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诡墓(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玄大道君等追着姬辰踏入第七条天渊通道。  

在通道尽头,他们看到姬辰埋头研究脚下的图腾地雕。  

听到后面的脚步声,姬辰扭头看到一众道君。  

尤其那些道君面色苍白,一个个伤势未愈,他满脸无语:“诸位,你们不老老实实养伤,跑过来作甚?”  

“你能来,我们不能来?”黄龙道君大大咧咧道:“造化大秘,我们好奇很久了。”  

桑道君负手踱步,来到姬辰跟前,观察地雕:“是啊,当年娘娘到底在这里留下什么。这可是大家都好奇的事。”  

“好奇又如何?”姬辰叹道:“娘娘摆明留给土著,你们进来又如何插手?”  

妙玉:“说得好像你能染指似得。”  

“我只是过来瞧瞧,又没说要碰。”  

赤明:“不错,你都能来瞧瞧,我们过来看看有何不可?”  

各家道君们纷纷称是,既然姬辰能来,他们为何不能来。反正大家都来凑热闹呗。  

“师弟,你们玄都宫和夙沙氏联络了吗?”众人说话间,青玄暗中和伊道人传音。  

伊道人摇头:“联络了,他在乳海那里,可能随后就到。只是金虹氏…师兄,你没通知?”  

“通知了。但没消息。”  

不止是金虹氏,青玄还专门跟任鸿联络,根本找不到人。  

等了一会儿,农皇带领一群西荒道君赶来。不仅是他们,还有几位九地魔君跟在更后面。  

西荒道君和魔君们交手,最终强行夺回不死甘露。农皇趁机建言,拉着九地魔君们一起来探索造化大秘。  

还有魔教的十多位魔君,他们和九地魔君合流,也在不远处。  

青喉道君走在人群中,摸着自己的脖子,暗暗记挂风天越的情况。  

“不知道那家伙怎么样了。”  

不久前,他跟魔君斗法。三位魔君联手砍下他的脑袋,迫使他吞下的那一团毒雾神酒化作魔光冲入天空,从而化作一颗罗睺魔星。此星虚幻不定,有吞噬日月之能。  

而风天越彼时出手,又帮他重塑头颅,助他蜕变天神之躯。目前的青喉道君已经处于飞升边缘。  

“既然都来了,那么暂时保持和睦,不在这门口交手。”姬辰看到后头的魔君们。  

九地魔君和魔教高人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人。虽然人数上,他们仙道占据上风,但情况未明,不值得在入口大打出手。  

只是大家泾渭分明,各自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小心翼翼往前走。  

最后,他们看到一座星空凝聚的天门。在天门后面是满天星斗布置的穹顶,以及穹顶之下的紫色宫殿群。  

金虹氏率领一群人从山门来到泰皇墓,眼前的梁柱门楼雕刻山纹,一座座灵山此起彼伏,托起重重道宫。  

“这座古墓着实不简单,从墓道走进来竟然别有洞天。”  

他身边的人不多,只有五岳剑派的自己人,全程由他指挥,走入泰皇墓的山门。  

海门,门户上空映彻粼粼波光。四海之水倒灌而下,被海门一一吞噬。  

在这里,先是夙沙氏的分魂。然后他察觉后面有人跟随,直接隐在一侧,等龙族和碧游宫之人到来后,跟在后面悄悄尾随。  

六代从补天阙后面走,来到一座和骊山道派类似的环境。  

这时,一道灵光遁入眉心,将此地情况告知与他。  

六代思罢,对远方补天宫遥遥行礼:“多谢娘娘指点。”  

泰皇八门,有生、死、山、海、风、雷、天、辰之分。  

六代从补天金阙走入泰皇墓,恰好是生门。也是对应骊山派的那一重门户,此地蕴含大地元气,后土载德,生生不息。所有建筑都是昔年女娲氏亲手布置。  

从此门进,并从此门出,便可安然离去。  

七代破道而来,穿过沙天楼周围的黑暗极境,寻到泰皇墓门户。而这扇门户恰好是乾宫天门,也就是周围建筑和天皇阁类似的宫门。  

走这座天门,需要破道而行,将一条大道法则演化极致,从而来到天门。  

看到那些熟悉的建筑陈列,七代露出疑色:“这里就是造化大秘?怎么瞧着是另一座天皇阁?”  

“因为这里的部分建筑出自伏羲之手。”  

蓦地,七代身后响起低沉浑厚的男声。  

扭头一看,和三代模样仿佛的中年人正带着八代和二代,以及一众天门教徒赶来。  

“陛下?”  

七代不假思索,化作幽光遁去。  

“撤!”  

沙天楼众人立刻散开。  

天皇冷哼一声,抬手探去。  

那只手在空中变化,犹如一座天穹扣住所有人。  

幽光轻轻震动,殛天剑入手,迅疾之势斩出三千记剑光劈开一条缝隙,然后整个人遁入前方天门消失不见。  

但沙天楼其他人没这份好运。他们刚随楼主进来,就被天皇拘禁。  

“天皇”右手握成拳头,吩咐门徒取来水盂,将这群人装起来。  

二代:“沙天楼和我天门对峙,陛下留着他们有何用处?”  

“沙天楼是天星道人所立,目的确是为了针对天道。但这些年沙天楼龙蛇混杂,有一些古魔道传人可以收为己用。”  

七代夺取沙天楼权柄后,玄门仙人们早已退走。留下来的人都和三千年前的虚空魔道、寒冰魔道等有关。  

“未来九阴绝日,还需要这些人出手。”  

血河老人的魔教?  

当年九阴绝日里,他和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