没过多久,炮声接二连三响起,同时又有一辆六式战车被击毁,证明了刚才的事件并不是错觉。卡拉对此惊讶无比,但很快就意识到八成又是什么新技术装车了,于是没有无意义地怀疑下去,而是果断下了命令:“不要等了,迅速推进,然后狠狠地打!”  

“中了吗?…中了!”  

编号14172的30式乙型装甲战车内部,炮手贺礼打出人生中第一发实战炮弹后,从瞄准镜中确认了目标停止了动作,然后激动地叫喊了起来。  

“别叫了。”车长踢了他一脚,然后指示道:“向右转,打下一辆。”  

装填手麻利地从后方的快取架上拿出一枚钨芯穿甲弹,塞进了炮膛之中。贺礼将右眼换到了低倍率的观察镜上,右手转动手轮调整炮塔角度,对准了与上个目标近邻的一辆六式战车,然后换到了高倍率的瞄准镜上进行微调。  

而在此同时,这辆车仍在低速前进着。  

30式虽然开战以来在与重型战车的对抗中成绩不好看,但用来对付步兵和其它旧式战车仍然好用,因此依然在火力全开生产着。毕竟,联军的重战车实际上数量有限,即使是最强大的突厥陆军,装甲师数量也只有步兵师的十分之一,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精锐师才装备了重战车。  

不过为了应对强敌,30式悄然升级到了乙型,正面装甲厚度从50增加到60,75主炮加长到了60倍径,发动机功率也有所提升。此外,华盟有着充沛的钨矿储备,能够给前线供应充足的钨芯穿甲弹,使得火炮的实际表现比联军的同类产品强上许多。综合下来,即便是对上重型战车都能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比这些可以量化的硬件,更大的提升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工程师设法给30式乙的主炮装上了一套垂直稳定装置,使它具备了在非恶劣路况低速移动时射击的能力。再加上原本就有的高精瞄具、电子设备与精密的加工等级,它当之无愧为一台很“好开”的战车,即使是新兵也能发挥出不小的威力。  

贺礼去年应征入伍,训练后分配到了太和州守边,随着装甲力量的扩编,今年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