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木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到西野哲进入球场,原本练习着打击的小園海斗停下动作,惊喜地喊道。  

“西野是吧,甲子园之后我们又遇到了,啊哈哈。”  

在今夏的三回战中,白山高中对阵过报德学园,那场比赛里小園海斗对西野哲可谓是印象深刻。  

小園海斗提着球棒走过来,右手一把搂住西野哲的肩膀。  

“那个时候我还说可能有机会碰上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是,小園前辈…”  

虽然小園海斗用十分友善的语气说话,但西野哲总觉得笑起来眯着眼睛的小園海斗藏了其他意味在里面。  

“一年级就入选了,真是厉害,比我那个时候强。”  

小園海斗用力拍按西野哲的肩膀,说道:“现在我们是队友了,作为三年级的前辈,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好的,小園前辈…请多多指教。”西野哲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随后小園海斗满意地回去继续练习打击,一旁的奥川恭伸凑过来。  

“小哲,看来你人缘挺好,跟小園前辈也认识。”  

“就是甲子园对上过,可能那个时候记住我了吧。”  

一边解释着,西野哲和他们开始在U18教练的带领下列队。  

列队后,先是教练组的自我介绍。  

监督永田裕治是日本高校野球连盟技术委员会委员,也是前报德学园的监督。  

其他三位教练,分别是八户学院光星高中监督仲井宗基,北海高中监督平川敦,以及作新学院监督小针崇宏。  

随后是队列里每个球员的自我介绍。  

听其他人自我介绍时,西野哲发现自己认识的人还是挺多的。  

报德学园的小園海斗不用说,还有日大三的队长日置航。  

其中大阪桐荫的球员是最多的,足足有5人。  

柿木莲、小泉航平、中川卓也、藤原恭大、根尾昂,可以说大阪桐荫的夺冠阵容来了一大半。  

教练带着球员们进行简单的热身,之后开始适应训练。  

U18棒球亚洲锦标赛规则上只允许使用木制球棒,这一点与国际赛和职棒相同,但与日本高中棒球存在差异。  

日本高中棒球允许使用金属球棒。  

规则上,日本高中棒球比赛里也可以用木棒进行打击,但几乎没有高中球员这样做。  

高野连开放使用金属球棒,本身就是为了提高打击率鼓励进攻。  

尝到金属球棒威力的甜头后,没有哪个球员会放弃可以提高打击水平的金属球棒,而去用木制球棒。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日本高中棒球球员习惯了金属球棒后,很难适应国际赛和职棒比赛,许多人都卡在了木制球棒这一步,导致打击水平直线下滑。  

对于U18成员来说,最明显的不适应现象,就是投打对抗中,打者一方频频打断木棒。  

投手丘上,担任投手的柿木莲投球出手,投出一颗靠近打者的内角球。  

浦和学院的蛭間拓哉将棒子猛地一挥。  

咔嚓!  

两个物体瞬间倒飞出去。除了被打飞的棒球,还有断掉的球棒那一头。  

“啊!抱歉,打断了。”蛭間拓哉不好意思地去捡起掉落在内野的断棒。  

刚才那球撞击到了木棒的细长处,再加上蛭間拓哉挥击得不好,使得球棒的支撑点瞬间折断。  

“没事的。”飞出的断棒远离投手丘,所以柿木莲没有在意。  

蛭間拓哉是浦和学院的四棒,带领球队打进了今夏甲子园的八强,最后输给了大阪桐荫。  

从一年级起,蛭間拓哉就担任四棒,这在琦玉县强队浦和学院一类的名门学校里十分难得,说明了他优异的打击水平。  

当然,现在入选了U18的打者,要么就是高中通算打率五六成,要么就是高中通算几十支本垒打,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嗯…”  

U18监督永田裕治皱着眉头,仔细考察队员们对木制球棒的适应速度。  

这次入选的球员大多是三年级,几乎都有着继续进行棒球生涯的计划,所以夏天高中棒球比赛结束后,他们已经自觉地开始使用木制球棒练习。  

而且在高中阶段2年半的训练中,大多数优秀球员也会日常里用木棒练习击球感觉。  

饶是如此,现在他们适应木制球棒的进度并不能让人满意。  

观察了一阵,永田裕治监督看到有几名球员适应得不错,暗暗在心里记下来。  

“根尾,小園,还有…西野。”  

对于招入西野哲,永田裕治监督有所考虑后才做出决断。  

这次U18名单里的选手,他选定的主战捕手是大阪桐荫的正捕手小泉航平。  

以足球为例。  

短期赛事中,替补门将的上场时间少之又少,跟足球比赛的情况类似,棒球里替补捕手也捞不到多少上场时间。  

替补捕手的任务是在投球棚里接暂时没上场投手的球。  

这样一来,带一个能捕能打能走的球员,临场战术上可调整的空间就得到了拓展。  

代打、代走或者DH指定打击,对西野哲的安排,永田裕治监督早就考虑好了。  

“时间还有,再观察观察吧。”  

毕竟今天是第一天集训,永田裕治监督也没要求球员们一下子结成有战斗力的队伍。  

训练结束后,球员们离开球场,往住宿的地方走去。  

球场外面聚集了不少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