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毁灭(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清境,三位教主齐聚一堂。  

他们看到鸿钧道人出世,也看到太初吞噬九天十地。而现在,他们看见消失的女娲界正一点点重现。  

太初肉身破碎,纵然神魂不灭,可吸收的元气法则回归女娲界。  

女娲掌心的鸿蒙气海逐步恢复,先是九天十地,然后四海八荒,最后中央赤县神州。  

无数仙家洞天福地一一还原。  

而被太初吃掉的众生同样回归,没有任何一点伤亡。  

“太初肉身破灭,所吞之物悉数复原,想是娲皇造化之功。”太清教主感叹道:“只要女娲真身不损,她掌心世界纵然无数次破灭,也可无数次复原。这是造化圣人才具备的手段。”  

上清教主挠挠头,对两位师兄道:“虽然‘天皇’水分大,但他创造的‘容器’着实不简单。仅仅是分裂出来的魂魄,就能诞生两位大罗。”  

“两位?算上当年泰皇墓中的太羲,不应该是三位吗?”  

当年泰皇墓中的太羲也已经触及大罗,要不是转世,怕是能在泰皇墓中证道了。  

玉清教主望着鸿钧道人,露出满意之色。  

自己慧眼识珠,当年许任鸿一个仙道机缘,好赚啊。  

太清教主:“鸿钧融合三清大道,为仙道源头。又司掌勾陈紫微,钧天下而鸿之。若他不再分离,日后我辈要多一尊道友。”  

玄清大道乃仙道源头,三清本相,有资格自称一脉,开辟大道圣境。更别提鸿钧合体后,身上有着太元圣、泰一神皇、伏羲大帝等人的境界感悟。这要是不再分裂,而是成为一个全新的鸿钧道人。  

别说现在是大罗,在这个量劫劫数时,真有望更进一步,达到和教主们平起平坐的地位。  

说来可笑,天皇追逐一世,到头来反而是他的造物有希望迈出这一步。  

太初肉身毁灭,诸仙元神纷纷遁回九天十地唯有道君古神们留在原地警惕。  

他们眼中太初不灭神魂挣扎着运转鸿蒙道境,紫气从内向外溢出。  

“又是无量鸿蒙?”金灵圣母语气不佳:“这家伙除了这一招没别的吗?”  

鸿钧道人忽然触动天机眼前朦朦胧胧浮现一幕未来光景。  

他看到无量鸿蒙破灭后,太初施展昔年天皇的绝技以鸿蒙之气和满天仙神同归于尽,将整个宇宙归化为无。  

遁入虚空的女娲娘娘三清境、天皇本尊…所有人都被鸿蒙气旋吞噬强行开启下一次宇宙轮回。而在这个轮回中,唯有一个人得以幸免。  

那就是鸿钧道人。  

他在宇宙天地重开时,化身第一位仙人重开玄门。并且将三清元神收入门下,演化两个教派。  

“这是未来?”鸿钧道心蠢蠢欲动。  

他能感觉到这个未来就是自己的大道所在。  

以玄清道炁开辟仙道玄门在未来自己可以当“道祖”!  

只是当命运走向这个未来,他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有亲友乃至师长同门,全部坠落混沌,再度开启新纪元。  

“为我一己之私,纵是任鸿的无情天道也不能为。更何况…”  

更何况,鸿钧道人还有宿钧的感情。  

他断然不肯选择这一条路。  

“那么办法只有一个。”  

在无量鸿蒙运转,金灵圣母等人准备从外部封印时鸿钧道人点燃颛臾道身,快速冲向太初。  

“师兄!”纪清媛顾不得阻拦。只见玄清仙光钻入无量鸿蒙主动将肉身送给太初。  

“你做什么!”太初悲愤的声音从鸿蒙道境传出。下一刻道境消失太初身上冒着熊熊火光。  

但此刻他已经置换到鸿钧肉身内。  

鸿钧元神飘到净世天剑旁边,将天剑狠狠刺向太初。  

“没什么,帮你换一个家。”  

颛臾道身中,充斥仙道玄清道炁,当太初神魂进入道身中,就如同一重囚笼将他真正封锁。  

仙道灵光疯狂蚕食鸿蒙紫气,迫使他无法展开道境,只能眼睁睁看着净世天剑刺穿自己。  

净世天火的特性,焚烧一切大道灵韵。  

玄清道炁、颛臾道身以及太初神魂,在鸿钧元神操控下,全部处于打击范围内。  

“死在你自己铸造的神剑下,相信你会很欣慰吧。”  

说完,鸿钧元神支撑不住,主动解体。一道灵光卷起勾陈如意和六合天象珠,另一道灵光收走星神剑、星辰杖外加泰一珠。  

终于回来了!  

任鸿和宿钧同时闪过这个念头。  

下一刻,宿钧元神遁入五莲仙府,回到自己肉身中。  

任鸿元神漂浮在虚空,元神体露出一丝迷茫。  

我该回哪?  

自己原本肉身被太初夺走,刚才被大家一起联爆。颛臾尸身好不容易复苏,又被鸿钧道人拿去绑架太初。  

如今的任鸿,已经是一道无家可归的幽魂。  

想了下,任鸿果断冲去五莲仙府,钻入宿钧身体中。  

宿钧元神回归,突然睁开眼。  

看着任鸿的寝室,还没等他下地,任鸿元神马上钻进来。  

宿钧眼一黑,暂时被任鸿夺走控制权。  

识海,他冲任鸿大吼:“你肉身呢?”  

“没了啊。所以暂时借用一下,我去拿当年的肉身。”  

任鸿操控宿钧的星宿真身,潜入九幽世界的华胥山。  

“哎?”宿钧察觉华胥山在望,恍然大悟:“太羲真身!”  

当年天皇亲造的肉身,太羲最初的身体,真正的天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