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天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飞球被接住的地方里内野太近,三垒的跑者不敢贸然前进本垒。  

这一棒的结果对进攻局面毫无贡献,反而使出局数从有利的一出局变成不利的两出局。  

张哲返身回去捡起地上的木棒下场。  

英语单词缩写DH表示的指定打击位置不需要上场守备。  

轮到阪神队二军防守时,张哲只需在场下看着,偶尔出去挥几棒热身。  

一场棒球比赛动辄两三个小时,担任指定打击的球员每个打席间隔几十分钟,绝大部分时间参与不到比赛当中。  

站在护栏前看队友们防守,张哲产生了些许割裂感,好像场上的比赛有他没他都一样。  

职棒球员的生话,除了对抗枯燥以外,还要忍受孤独。  

张哲正心中感叹着,肩膀被旁人碰了一下。  

“小哲,口香糖,来一颗?”  

面带笑容的藤田健斗摇了摇口香糖盒子,“比赛久着呢,嚼一颗解解乏呗。”  

“谢啦。”张哲要了颗口香糖放入嘴中。  

“一看你就没什么经验,职棒比赛的节奏比高中慢太多了,投一颗球磨磨唧唧的,每次打DH都等得无聊的慌,嚼点口香糖起码能提提神。”  

藤田健斗的经验之谈张哲一句不落地听进去了。  

他和藤田健斗高中时期有过几次对阵的经历,算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  

藤田健斗去年选秀入团,比张哲高一届,同样也是司职捕手。  

球队当中自发形成的人际关系圈里,大学毕业选手一个圈子,企业队出身的选手一个圈子,高中毕业的选手也聚成了一个圈子。  

曾经在甲子园互相认识过的高卒选手进了同一支职棒球队常常也会互相帮助。  

前辈、同辈、后辈,去到哪里都有需要小心经营的人际关系。  

对于他人投来的善意,张哲一向愿意回报更多的善意。  

交心的朋友就是这样来的。  

二局下半阪神队二军进攻时,与张哲同届的高寺望梦打出了一支一垒安打。  

“阿望!”  

“打得好!”  

张哲雀跃地欢呼,为高寺望梦感到高兴,练习赛首打席就打出了安打,比自己连牺牲打都捞不到要好得多。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比赛进入三局下半张哲才等到了第二个打席。  

此时一出局无人在垒,比分四国银行队1比3阪神队二军。  

风有些大。  

张哲球衣被风吹得一松一紧地拍着后背。  

实话说待在休息区里要比上来被初春的冷风吹来的舒服。  

这样的天气手感很难保持,虽说张哲本来也没什么手感。  

第二个打席的结果比第一个打席差了一点,击出的高飞球见高不见远,只在内野里就被接住。  

阪神队二军监督平田胜男对回去的张哲说道:“你再准备打两个打席。”  

“是!”  

连续两个打席表现不佳的张哲仍然拥有后续两个打席的机会。  

高寺望梦则被替换下场,因为他表现很好,第一个打席一垒安打,第二个打席选到四坏球保送,两个打席都上了垒,守备表现也不错,教练组今天对他的考察已经完成。  

意犹未尽的高寺望梦下场回来,“哈哈,状态绝佳,要是再给我两个打席,今天能来个猛打赏。”  

其实张哲的心情比较复杂。  

一方面确实为同届的高寺望梦有好表现高兴,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己的表现而产生了危机感。  

人生阶段一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的领先。  

高中时期全国制霸的成就的确值得夸耀,但不能永远庇护漫长的人生道路。  

那些曾经落后于自己的同龄人没有任何一个甘于永远落后。  

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  

压力之下张哲思考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最大的天赋是什么?”  

更深入一点的思考则是在棒球运动方面自己拥有的最大最特殊的优势是什么。  

张哲想到的答案是,动态视力。  

长大有了一些阅历之后,张哲认识到做很多事情确实需要天赋,在此之上其他品质才有了发挥空间。  

通过与旁人的交流以及医学仪器的检测,在棒球运动方面,张哲了解到自己最异于常人的地方是眼睛的动态视力。  

具体的体现是,眼睛能够更敏锐地捕捉球飞行的轨迹,甚至判断球旋转的方向。  

普通人需要长年累月锻炼才能稍稍提高的能力,张哲从小就拥有了。  

如果没有开始打棒球,动态视力过好反而会成为影响生活的不便之处,例如看低帧画面特别难受。  

选球能力是张哲选择成为职棒球员的最大优势。  

等待下一个打席的时间里,思路渐渐理清。  

五局下半,阪神队二军进攻,第一个上场的是打顺第六位的张哲。  

这个打席张哲谨慎了许多,如果不是朝着好球区中间来的球,一律放进来一点然后出棒破坏掉,最终选到了四坏球保送上垒。  

“总算能够上垒了。”张哲松了一口气。  

上了垒也无法歇下来,无人出局时在垒上的跑者需要牵扯防守方的注意力,为打击区里的队友分担压力。  

大腿的酸痛恢复情况好很多,但还是隐约有些影响,张哲不敢贸然盗垒,亦步亦趋地跟着进攻战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