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先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击令白山球员心里猝不及防,好在日夜训练下练就了本能的守备反应。  

山本朔矢立即跑下投手丘。  

与此同时,垒手们全部迅速回到垒包上站好。  

西野哲推掉捕手面罩,站起来看着内野跑者当前的位置。  

在中川卓也点球落地的时候,一二垒的跑者同时从试探移动状态转为了奋力跑垒。  

下来的山本朔矢背对着内野捡起了球。  

此时两名跑者离目标垒包只剩下最后几步,场内视野最好的西野哲立即出声指挥。  

“传一垒!”  

捡到球后,山本朔矢一个止步,立马回身甩手传球向一垒。  

“啪!”  

“出局!”  

就在一垒手有森紫苑接到球的下一拍,打击跑者中川卓也一脚踩在一垒垒包,险些触击上垒成功。  

看到大阪桐荫创造出了二三垒的得分机会,解说员山下刚说道。  

“打击跑者出局!”  

“三棒队长中川的一记触击牺牲打,这样就是一出局二三垒有人了,大阪桐荫打出了绝佳的得分机会。”  

“打者轮到了四棒藤原恭大选手,本届大会表现相当出色的球员,目前已经打出了3支本垒打。”  

伴随着广播声“四棒,中坚手,藤原君”,藤原恭大走进打击区,不动声色地转起了球棒。  

“当当,当当当~!”  

大阪桐荫是顶级的私立学校,吹奏部也是全国大会长连级别的。  

一垒侧阿尔卑斯应援看台上。  

大阪桐荫吹奏部从三棒队长中川卓也的曲子换掉,奏响了四棒藤原恭大的应援曲《你是强打者》。  

一时之间,恢弘响亮并且铿锵有力的吹奏乐,传遍了整座甲子园球场。  

本垒区后面的中央席看台里。  

关系者席上不仅坐着许多棒球记者或者编辑,也有一些人是各家球团的球探。  

大阪桐荫这一届三年级里优秀球员有好几位,一直被职业球团的球探跟踪考察着,被分析着是否有指名的价值。  

接下来轮到的2位打者备受职棒球探关注。  

四棒藤原恭大。  

五棒根尾昂。  

“强打藤原上来了,白山这次非常容易失分。”  

“后面还有根尾呢,大阪桐荫先制得分几乎是必然的。”  

“咦?”  

正聊着时,球探们发现了场上的调度,白山内野守备趋前。  

一出局二三垒有人,内野守备趋前是一个冒险的举措。  

一旦球打得强劲,原本可能拦下来的球,也许就会打穿过于靠前的防线。  

但同样,这也展示了防守方一分都不放的决心,压制了蠢蠢欲动的三垒跑者,也给予了打者一定的威慑。  

西野哲蹲在捕手席上,右手捏着手套边缘沉默。  

这反应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大阪桐荫四棒藤原恭大给防守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以至于西野哲采取了破釜沉舟式的守备回应。  

西野哲的调度达到了一些效果。  

4球过后。  

球数来到2坏球2好球,藤原恭大在球数上处于劣势。  

“好的,两好球了,还差一球。”西野哲打算抓住这一次机会。  

在第五球上,西野哲配出了内角高的直球,意图以此来挤压打者的挥棒动作。  

山本朔矢奋力投球出手,棒球从他手中跨越十几米的距离飞了过来。  

球出手之后。  

蹲在藤原恭大身后,西野哲看到他把前脚踏了下去。  

这一瞬间,西野哲马上意识到藤原恭大要出棒了,但仍然抬起手臂迎向来球,寄希望于挥棒落空。  

棒球进来的瞬息之间。  

“锵!”  

金色的球棒横亘在眼前,狠狠地将棒球抽中。  

棒球的运动蓦然改变,从本垒板上空倒飞出去,越过右外野手驹田流星的头顶,落在了外野后方草坪上。  

“藤原选手强劲地拉打出去!”  

“适时得点安打!”  

球在右外野落地,一路转传才送回来本垒区。  

在此之前。  

三垒和二垒上的跑者都轻松地跑回本垒得了分,打击跑者藤原恭大去到了二垒垒包。  

大阪桐荫2比0白山。  

白山高中为这一支安打付出了2分的代价。  

“请求暂停!”  

在大阪桐荫应援席一片欢腾时,西野哲申请了本局第2次暂停。  

高中棒球比赛里,捕手需要经常安抚和鼓励自家投手,常常会上去投手丘。在甲子园的纪录里,甚至有捕手一场比赛上投手丘多达15次。  

西野哲摘下捕手面罩,抬起手臂擦了把汗。  

“山本前辈,刚才的投球没有问题。”  

“嗯,我明白的。”  

山本朔矢并不反驳其中的言外之意。  

事实上他知道西野哲攻击内角的配球问题不大,被击出安打归根结底是球路偏了一点,往中间靠了一个球位。  

00kxs一般来说,长打型打者更喜欢打压制长打的外角球。  

高出局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那样挥棒更足,更容易出长打。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打不了内角球,而是由于他们的野心更大,不满足安分守己的出垒。  

进攻内角球并且投得好的话,即使是藤原恭大这样的打者,也要几个打席来适应。  

好球区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区域,划分为九宫格,一个格子也足够放下四五个棒球,划分为四宫格,空间就更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