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4章 土木堡之变(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查理,他的小伙子们可以出动了!”  

托马斯所率的这支舰队并非十字军行动的全部,在后方一百海里处还有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和大量运输船组成的后卫舰队。按计划,等到陆军战机发动第一波空袭后,海军战机会紧接着发动第二波空袭,掩护主力舰队接近海口。现在,就是时候了。  

不久后,西方的后卫舰队就有了明显的动作。  

这支舰队的主力是两艘新锐的利物浦级航空母舰,排水量约三万吨,最多能够搭载九十架各式战机,甲板进行了一定的防护,在全球海军之中堪称翘楚。其余四艘则是更早些的试造舰,吨位不一,是当年摸索期的产物,设计较为原始或者说异想天开,有的甚至还保留了中口径的炮塔,运载和放飞战机的能力较差,但在这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也统统被拉了出来。  

在之前的航行中,六艘航空母舰已经尽可能将机库中的战机转移到甲板上,现在便一架接一架地放飞出来。先飞的战机在外围盘旋,等待后续队友升空集结后再一起往东方飞去。  

此时,后卫舰队已经航行到了距海口郡仅仅二百五十海里的位置,这意味着战机的航程大有富裕,轰炸机都挂了满满的炸弹,就连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也带上了几颗小的,蕴含着充沛的打击能力。  

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一批机群便飞临了主力舰队上空,战机们略略偏转机翼向战友致敬,然后很快离开了他们的视野。  

英格兰号上,托马斯·克瑞尔来到了甲板上,看向天上不断飞过的飞机,又回头看看头顶上粗大的炮管,一种微妙的情感莫名浮上心头:“整个王国不知花费多少心血才造出了英格兰级,可没想到,今日的主角竟是它们…”  

此时,整个海口郡都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熙一边在地道中向前奔行着,一边对前面的王楚海少尉问道:“这么大的空袭,为什么探测站丝毫没有察觉?”  

之前杨熙在生活区理发时遭遇空袭,第一时间就带着周围平民进入地下工事中避难,然后顺着工事地道向基地中归队。  

今日是旬末休沐日,许多军官都在外休息,一路上他又遇到了不少同袍,都是又疑又怒的状态。竟然有人胆敢进犯强大的华盟?这是何等的狂妄与自大!但是,海口外围设置了完善的电磁波回音探测装置,理应对空袭有所戒备,可今日为什么直到敌机飞到头顶上才发出警报?  

这个疑惑迟迟得不到解答,直到一行人遇到这个被指挥部派来调度避难工作的王楚海,才把问题问出来。  

王楚海有些羞愧地答道:“其实是察觉了的…但是,你知道的吧,这几天航空旅不是在跟舰队搞对抗演练吗,今天也有,探测站见敌机是从东边海上来的,以为是自己人,就没告警,然后,就这样了…”  

杨熙听了有些不敢置信,忍不住骂出来:“这也太荒唐了,混账,误事!”  

不光是他,周围其它几个军官和士兵也都骂了起来。可事已至此,他们再骂也没用,只能尽力弥补了。现在,他们就是试图沿着地道前往指挥部接受指挥,而指挥部修建在山体之中,在轰炸中相对安全。  

然而,他们跑了没多久之后,脚下突然传来一阵强烈的震动,紧接着就是巨大的爆炸声和垮塌声,头顶上落下了不少尘土——这是一枚重炸弹偏离目标落在地上,将前方的地道炸垮了!  

这些地道是土木堡军港区上百年来修建的工事的一部分,规模极大,但也年久失修,没经受住外来打击的考验。杨熙等人前路被堵,没办法,只能拐入一条通向地面的侧道中向上登去,试图冒险走地面前往指挥部。  

“稍等,我先探探!”杨熙一马当先,打开地道顶上的盖板,向上看去。  

短暂适应外界的亮光后,他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满是烟味的空气:“竟然已经这般惨烈了!”  

外界,天上的螺旋桨声和密集的炮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一时不歇,意味着一场大战正在军港区上演。地道出口位于角落,看不到战场全貌,但却能清晰地看到漫天的浓烟和烈焰在北方升腾而起——这一定是哪个弹药库或者燃油库被破坏了!  

不列颠陆军航空兵的这一次进攻分前后两个批次:第一批次由轻快的战斗机和单发轰炸机组成,趁九州军不备夺取了制空权,并破坏重点目标,比如停在地面上的大量飞机;第二批次则包含了许多重型的双发轰炸机,对整个港区进行狂轰滥炸,大量基础设施和舰船被破坏。  

杨熙往天上看了看,不时能看到一架敌机飞过,但都对这偏僻角落没什么兴趣。于是他对下面的人招招手,首先爬出了地道,然后又找了附近一间不起眼的屋子爬到了屋顶上,向北看去,更加惨烈的战场展现在他眼前——  

正前方是长长的一条跑道,现在已经被炸弹炸得坑坑洼洼,两旁的机库也被严重破坏,倒塌的废墟中能看到不少飞机的残骸。  

而在更前方的海港区,敌机更是把停泊着的十几艘战舰选作了重点目标,不时能见到一架轰炸机以极高的速度向战舰俯冲下去,投下机腹部的巨大炸弹,然后险而又险地拉升起来。  

比之不列颠飞行员高超的投弹技巧,九州战舰的反击却显得薄弱无力。今日休沐,大部分战舰之中都只有少量船员留守,能把船开起来躲避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