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15章 太极帝国(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嘉烈所在的这个舰队就是一支实验性的小舰队,以两艘轻型航母金华号和南充号为核心,辅以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战舰都是旧舰,唯一的优点在于航速,但航母上搭载的飞机大多都是新飞机。随着华盟战争机器的开动,原本只在图纸上的新装备正以比预想更快的速度变成实物。  

前不久,这支实验舰队从赤道州的东望港出发,向北进入北天涯洋深处。今天,根据敌后传来的情报,不列颠海军刚刚进行了一次换岗,半数航母都在港中维护,唯有两艘早期航母杜兰号和洛克尔号在海上执勤,而且出港时间已知,活动范围能够推算出来。所以实验舰队进入了活跃状态,辅助舰分散开,战机频繁出动,绞杀附近的运输船。  

康嘉烈的小队这次执行的是一次武装侦察任务,带了副油箱和几个小炸弹,向西北方向搜索海面,如果发现了运输船就顺手炸掉。这个工作没太大风险,但飞行员必须时刻在海上搜寻目标,精神不能松懈,枯燥而劳累。  

三架白鹭式编队飞行了一段距离,然后相互分离扩大搜索范围。康嘉烈检查了一遍仪表,确定高度和航速指标没问题,就打开了自动飞行,专心看向海面。  

白鹭式的设计思路野心勃勃,试图用一种单座机型同时执行俯冲轰炸、水平轰炸和鱼雷攻击三种任务。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负担,这型战机上配备了许多电子设备,自动飞控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功能还很原始,只能在天气晴好的开阔海面上使用,但也省了许多精力。  

天涯洋海况激烈,无风三米浪,即使在高空中也能看个清楚。看着这浪涌,康明颂一时有些恍惚,又很快回过神来,晃了晃头,又向仪表看去。  

这时,耳机中传来了队友方守安的声音:“老大,我好像有发现了…已经确认,是一艘单独的货船。”  

康嘉烈来了兴致,立刻回复道:“好,那就先把它拿下!”  

两架飞机向方守安的方向集中过去,很快就看到一艘船正在西方的海面上向东航行。飞近一点后,能够辨认出这是一艘普通的杂货船,运输的多半是些民用物资,所以才没有加入护航舰队而是独自出航。  

此时这艘货船也注意到了天上的飞机,在海上加速还转起了圈。但由于动力的限制,这点机动在天上的飞机看来就如同蜗牛一样。  

“这条鱼不够肥啊。”方守安略有些失望。  

“蚊子再小也是肉。”康嘉烈关闭了自动飞行,握紧了操纵杆,“按顺序,我先上,一人一对葡萄,不要多扔!”  

“葡萄”指的是机翼下挂载的100kg紧凑型航空炸弹,由高爆炮弹改造而来,威力不算很强,但对付民船是绰绰有余了。  

他把瞄准具调整到俯冲轰炸模式,驾机继续向前飞,飞临目标上方的时候突然一个猛子向下扎去。他一边控住机头,用准星牢牢套住海上的那艘货船,一边扫视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待到进入位置,他一拉侧面的一个把手,打开了减速板,感觉身体一坠,又按下两个按钮,两枚炸弹先后从左侧机翼和右侧机翼下方挂架中脱离,超越机身向下落去。  

接下来本该是拉抬机头脱离的时候了,不过他却没有太大的动作,而是把仪表盘上的一根拉杆拉了下去,然后就静看着仪表。  

一瞬间,几个指示灯交替亮了起来,与此同时襟翼摆动,机头上抬,他整个人就像被压在了座椅上一样——这是飞控系统中的末段拉抬程序,用于在俯冲结束后自动脱离战场。俯冲轰炸过程中最容易出纰漏的就是最后脱离的这一段,因此海军试图用自动化解决这个问题。康嘉烈虽然有足够的技术自行完成脱离,但现在还是选择了借助程序,主要是在实战中检验设备的可靠性。  

至少这一次,程序没有出问题,机身顺利转入平飞状态。与此同时两枚炸弹沿原航向继续下坠,准确地落到目标甲板上,轻易砸破了薄弱的甲板,然后发生了强烈的爆炸,烟火在船上蔓延开来。  

单单这两枚炸弹,这艘船就很难幸免了。不过康嘉烈仍然让两名队友完成投弹,毕竟就算练习得再多,实战的机会总是宝贵的。  

货船中弹后,船员放弃了躲避选择逃生,航行轨迹稳定下来,更好命中了。剩下两架白鹭式投下的炸弹全部命中,船体严重损毁,火势越来越大,沉没只是时间问题了。  

船员们逃到小艇上,在海上的波浪中不断起伏,康嘉烈没有攻击他们,带队继续沿预定的航向继续搜索海面。  

白鹭式的最大航程超过一千海里,但一般不会用到极限。离舰大约三百海里后,他们便向后折返。很遗憾,后段航程中他们没有发现新的目标,因此返程时遇到尚未完全沉没的那艘货船后,康嘉烈又带队把剩下的炸弹全扔到了它头上,算是多练习了一次,反正炸弹是不能带着着舰的。  

炸弹扔光、副油箱也用完扔掉了,飞行进入了最轻快的一段时光。康嘉烈看了一眼仪表盘上的导航装置,带队继续往回归去。  

“还是这东西好用。”他看着导航仪上的指针说道。  

大海茫茫无地标可以参照,飞机归航相当依赖于无线电定位。旧式的定位装置主体是一段可旋转的电线,飞行员手动进行转动,信号最强的方向就是信号源的方向,用起来比较麻烦。而现在机上搭载的导航仪则可自动测算出信号方向,比起之前方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