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鸿钧再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己,但也为了那个时代的众生。  

天道无情,但是“天皇”从诞生那一刻起,接受了太昊时代的人族供奉。从那一刻起,他就有了割舍不断的东西。  

天若有情,便再不复为天。  

只是,因为太昊时代的众生祭祀。哪怕被囚禁在宇宙眼内,“天皇”仍维系着自己的力量。  

“两个逆子啊!”  

看到鸿蒙钟下的二人,“天皇”缓缓站起来。  

任鸿和宿钧同样庇护人族,他们代表着地皇时代。同时,他们选择放手,默许三代先民合流,成就当今。而不是把持着一个时代,用自己的羽翼牢牢圈护着众生。  

天皇走出帝宫,大喝道:“乖儿子们,舍得进来见为父了?”  

这是一个机会!虽然他们带着教主至宝进来。但如果能拿下他们,就可以夺取肉身和他们手中的至宝,然后冲出宇宙眼证道!  

祂抬起手,天道烙印在手掌中运转,一重又一重天地乾坤罩向宿钧。那每一座世界化作一道金圈,有吞没大罗,镇压万道之势。  

“宿钧我儿,你主动把肉身送进来,为父真是太开心了。”  

噹——  

钟声乍起,无数世界虚影化为乌有。  

“那就让您老更高兴下。”宿钧这次出来,专门带出来鸿蒙钟。他毫不客气,催动星光重新点亮星海。  

紫微垣中,紫微帝君高坐。  

太微垣内,太微帝君占据五帝座,统率太微群星官。  

天市垣里,大帝点化无量星民,吞吐星云之气补养两尊化身。  

这就是宿钧在帝墓修成的三垣星空大道。  

他斩出紫微、太微、天市三尊帝君化身,完成三天历劫。换言之,此刻的他是正经的“三天真皇”,迈入大罗层次的存在。  

而宿钧开辟三垣,在紫微垣内浮现一重紫极天宫,吐出天道之气滋补另一侧的任鸿。  

任鸿进入宇宙眼,因为隔绝宇宙权柄,难以发挥教主之力。可如今借助宿钧的力量,他从紫宫内感到同源气息,复苏教主圣境。  

“勾陈紫微同居紫宫。果然,我的猜测没错。只要我们俩有一个人存在,就能快速扶持另一个人,甚至彼此增幅。”  

借助群星之力,任鸿展开教主圣境,五行六合化作光云覆盖星空,保护宿钧的大罗天。  

“你退后,换我来!”五剑展开,雀屏瞬间刺穿虚拟天道的外层界海。  

黄龙剑、监兵剑等神剑吞吐先天元气,犹如一头头凶猛无比的太古神兽,疯狂毁灭天皇拟化的界河。  

哼——  

天皇目光森然,手掌一翻。那无量界河陡然变化,先是世界化作星辰,汇聚三光神水,成为一条流淌的星河。  

然后又有一种莫测宙光之力运转。让运转的星河转化为另一条诡异的河道。  

时光长河!  

天皇仿照烛龙神通,将环绕主世界之外的界河化做一条不见首尾的时光长河。银色长河宛如巨蛇,首尾衔咬在一起。  

五剑灭界之力落在巨蛇身上,在时光中一层层消退,失去威能。  

“吾儿,你这套神兵不错,为父却之不恭。”  

天皇伸手去摘星河中的五把神剑。  

噹——  

钟声响起,星河停止运转。任鸿趁机催动五剑,五色剑光合一,斩出开天剑意击伤天皇手掌。  

六合珠滴溜溜抛去,和五剑融合,化作一件大道灵宝迅疾砸断天皇山根,然后回到任鸿手中。  

“别不恭,我没打算给你。”  

天皇面目变化,光辉自动修复鼻梁,冷冷看向不远处的宿钧。  

“这小子道行神通都不如他哥,但唯独他手中那至宝麻烦。”  

那可是泰皇执掌无量劫纪的圣器,摧毁宇宙也不在话下。虽然宿钧无法施展全力,但只要他能敲击鸿蒙钟,就能打断天皇施法,为任鸿制造机会。  

“更麻烦的,是那小子塑造的星空。”  

任鸿自己进来,犹如无根浮萍,难以展开天道圣境。但宿钧抢先一步演化星空,就能让任鸿依托星空,展开自己的教主圣境。  

甚至二人如果能一起迈入教主境界。当一个人陷入教主永眠,另一个人可以直接唤醒他。  

天皇预见任鸿和宿钧的可能性,喃喃自语:“想不到,这双子伴生在劫数之后,还有这等便利?”  

白光闪过,天皇一条脱离封印的未来被任鸿斩断。  

他面目惊怒,额头裂开天目激射黑色雷霆,把任鸿手中的至宝直接撞飞。  

“小子,一个虚拟圣境而已,真以为自己能翻天吗?”天皇走出圣境,精神体和一尊封存的肉身融合,虚拟天道自动飞入他体内。  

人身龙尾,三目双角。  

站在宇宙眼中,他就仿佛是一切虚空的中心。  

“父皇真身?”  

任鸿脸色变了。  

这是伏羲的肉身,这具肉身有伏羲历经无量劫纪遗留的道伤。但是,这是真正的教主真身。  

受真身气血冲击,任鸿元神差点魂飞魄散。他慌张遁入星空,来到宿钧身边。  

“不愧是父皇斩出来的教主遗蜕,果真不简单。”任鸿以白光包裹自己,问宿钧:“你元神如何?一重大罗天,能撑住吗?”  

“还好,我压力不大。”  

“那你单独承受一会儿。算了,还是一起吧。”  

任鸿本打算使用太羲真身和天皇交手,让宿钧暂时出来。  

但转念一想,宿钧元神未必能承受伏羲神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