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待打区附近,穿戴好打击装备的西野哲练习挥着棒,看了眼正在试投的冈林勇希,嘀咕道。  

“一百四十多球了吧?”  

虽然西野哲不是冈林勇希的捕手,但一直都有留意他的用球数,估摸着应该上了140球。  

球场官方的统计数字是143球。  

也就是说,冈林勇希投完7局后,用了143球。但实际上,试投球和牵制球都不计算在内,真正的用球数只会比这个数字多得多。  

无论怎么看,143球都太多了。  

而且如果有人注意到白山先发投手岩田刚知7局的用球数,一定会大吃一惊。  

108球。  

被打了许多次安打,让双位数的打者上垒的岩田刚知,投完7局只用了108球,而且仅仅丢了1分。  

二者之间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投球风格以及捕手的配球。  

冈林勇希的用球数里,有七八成是直球,变化球不到两成。而岩田刚知接近一半是变化球。  

并不是说直球或者变化球的占比越多越好,关键看球种间的配合,最终目的是拿到打者的出局数。  

冈林勇希显然是直球派,而岩田刚知勉强算是中间派。  

看着记录表,冈林勇希密密麻麻的夺三振十分震撼。但仔细留意投球过程,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白山的打者没有弱到能被轻易三振的地步。  

渐渐适应冈林勇希的高速球后,白山的打者一直在紧跟球路,经常能黏球缠斗很多球,打出了非常多的界外球。  

当然这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要是有把握能打出安打,谁也不想用界外球耗下去,而且最终还是跟不上被三振掉,白山的球员们也不想这样。  

被三振的滋味可不好受。  

比赛一局一局地走下来,冈林勇希解决一个打者通常要消耗七八球。而岩田刚知有时候只要两三球,甚至一球就拿下出局数。  

原因很简单,实在是岩田刚知的球比冈林勇希好打太多了,基本上菰野的打者都会出棒,球被打出去后就看野手的守备了。  

冈林勇希12次夺三振的代价,就是控制不住的用球数。  

“咻!”  

“啪!”  

投完这颗试投球,八局上半的比赛很快就会进行。  

冈林勇希走到投手丘后面,拿起滑石粉捏起来。他总感觉今天好像累得特别快,开始有点发不上力,必须全力投球才能维持球速。  

“应该没问题吧,以前我也完投完封过。”  

冈林勇希想道。  

但他忽略了一点,以往的完投完封大多到了第九局才过140球,现在打完第七局就超了。而且那时候的三振几球就能拿下,也没有今天那么艰难。  

在这炎热的午后,顶着正午的烈日,比赛已经打了差不多2个小时。  

空气中的热度让远处的视线变得扭曲,那蒸腾的热气烘得球员们比往常更容易疲倦,而投手则是体力流逝最快的。  

夏天的炙热,是物理意义上的。  

哪怕在休息席里补充了大量的水分,冈林勇希还是觉得口中干渴,汗水止不住地从泛红的脸颊上滑落。  

其实冈林勇希的脸很早就已经积累起了暑气。  

不仅仅是用球数比岩田刚知多,就连站在投手丘上的时间,也是冈林勇希多。  

球场内的广播响起。  

“八局上半,白山高中的进攻,现在上场的打者是,一棒,捕手,西野君。”  

“一棒,捕手,西野君。”  

西野哲拿着球棒,从待打区走到了打击区。  

这个半局,是他第三次作为第一位打者上场。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好事,只能说明他们白山的打者出局得整整齐齐的。  

第八局和第九局,先攻的白山高中还有两个半局,6个出局数,打线轮不到一轮,这次轮到上位打线,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  

距离夏天结束最近的一个打席。  

举起球棒后,西野哲的表情变得非常专注,仿佛眼前的是一台投出简单球路的发球机。  

投手丘上的冈林勇希看到他那个表情,心里十分不爽,很想教训一下他这个一年级后辈。  

“那小子,有点嚣张啊。”  

很多投手选择跟西野哲正面对决,一个原因就是,上到打击区的西野哲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有一种生人勿近的冷漠。  

在棒球部里相处久了,宏树他们发现西野哲其实是一个外热内冷的人,真正温柔的一面只会留给熟悉的人,其他人只是出于礼貌而已。  

上到打击区之后,进入状态的西野哲不会考虑其他事情,从而给了很多投手一种挑衅的感觉。  

菰野的捕手渡边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他正在快速回忆着西野哲前几次打席的情况。  

“喜欢打直球吗?”  

“那配直球就要谨慎一点了,先用变化球试探一下看看。”  

首球。  

冈林勇希投球出手。  

“啪!”  

棒球往下滑落着掉进捕手的手套里。  

“好球。”  

这颗内角的滑球西野哲完全没有挥棒,甚至连举棒的位置都没有变动,于是菰野的捕手渡边更加大胆起来。  

第二球。  

“快速指叉球。”  

“好球区内。”  

渡边打出暗号后摆好了手套,他有很大的把握这球西野哲不会出棒,他们可以迅速抢到2好球,然后再用直球钓西野哲出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