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淮西作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姐赵多富回来了,眼睛还红着,她对朱凤英说,“你快去金州吧,尹先生都和我说了,如果九哥不这么做,时间这么仓促怎么把大哥送回去?”  

朱凤英问,“议和难道是假的?”  

十姐说,“你以为九哥是那么容易忘恨的人吗?尹先生和五百剑士也要陪着唐古慧儿、兀颜彤去金国,他将九哥的密信当面交给了王德和杨忻中,对吴唐卿也有交待,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这么说穿云琴还得修起来,它是吴芍药转赠的。  

汴梁守将吴唐卿也回来拜见,希望朱凤英趁着北边安静赶紧动身,护送的人由他安排,“要不再过不久,汴梁、大名府等地又要开打,朱娘子留在这里康王和吴娘子不会放心的。”  

淮西的战报不断线的送到建康,呈报给康王。  

从二月中旬,西岳人马乘胜追击,张宪在麻城,高宠在英山一带作战,接连大捷,扼住了金军从河谷地带迂回去黄州和蕲水的出路,金军往西通武阳关已经去不了,往南去江边跑水路也不成,往东去安庆郦琼已到岳西驻防,完颜宗翰的几万人马被迫压缩往大别山北部腹地。  

岳飞命牛皋从武阳关率部东移,与安丰军会合,防止金军长途跋涉越山而过,金军疲乏不堪,士气低落,康王推断这个可能性其实已经不大了。  

唯一让康王不大放心的是淮西山区的清野不大彻底,那里交通不便,政令传递和执行可能有些纰漏,可能有部分乡村被金军占据,物资反被金军所得。  

但这也没什么,山中各县都有剑士助守,一村之资根本解不了金军之饥,动静再敢弄大一点儿,西岳的人就闻声赶来了。  

三月,五万安康剑士抵达后,宋军实力大增,步军入山,足为金军马军的克星,这是一支规模不小的生力军,矫捷而缺乏同情心,对付失去了马匹的羸弱金军更不落下风,康王就连这一点也不怕了。  

战报说,金军上至将官下至小卒都无心恋战,被追的夺路而走,重伤者遗弃于道,死尸不及掩埋,经粗略清点,这一阶段金军大概有两三万人以上的损失。  

完颜宗翰为数不多的马军在山沟里合不出规模,打不出速度,彼此更是隔着山梁互不相通,通了声马也过不来,有的下级金军头目领着几百小校,遇到吴娘子手下同样多的几百剑士,跑的比谁都快。  

康王算了算,在淮西的金军已经不足四万人,他给岳大帅去信别停顿,抓紧时间多歼敌!杜公美只要没有最后在和议上签字,淮西就不许受降!  

另外,康王还在算着汴梁大船的行程,大哥的行程一日不能耽误。  

三月中旬,亲军左统制岳云在仰天窝撞到了完颜宗翰的主帐,他们正在烧烤马肉,半生不熟的时候,岳云率领两千剑士突然发起了攻击。  

扎堆在山沟里的不下万余金军闻声而散,抢圆了铁剑追着砍都砍不过来,四太子护着大勃极烈,带着残兵仓惶溃退入深山。  

岳飞按着康王给的日子,已经给左统制传了话,命他速来建康见康王。  

杜公美在建康坐卧不宁,康王只知道他不肯在十五万两的基础上再往下降,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好像是做不了主了。  

宰相府王夫人亲自出面,陪同杜公美出城散心,康王每天盯着他们。  

不急。  

杜公美已经派快马赶回上京请示,那他也赶不过大哥走的快,王德和杨忻中早就接到康王的任务了,所有往北跑的马一概拦截,不要活的!  

太上道君已经有些急躁了,诚意表达的够意思了。  

大宋在占着优势的时候先启和谈,先期允许金国皇后和元妃北归,怎么你杜公美连几两银子都不肯舍。  

难道大宋官家不要照顾手底下臣子军民的情绪?  

康王的忍耐毕竟也是有限度的,他掌控着的大宋全部的各军人马都在拥护官家的旨意,上至将帅,下至军士,竟然未听一丝针对议和的刺耳杂音。  

这使的道君的自信心一度上升,见到杜公美时也不耐烦起来。  

这日早朝,康王带着他的亲军左右统制一起上殿,回禀说渊圣的灵船已快到楚州,道君动了感情,议和利于百年大政、利于大宋长久和平,唯独愧对两个死去的儿子。  

他对康王说,“朕不能去送他了!”  

康王施礼道,“臣去,最后送大哥一次,大哥大嫂团圆,陛下不必难过,如果金宋能有长久和睦,再去上京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道君对两位亲军统制多有夸奖,尤其被左统制手中的那对金锤震惊。  

岳云这次出安康时,将他那对光溜溜的金锤留在金州了,金国和宋国的铸造水准差着一大截,他要拣着不好看的先使。  

杜公美见了这对锤子也就什么都明白了。  

康王临行时说,为进一步表示我大宋官家议和的诚意,淮西西岳大军要分批撤出,登船到江南休整,同时和中岳工程大军作人员上的调剂。  

还要在江南产粮地征购粮食,经淮系水路运往河淮各城,以防各地春饥,等天气再暖一暖,河淮就该开垅播种了。  

很快,在淮西面对金军的,就要换成了临安三鱼梁红玉、张秾、吴芍药,三婉仪王妟、詹七娘、艾十一娘,两妃余丽燕、雁翎,就是她们领着一些从金州赶来的农夫了。  

道君冷冷的问杜公美,“尊使,你的摄政王有什么诚意啊?没有诚意的话老夫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